六年級讀書300字日記
六年級讀書300字日記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六年級讀書300字日記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六年級讀書300字日記(精品7篇)】,供你選擇借鑒。
六年級讀書300字日記篇1
讀書的滋味是甜的。它讓我獲得了豐碩的果實,拓寬了我的知識面,而且對我的寫作幫助很大。通常在課外書中發現好詞佳句,我就會記下來,到時候寫作就能借鑒,這些好詞佳句能使文章錦上添花。
讀書的滋味是酸的。多愁善感的我常常被書中的故事打動、為人物的命運祈禱,為此不知流了多少淚。特別是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文中可憐的小姑娘讓我淚流滿面。
讀書的滋味是美妙的。每次讀到優美生動的句子和感人的故事情節,我的腦海中便浮現出了美而動人的畫面,幻想著公主和王子可以幸福生活。
讀書的滋味是著急的。每當書中的主人公正面臨著危險,我的心也跟著緊張著起來,為文中主人公到底能不能渡過難關而感到著急?
讀書的滋味還有很多很多。
六年級讀書300字日記篇2
小時候,媽媽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給我講故事。一年級的時候, 我會自己讀書了,可我還不喜歡讀書,找不到讀書的樂趣?,F在,我已經是二年級的小伙子了,我愛上了讀書。之所以我喜歡上了讀書,我首先要感謝爸爸媽媽,因為是他們讓我愛上了讀書。
一年級時,他們知道我不喜歡讀書,就想盡辦法,用各種圖書來誘惑我。剛開始先讓我讀我喜歡的漫畫書, 逐漸地我對讀書有點興趣了。我發現班里的同學讀《小屁孩日記》,我就讓媽媽買了一本,我還要感謝這本書,這本書里面的內容非常有趣,我越看越想看,讀書的興趣就越來越濃了, 現在我讀《西游記》《水滸傳》等。這就是我喜歡上讀書的過程。
六年級讀書300字日記篇3
書是人類最親密、最真摯的朋友。它就像寬闊的大海,任憑我們遨游;又像廣闊的天空,任憑我們自由地飛翔;也像神秘的宇宙,任憑我們勇敢探索……
我是一個小書迷,特別愛看書。讀書的滋味甜甜的。我看過許多書,有《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希臘童話》等等,甚至有時候查字典都會上癮。小時候,常聽別人說,書是我們的朋友。我那時還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現在我不但明白了,還和書成了形影不離的朋友。
朋友們,讓我們一起漫步書林,踏上那用書鋪成的`小路,感受那美妙讀書的感覺,體會讀書的快樂吧!
六年級讀書300字日記篇4
假期里我閱讀了很多書,我最喜歡的要數《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了。
《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王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得到了一個神奇得令人不可思議的寶葫蘆。這個寶葫蘆可以幫他做任何事,讓王葆覺得很幸福和快樂。
可王葆最后發現,不付出任何努力,要什么就有什么是不會給自己帶來幸福和快樂的,而是無聊和苦惱。最后他把寶葫蘆的秘密揭開了,他扔掉了寶葫蘆。
我曾經也幻想著擁有寶葫蘆這樣的寶貝,讓我變得神通廣大,想要的東西都能信手拈來:每次考試都可以名列前茅,每次作文都能拿高分,易如反掌的解決難題,競選班長也不會落選……
可現實中不會有這樣的神奇寶貝,成功的取得沒有捷徑,做任何事情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我特別喜歡王葆的老師說的話,“世上沒有掉餡餅的事,只能靠自己努力”。新學期,我要加倍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只名副其實的“寶葫蘆”。
六年級讀書300字日記篇5
一說起讀書,我的話就多了,我在7個月時候媽媽就給我講嘟嘟熊故事,現在我還記得許多有趣的人物:小豬肥肥,小猴淘淘等。在7歲時媽媽買了我最愛看的《中國神話故事》這滿足了我的許多好奇心,里面女媧造人故事解開了心中的謎團。
當我讀了《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雖然是個殘疾人,但憑借堅強毅力考入了哈佛大學,讓我作為健康人不僅是敬佩,更覺得是個奇跡!冰心奶奶說過一句話,今天我送給大家就是: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六年級讀書300字日記篇6
《森林報》的作者是維比安基,生于1894年,逝于1959年,俄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森林報》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作者采用報刊的形式,以春夏秋冬十二個月為序,向我們真實生動地描繪出發生在森林里的喜怒哀樂。
讀過這本書后,我發現所有的動植物都是有感情的,它們共同生活在一起,靜謐中充滿了殺機,追逐中包含著溫情,每只小動物都是食物鏈上的一環,無時無刻不在為生存而逃避和獵殺,正是在這永不停息的'逃避和獵殺中,森林的秩序才得到真正有效的維護,生態的平衡才得以維持。
然而如果我們僅僅把自己當作俯視一切的自然秩序之上者,那么讀這本書中一定會失去很多感動與震撼的心靈體驗。
這本書還讓我知道了森林的新奇故事有很多一直等著我們去了解,去發現。也告訴我們要保護大自然,愛護大自然。森林已經并不是很蔥郁茂密了,所以我們要與那些破壞樹木的人作戰,也要與殺害小動物的人作戰,讓森林變得更和諧,更美麗。
六年級讀書300字日記篇7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斗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苯K于,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在這里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復活》里留給我們的永恒的精神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