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精選20篇)】,供你選擇借鑒。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1
今天是清明節,我跟著爺爺、爸爸、叔叔,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一起去掃墓。
在去掃墓之前,我要去四爺爺家看看。
去了之后,看見電視上一直在播放著有關今天是清明節的事。有去紀念烈士們的,其中有好多師生、軍人、消防隊員和公民。雖然我沒有去,但是跟著電視上記者的走動,感覺真的在那兒一樣,非常的壯觀。
一會兒,爸爸叫我們走了。
我們慢慢地上山,我們比賽看誰跑得快?我們就跑啊跑啊……結果,一會兒的工夫,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就追上來了。
他們先走了,我們三個在后面跑,怎么跑也追不上。我們實在想不出好方法就直接往上走,但是怎么也看不著他們。我們往上走了一個山坡,才看到他們,我們趕緊從這條路上跑過去。但是走到一半的時候,感覺這條路非常難走,我們只好慢慢地往上爬,最后還是爬上去了。
爬上去以后,爺爺叔叔早已經把要掃墓的東西準備好,就等著燒紙了。我突然感覺這里靜悄悄的,燒紙的時候只能聽見風的聲音……
掃完了墓我們就回了老家。
回家之后,我和姐姐一塊兒在小廣場上玩兒。有好多新的健身器材。我和姐姐一起比賽,看看誰腿伸得長。她居然違反了游戲規則,用手撐著……我實在受不了,就使勁往前蹬,最終還是她超過了我。過了一會兒,爸爸回來了。
爸爸叫我回家,我和爸爸去跟爺爺奶奶打了一聲招呼,就回家了。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快到了,媽媽折了一袋又一袋的金元寶,準備祭奠去世的親人。
這一天,我們來到了墓前,擺上一些鮮花,燒上一些紙錢,來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并在心中默默地為他們祈禱。
此時,我不禁想起了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日子,那些畫面歷歷在目,好像剛剛才經歷過。想到這里,我們都不禁黯然神傷,潸然淚下。大家都跪在那里哭泣著,久久不愿意離開。
風一吹,田野里的野草“唰唰唰”地響著,似乎在為失去親人而哭泣;風一吹,樹上葉子落了下來,“呼呼呼”地響著,似乎在為失去母親而哭泣;風一吹,山上的塵土“沙沙沙”地飛下來,好像在為失去父親而哭泣……
清明節,是個特殊的日子,它讓我懂得了:人要珍惜生命,要珍惜與親人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3
每到清明節的時候,學校都會組織我們去烈士陵園掃墓。烈士陵園座落在望奎城的東北角,占地十多公頃,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去處。
走進烈士陵園,那蒼松翠柏,古樹參天,土山上的小涼亭隱約可見,一潭清澈見底的湖水,波光粼粼,不時有小魚游出水面嬉戲……
烈士墓掩映在樹從深處,我們在老師帶領下打掃了烈士墓,朗讀了碑文,敬獻了花籃……平常嘻嘻哈哈的同學們,此刻也都很莊重。去年清明節看到的那個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又靜靜地佇立在烈士墓前,出于好奇,我們圍攏上去,嘰嘰喳喳地和老爺爺攀談起來。原來老爺爺是馮耕夫等烈士的戰友,是當年河口事件的親歷者。他經常到陵園看看戰友,和他們聊聊天,告訴他們國家的大事,日新月異的家鄉變化。老爺爺回憶起那烽火連天的歲月,伴隨他的思緒,我們也仿佛來到了六十年前的衛星河口,馮耕夫、王炳衡、胡再白等正在殊死與土匪們激戰,他們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讓子孫后代過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倒在了戰場上,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濕潤了,我們也浸滿了淚水。烈士墓更加莊嚴肅穆,烈士紀念碑在同學們心中更加高大了。
陵園中還有很多游人,有老人、小孩、學生,他們或看書,或散步,或聊天,和諧安逸寫在每個人的臉上。我想,現在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不都是烈士用鮮血換來的嗎?這不也是烈士的憧憬和希望嗎?
