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好的作文應該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情感反應,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用意和情感。寫好清明節六年級作文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清明節六年級作文,方便大家學習。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篇1
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有祭祀祖先修墳掃墓的風俗習慣,可是我卻不一樣,我在家里做清明餅, 清明餅是一種令人風味的小吃,有家庭主婦們早早地割來嫩綠的田青,煮熟后并用石灰混合,以便去掉田青中的苦澀尾味,到時候和米粉中攪捏做成餅。清明餅呈三角形,所以又叫三折(角)餅。清明分青稞和白錁,青錁的餡多用芝麻紅塘,咬上一口又香又甜,白錁的餡多用咸菜豆腐,舔的吃膩了再吃上只咸的自然食欲大增。
開始做青明餅了,我燒了一鍋水,把采來洗盡的艾草到入鍋中,在滾燙的鍋中,身披白絨的艾草翻滾跳躍著,沒多久,它就搖身一變換上了碧綠的新裝。撈出艾草,揉成小團,擠出水分,展碎后的同米粉混均,做成半干半濕的面團。面團如青花瓷器的表面,艾草就是白色背景的綠色花紋。準備餡料,甜的是紅塘,咸的是咸菜筍肉末。最后一小部做青明餅了。
我看著奶奶把面團被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在手中隨意一按,即刻變成薄圓餅,中間放上餡,手再一捏一按,一個青明餅下放上一片葉子就成了。我也像奶奶做的過程一樣可是做好的薄園餅四方裂的裂,破的破,好不容易做好的一個青明餅結果是餅不像餅,而且有的地方破了一個小洞洞像被老鼠啃過的一樣,奶奶教給我把餡料弄下一點補到上面就行了,我照著我第一個做的,做了十幾個雖然很難看但是我覺的肯定很好吃,奶奶把青明餅蒸了幾十分鐘,剛剛出鍋,我就迫不及待地沖了上去,揭開一看,鍋內一片蔥翠欲滴。油光光的冒著熱氣,真讓人口饞,吃上一口味道美極了。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篇2
冬去春來,又是一年清明到。在我印象里,清明與雨總是有著不解之緣。窗外,雨依舊淅淅瀝瀝的下著,就如同這清明節的思念,絲絲縷縷…
草長鶯飛,人間四月,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開的正旺,那金燦燦的顏色似乎給了那些思念親人的人一些慰藉;院子外,牛欄旁,大槐樹下。慢慢的去回憶過去,時光不知不覺的倒流。那時的清明節與雨留給我的似乎沒有哀傷,所有的只是一副副優美而極具詩意的畫卷。
山間小道上,細雨蒙蒙走在其中,卻忽覺少了些什么。耳邊小女孩銀鈴般的笑聲仍在耳邊回蕩,卻唯獨少了那抹慈祥的身影。猶記得幾年前還是這樣的天氣,還是一樣的日子,太奶奶一手撐著傘,一手拄著拐杖,而我緊緊拉著她的衣擺,在清明時節紛飛的細雨中漫步,邊走邊聽太奶奶背誦唐代詩人杜牧《清明》的詩,這是她唯一會背的,并能理解真正意思的詩,太奶奶前面吟誦一句,我后面鸚鵡學舌般重復一句,雖是有口無心,倒也真背了下來,太奶奶自然是喜不自勝,不厭其煩的為我逐句解說,我時不時的會插上一句“太奶奶路上的行人怎么會斷魂呢?”,“杏花村,杏花村在哪里啊?”太奶奶聽后,煞有其事給我講解著,我雖聽的似懂非懂,但眼前卻也仿佛看見紛紛的細雨之中,一位正騎著驢趕路的路人俯身向路邊的小牧童問著什么,只見那牧童一手握著趕牛的鞭子,一手指著不遠處靜默于雨中的那間草房,那被雨淋的濕濕的草房頂上,一面猩紅色的酒幡,在如絲如縷的細雨中,時隱時現。
如今,人還是那個人,照片上的她依舊笑的與藹慈祥,只不過已是陰陽兩隔了,逝去的人雖然不在了,但記憶猶新,仿佛是昨日。剪不斷的還是絲絲縷縷的懷念。
墳前,送上一束菊花,那是由思念凝聚成的花,深深地鞠上三躬,敬上三支香,輕輕的磕個頭,祝福太奶奶在天堂幸福快樂。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被抒發,而這清明的紛紛細雨,也化作我對太奶奶那深深的思念。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篇3
年年又此,我和父母親屬一起在清明節去給爺爺與姥爺掃墓。
往日的清明節似乎沒有今日的天氣晴朗,氣溫雖然不高,可灼熱的日球還是那樣的耀眼,或許是不習慣吧,好象記憶中很多年沒碰見晴天的清明節了。
正是因為擔心早上人多,所以改到了下午去。但下午的人依然很多,所以走了一條咱們從未走過的路去長安區。因為那里比西安低幾度,所以陽光也不會太刺眼,每次去的路程很長,大約幾個小時,于是我會在車上小憩一會兒。
醒來,又見了這熟知的墓園。墓園,其實建在小山坡上,一層層的下來,好像梯田。從底下仰視,那一階階的石梯,仿佛直通天園。可惜,石梯的`盡頭不是天國,而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墓。記憶里是二三年前出現的,但一直不知道墓主人是誰,只得猜想是個很有名望的人了。石梯兩旁偶爾種著櫻花樹,但飛舞在上面的不是蜜蜂而是馬蜂,這或許是我記起的墓園最恐怖的地方了。
打5歲,我就明白上墳不是一件傷心的事,因為每次在燒紙的時候,大人們都在聊天,聊什么呢?聊火的煙太大了,聊墓主人生前的愛好,聊如果“他”得到這錢會買什么,聊“他”會不會把錢花在和生前一樣的地方。聊希望“他”能得到保佑,聊著聊著就不覺得煙熏了,這是一道怎樣的風景,幾個成年人沉浸在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中,仿佛真有天國,仿佛天國的爺爺和姥爺也會去銀行取錢,也會擔心打麻將沒有零錢,會因咱們的疏忽收到半張錢而苦惱......
