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除夕日記
有關除夕日記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有關除夕日記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有關除夕日記(優秀6篇)】,供你選擇借鑒。
有關除夕日記篇1
過年了,過年了!大家都愛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吃團圓飯——這是中國人的一種習俗。大年三十,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爺爺奶奶家吃團圓飯。
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在廚房里炒菜、煮飯、洗碗、洗筷子,廚房發出叮叮當當的美妙聲音,好像音樂家們在彈奏優美的樂曲呢!那聲音太美了,讓我陶醉在其中。過一會兒,一桌香噴噴的美味佳肴就大功告成了。只見那姹紫嫣紅的魚,雪白的雞爪,紅彤彤的紅燒肉,圓滾滾的炸肉丸,哇!口水都流出來了。我迫不及待的品嘗一個炸肉丸,味道真好!“媽媽,你真是天下第一廚呀!”我稱贊媽媽道。媽媽笑著說:“就你嘴巴甜,嘴巴抹蜜了!”
我們一家人圍著圓桌品味著各種美味佳肴,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新年祝福話,大家說得最多的還是祝我快樂成長,學習更上一層樓。
我最喜歡熱鬧,最喜歡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覺,今年的團圓飯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呀!
有關除夕日記篇2
屈指而算,今天已經是1月25日,也就是除夕了。我甩去昨日的疲憊,期待著12點鐘聲敲響的時刻。心情有難以言表的激動。再怎么說,今天也是____年的最后一天了,也許我應該有些許的留念,但____年確實給我留了太多悲傷地印記,只是希望它能早早的被抹去。把視線投向窗外,被玻璃窗局限的的景色也變得生動而美麗。剛過8點鐘,屋外的孩童們已經準備好鞭炮,放起了炮竹,小區一下子充滿了過年的味道!
每次回家過年,年貨當然是頭等大事。我們一家人手里拎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回家過年。因為是除夕的緣故,回家老家的路上顯得格外冷清,想必是因為大人孩子都在家中陪老人過年,路上的行人也就稀少了下來。路邊的白楊,芬芳的泥土,蔚藍的天空都因為是除夕的記憶所顯得刻骨銘心。讓我難以忘懷這被新年的氣氛渲染的一草一木。
冬日的家鄉有些荒涼,有些寂寞,但我的第一感覺卻是刺骨的寒冷,仿佛是由體內散發的寒氣,讓我止不住的的打著哆嗦,更使我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也許是新春的年味喚醒了我,加入新年忙碌的步調,漸漸忘卻了寒冷。屋門外,大紅燈籠高掛在當頭,春聯福字也已經被糨糊黏在墻頭門檻。
過年當然少不了放鞭炮,小孩子們把自家的鞭炮拿到門前,村民們架上稻草,點上篝火,圍攏在熊熊燃燒的火焰旁,放鞭炮。過大年。禮花炮竹,“竄天猴”一個都不少。在火的溫度中,人們忘卻了寒冷,捂住耳朵,縮起頭,那驚天的炮竹聲似忽視年獸的嘶吼。偶爾仰望天空,鄰村的禮花像綻放在夜幕中的花朵,渲染著自由的芬芳之美。
過除夕,村子里的必要的習俗是要邀請祖先一同分享節日的氣氛。家中的長輩把記錄著祖先姓名的的卷軸展開,掛在客堂的對門的墻頭。全家人意義為祖先叩首。這個卷軸說是一個名錄,還不如說是一幅畫。只不過這畫并非山水人物,而是一個庭院,即是靈魂的歸宿,墓地。這畫中的景分三層,劃分成一個個長方形的區域,上面寫著名字。家人們把祭品擺在桌上供先人享用。年三十是不能睡覺的,因為要祭祀祖先的原因,燈也要開一夜。我們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邊炸著這個種年貨,有炸年糕。炸帶魚,炸辣椒,還要炸整整一箱子,在正月當零食吃。
當12點的鐘聲敲響的時候,耳邊又響起了鞭炮聲和人們的祝福聲,_,祝您牛氣沖天!