走出陵園,我耳邊回蕩起老爺爺在烈士墓前朗訟的那首詩,“呼蘭水中英雄血,妙香山頭壯士魂。投身革命他鄉死,不求馬革裹尸還。”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4
4月5日是清明節,雖然現在還沒有到那 天,但我的思緒已飄到了前一次的清明節,前 一次的祭掃烈士墓。
不知聽誰說起,峙山公園的山上有一塊 革命紀念碑。在四月五日,我爬到頂峰,上面有 一塊空地,我看到了不少人前來,他們手上捧的不是菊花就是百合,放到那塊大大的石碑前。那塊石碑被四季常青的植被簇擁著,在旁邊的是幾棵柏松,那塊石碑上刻著字,正面用紅墨寫著:革命烈士紀念碑,背面是記載著各個烈士名字和光榮事跡。
密密麻麻布滿石碑的表面。走過石碑,就是一個白色的高約5、6米的棒,最上面還有一個一棵閃耀紅光的紅星,在白漆下,格外顯目,我望著這些事物,我不禁想起那些用熱血換來祖國的革命烈士:用胸膛擋住機口的戰士黃繼光;嚴守紀律的邱少云;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舍身就難的歐陽海:1963年11月19日,在橫山腳下,北上武漢的282列車,載著500多名旅客,飛馳向前,司機精神一振,不遠處,一對解放軍騾馬炮兵,正迎面走來。
列車鳴笛報警,突然,一匹高大馱炮戰馬驚狂地竄上路心。 在這即將車毀人亡的時刻,隊伍中猛然沖出一 位戰士,奮力推開戰馬列車安然離去,旅客安全無損,可是這位戰士卻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那人就是——歐陽海。
歐陽海的光榮事跡讓我敬佩,讓我肅然 起敬,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犧牲小我,造福大家!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5
早上,爸爸要我去看看外面的天氣,我打開窗戶,看見天上灰蒙蒙的,還看見天上飄著小雨。我就跟爸爸說:“外面是春雨綿綿的景象。”爸爸說:“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老是下雨,所以詩人做了一首詩。”我問爸爸:“這首詩的名稱叫什么是怎么讀的?”爸爸讀起一首古詩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爸爸說這就是清明的來歷,還有清明節要去掃墓。我心里想我今天終于知道了清明節。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6
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我去了老家,我還學會了一句農諺: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我和哥哥、伯伯、姨媽、媽媽、姥姥去踏青,一路上看著美景。在小河對面,一片綠油油的麥苗鋪到天邊,陽光下風兒像童話里的仙女,用溫柔的手撫摸著麥苗。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7
又一個清明節到來了,為了紀念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學校組織我們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去烈士陵園掃墓,可沒想到,天空中竟下起了大雪,學校只好臨時決定去近一些的烈士紀念碑。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8
清明節是我國一個傳統的節日,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回鄉下掃墓,再去掃墓的路上。我看見了許許多多的花草,有的象蝴蝶,有的像小車,真有趣!在遠處還有“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這就是清明節熟悉的聲音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9
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也是上墳掃墓的日子,國家將清明節納入法定的節日。這天,奶奶準備了許多紙元寶和各種上墳的供品和爺爺上墳去了,家人不讓我去,說我還小。我只好從電腦中來了解清明節了。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此節日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原來清明節也是春游的好時節。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詩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今天我們來到墓前,按照俗例,我們擺上鮮花和各色祭品,我們進行了特定的拜祭儀式,對先人表示了哀思緬懷之情。掃墓后,讓我們明白了“做人不忘本、不忘根,飲水要思源”的道理。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11
清明時節,忌人間煙火,那深深的懷念,在我心頭騰涌,騰涌。
追溯2500年前,故事的源頭,那屹立在心頭的清明柳,和那愛國的介子推與知恩圖報的晉文公。清明路上,從傷痛欲絕,懷念著已死去的先人,心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12
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星期天,媽媽帶我去黃河邊植樹。
走在母親河畔,感覺春天來了,東風輕輕的吹拂著大地,小草也鉆出了地面,大雁飛回了北方,柳樹鼓出新芽。我們手中拿著:樹苗、鐵锨、水桶等植樹工具,在歡聲笑語之中一蹦一跳地來到了一片空 地。放眼望去,那個場面真是相當的壯觀。只見人山人海的,都干得熱火朝天,一會兒,我們都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了。不過望著我們辛勤勞動過的樹林,每個人的臉上都浮現出開心的笑容……
書上說,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蓋面積正在逐年的增加,所以,植樹是全人類的大事,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偉業。
第二天,我發燒了,星期一一天都昏昏沉沉的,我也像一顆嬌弱的小樹,啥時候才能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啊!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13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帶我去姥爺家。姥爺的家在農村。我們騎著電動車。一路上到處充滿了春的氣息,和煦的春風吹在我的臉上暖洋洋的。綠油油的麥苗一望無際,風一吹好像在對我們點頭招手。金燦燦的油菜花隨風飄舞。地里的小草也從地底下探出了小腦袋,好似要看看春天是不是已經來到了。
我們到了姥爺家,附近鄰居家的菜園里,種著綠油油的菠菜、蒜苗、韭菜。菜園里還長著兩棵大桃樹,粉紅的桃花開滿了枝頭,看上去就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勤勞的小蜜蜂正在花朵上采蜜。田埂上開著一朵一朵的小黃花,那是蒲公英花再向你問好,多美的田園風光啊!
我最喜歡去姥爺家村頭的小河邊玩。吃完午飯,我就和我的表妹一塊兒去河邊玩,河邊的樹木都換上了新裝,看那高大的楊樹嫩綠的葉子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泛著綠光。榆樹上結滿了一串串的榆錢,令人垂涎欲滴。河邊的柳樹抽出了新枝,綠色的枝條隨風擺動,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小姑娘在水邊梳洗它的長發。小河里有一群小蝌蚪在歡快的游來游去,看上去真像一群會游泳的“逗號”。河中的蘆葦也呈現出了嫩綠色。幾只鴨子在河面上游玩兒,還不時的潛入水中像是在抓小魚吃。我看著這美麗的景色,不由的想起我學過的一首詩,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啊!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喜歡著生機勃勃的春天。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14
今天我們四點就起來了,因為我們要回老家去掃墓。爸爸開著車帶著我們全家開開心心的回老家了 !
開了兩個小時的車就到老家了,一到老家就下起雷陣雨,我們只好等雨小了再出來去掃墓。剛下過雨的路很難走,我差一點就摔倒了。身上全都是泥巴。
最后一個地方我們去了竹林挖筍,我們挖了幾個筍就回了。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15
清明節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古詩讓人想到了清明節的細雨綿綿。今天就是清明節了,雖然今天沒有下雨,但是天陰著臉。媽媽和我去東臺山的烈士陵園,懷念逝去的英雄。
站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緬懷革命先烈。成千上萬湘鄉仁人志士,或堅貞不屈,視死如歸,或沖鋒陷陣,為國捐軀,乃救民族之亡,爭國之獨立,謀萬眾之福祉。那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英雄們的革命精神,豐功偉績,如日月經天,與山河同壽。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繼承先烈們的遺志,奮發圖強,人民英雄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紀念碑前擺放著一束束菊花,廣場上整齊排列的一籃籃鮮花。
人民英雄,人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16
今天是清明時節,我和爸爸媽媽回老家去掃墓。在掃墓的路上,我們的開的汽車走過的全是平坦、寬敞的馬路。等我們到了墓地,看到那里人山人海,全都在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掃墓。等我們走到我的祖墳上,我還以為人們都在燒紙,但是我居然沒有聞到一丁兒點煙味。再一看,原來人們的是在墳墓上插上一朵美麗的鮮花。過了一會兒,掃墓結束了。我們和外公外婆告別后,就回到了鹽城。回到家后的第一個感想就是:農村的變化實在太大了!