有關除夕日記篇3
千盼萬盼,終于盼來了我喜歡的日子——除夕夜。
一家人樂呵呵地吃了除夕的餃子,就坐到了電視機前,等待著除夕之夜的重頭戲—春節聯歡晚會。
晚會終于開始了。開場節目是央視48位主持人演唱的《歡歌迎新春》,哇,居然有那么多主持人我根本不認識!
蔡明和潘長江的小品《想跳就跳》真是太精彩了!蔡明的臺詞那么出彩,什么”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人是微縮的,心是猥瑣的“,”滿臉褶子還賣萌“,”國標?我看你象鼠標“……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你攤上事兒了》這個小品我也非常喜歡。我最喜歡的兩句臺詞是:”我驕傲!“”你攤上事兒了!你攤上大事兒了!“每當聽到這句詞的時候,我就會前仰后合,狂笑不止。
雜技《冰與火》,帶給我的是強烈的震憾。在現場藍色火球的LED背景下,他們表演了一個又一個的驚險動作。用脖子和肩膀倒立在搭檔的肩膀上;僅靠搭檔雙手支撐,身體傾向90度……我想,這些動作一定是經過千萬次的訓練才練成的。這讓我想起那句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每一位登上春晚舞臺的演出者,都一定是付出了千辛萬苦,才會有這化繭成蝶的一刻。他們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
有關除夕日記篇4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經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村寨寨的大家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大家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只見這孩子長得濃眉大眼,漂亮可人。這小孩子來到村東頭見著一位老婆婆問起大家為何驚慌。老婆婆無奈告訴孩子夕又來做亂,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夕”獸,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年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避難回來的人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年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了驅趕“夕”獸的辦法。為此,大家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是現在的“拜年”,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年畫(年畫上的那個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叫做除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有關除夕日記篇5
除夕的晚上,我、爸爸、媽媽、奶奶、弟弟……全家坐在同一張桌子上吃年夜飯。
飯菜可豐富了呢!有:烤魷魚、扒雞、烤鴨……我最喜歡吃烤鴨,因為它的肉很香,皮很脆,我還知道烤鴨的做法呢!首先把鴨子殺了,再把毛拔光,再拿去腌制,再用一根棍子從鴨子的屁股串到脖子 上,最后拿到火爐那里邊烤邊轉動棍子,還要烤三十分鐘呢!烤好后就大功告成了!不過鴨挺慘的。
在桌子上,弟弟吃了奶奶做的飯菜后,臉上露出了微笑,說:“好好吃呀!”奶奶在吃飯時,還對我說:“煒煒,你又長大了一歲,希望你比以前更懂事了!”弟弟也以飲料代酒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 如意,很快,全家都有說有笑地把這頓年夜飯吃完了。
我又長大了一歲,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有關除夕日記篇6
除夕節,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中國有個傳統,在這天晚上一家人要坐在一起吃團圓飯。
將近下午五點時,我、奶奶、嬸嬸開始做飯,我做面皮,奶奶和嬸嬸包鉸子,我們一共做了有大半個鐘頭吧,終于做完了,奶奶煮鉸子,我和弟弟在外邊玩。
等奶奶煮好了鉸子我們就開飯了,今天我特別高興,一口氣吃了二十多個鉸子,連平常只吃七個的小弟弟也吃了十三個呢。我們一邊吃鉸子,一邊說著話,一家人不時開心地笑起來。那天晚上,奶奶還提議讓我和弟弟表演節目。弟弟只有三歲多,可是也會唱一些小兒歌,他表演的是歌曲《哈巴狗》。他表演完就該我了,我唱了一首歌,而且還彈著琴,名字叫做《搖籃》。最后,我們全家唱了一首大家最熟悉的歌《新年好》,伴著我們的歌聲,新年的鐘聲也敲響了。
在歌聲中,我忽然想到,在除夕夜我們雖然只吃了一頓鉸子,畢竟一家人能在一起快快樂樂地,但是還有很多人,由于種種原因,只能留在遙遠的外地,他們多想和家人一起吃到一碗熱騰騰的鉸子啊。我想,我應該珍惜今天的團圓飯,珍惜家的溫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