以前,我爺爺那一代,走的都是泥巴路,騎著自行車,遇上下雨天就麻煩了,跟本不是人騎車,而是“車騎人”。而且掃墓時燒紙燒的農煙滾滾,用我們現在的名詞就是:白色污染。而現在呢,開的是汽車,走的是平坦的大路,掃墓時插的是鮮花。而且到了今天,人們還不忘我國優良傳統,人人都尊老愛幼。
今天,我們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要仍不忘我國的.優良傳統。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17
源遠流長的大運河,流淌出多少動人的故事,翻開中國近代史這幅歷史畫卷,回望_年前的那段歷史,仿佛把我們帶到那炮火硝煙的年代。無數革命先烈面對敵人的屬刀,在槍林彈雨中的英勇戰斗!今天,我校四、五年級全校師生來到筠連縣烈士陵園,緬懷先烈,寄托哀思。
我們從學校排隊到烈士陵園去,每個人手中都拿了菊花、小白花等,以寄托對烈士的深深懷戀。來到烈士陵園,園前的蒼天大樹就像烈士一樣,守衛著家園。主持人上臺了,他們說完開場白后,就開始舉行掃墓活動第一項:唱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隨著音樂的伴奏,大家的歌聲在園子里顯得那么響亮。第二項:少先隊代表獻花圈。只見少先隊代表舉著花圈,一步步莊嚴地走上臺。第三項:全體默哀。大家低著頭,聽著音樂,心中熱血沸騰,只聽見音樂在陵園上空回蕩。第四項:英烈館熊叔叔講話。我們聽熊叔叔講了以前筠連戰士的故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就像走進了故事里。第八項:重溫少年誓詞。大家跟著主持人舉起右手,握起拳頭大聲說:“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好好學習,好好鍛煉,準備著,為共產事業貢獻力量!”這不只是一時的宣言,還是一世的誓言。隨后瞻仰烈士墓,然后依次參觀英烈館。大家的目光一齊瞻望著烈士墓,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陵園。
如果不是英烈,我們不可能生活在和平的日子里;如果不是英烈,我們也不可能過上幸福的日子;如果不是偉大的英烈,我們更不可能……所以我們要繼承先烈遺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18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墓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日和掃墓的曰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以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在1935年被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遣產名錄。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我真期待清明節的到來呀!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19
又是一年的清明節,我和媽媽到小鎮雒容做清明。
在雒容鎮上的郊外,我們上山去祭拜祖宗。不一會兒就到了祖宗的墳地,我們先鏟除墳地上的雜草,然后點上香和蠟燭,擺上供品就祭拜起來。我一面拜祖宗,一面說:“保佑我們全家人身體健康,我學習進步。”祭拜完后我們就下山回家了。在家里隨便吃過午飯,便向另一座山去祭祖。
這次我們坐爺爺的小汽車去。因為今天是清明節,路上的車子比較多。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車子就停下了,因為前面路太小,車子開不了的。我們只好下車步行。我們走了一段小路就看見一座座大山,我說:“媽媽,我們是不是上那一座最高的山呀!“是"媽媽說。唔,那山那么高,我們什么時候才能爬上去?當看見許多漂亮的小花和綠油油的小草,山上鳥語花香的,我馬上就有了精神,不知不覺我們爬到了山腰找到了祖宗的墳地,還是像上午一樣祭拜祖宗。
清明節,我們可以爬山,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祭拜我們的先人,真好!以后每年我都會和媽媽一起來去做清明!
有關清明節習俗的日記篇20
昨天,是清明時節,爸爸帶著我和媽媽回到姥姥家,給姑爺爺燒紙。
到了姥姥家,我就看見姥爺在那里剪白色的紙條,我很好奇:“姥爺,您在干什么?”姥爺笑了,小聲地告訴我:“保密啦!”姥爺剪好了,把它們掛在釘耙上,我拿著一大把紙錢,爸爸拿著一盒蠟燭、媽媽拿著一個小打火機。
到了姑爺爺的墓前,我們把旁邊的雜草除掉,在給姑爺爺的墓上培上了新土,爸爸把蠟燭小心翼翼地點燃,姥爺把那些白紙掛到姑爺爺墓上的樹枝上,媽媽把打火機點燃,我把紙錢一張一張地放到火里,紙錢燒完了,我們給姑爺爺我們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