這里很靜,靜到咱們這些人聊天的笑聲顯得有些吵,我也在這里靜靜的發呆,靜靜聽他們聊天。不知不覺,嘴角竟會有一絲的微笑,不知不覺模糊了眼睛,唉,煙熏的吧。之后,咱們帶走了貢果,留下的,也只是被熄滅的蠟燭粘在墳墓上,和墓前鐵桶中的紙灰隨風飄揚。
清明時節不一定雨紛紛,但路上的行人會很靜,靜地眼中多了一絲迷惘,多了一絲躊躇,多了一絲純凈的曙光。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時間過得飛快,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清明節又稱踏青節,在這一天里,人們要帶酒食果品,紙錢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
今年的清明,天氣特別好,可不像詩句上說的那樣。那天我起了個大早,因為我們一家人要一起去掃太爺爺的墳。剛出門時,感覺心情特別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剛出籠的小鳥,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上山掃墓。可從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沒我這么高興,也許是去掃墓的原因吧。
在山腳下,我覺得和別的上沒什么兩樣,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樣了。那里雜草叢生,雜草高出了我一個頭。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太爺爺的墳墓前,在墳墓的周圍到處是一些樹枝和雜草,它們仿佛懂得掃墓人的心情似的沒有生機。
我們先把墳墓的周圍的草除一除,接著在墳墓上用些小泥塊壓上黃紙,擺上供品,點上香,我們輪流給太爺爺磕頭。爺爺在墳前念念有詞,報告著這一年來家里的大事,還請太爺爺保佑全家大安。我想:在此長眠的太爺爺一定聽到了我們的話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會保佑我們的……
最后,我們在墳墓前的空地上把紙錢燒了,等燒完了還用帶來的水滅了火星。因為太爺爺墳前有一座涼亭,我們就坐在涼亭里吃東西。爺爺還把吃完的蛋殼撒在墳墓上,我好奇地問:“爺爺,為什么要這樣呢?”爺爺說:“表示祖先和我們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這嘛,怎么會和我們在一起呢?也許他活在爺爺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最后爸爸再檢查了一遍,我們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心情非常輕松。回來時我想:原來清明節是表示對先人的懷念日,也是家庭團聚,也是踏青賞春的好機會。
今年的清明節我過得特別有意義,明年我一定再來掃墓。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篇5
今天是清明節,一個祭拜已逝親人的日子。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掃墓,途中,我發現原來車水馬龍的街道變得清凈了許多,馬路上的行人稀少并行色匆匆,平時隨處可見的的士今天也很少。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紛飛,讓人的心情無端多了幾分傷感。我們來到了花店,看到平時五彩繽紛的花店,今天幾乎都被樸素的黃菊花和白菊花所替代,我們買了一盆菊花,然后,我們就奔向目的地。
快到龍王山的時候,我隱隱約約地聽到了一串串鞭炮聲,原來,是一些掃墓的人放的,蒙蒙的細雨中飄著一些灰白色的煙霧,以及掃墓人給先人燃燒祭品后在空中的漂浮物。我來到了龍王山以后,爸爸把花送到外祖母和外祖父墓碑旁,姨媽點燃了鞭炮,外婆也在燃燒祭品,點上蠟燭后,我們都要祭拜磕頭。我聽見不遠處一些年紀大的人在一起談論自己兒時的趣事和父母健在時的情景,并不時傳來幾聲嘆惜聲。外公、外婆也談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健在的時候的事情,都是在說如果現在老人還健在,可以過上多么幸福的生活。
回家的路上,我看見停放著許多外地的車輛,媽媽告訴我,這些都是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祭祖的人的車。媽媽也跟我說起她兒時的事情,媽媽說:“當時,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是,媽媽總是能夠從你的外祖母和外祖父手中吃到一些廉價的水果,還能夠得到一些零花錢,媽媽在當時算是很幸福的孩子。”說到這兒,媽媽有一些黯然神傷。雖然我沒有見到我的外祖母和外祖父,但我祝他們在天堂過的幸福安逸!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篇6
天陰,微風兼有小雨。一陣顛簸,又一陣跋涉,我們來到了祖先的墳前。山上的空氣依舊那么新鮮,而這周圍的一切還是老樣兒:雜亂無章的小樹,以及遍地的雜草。此時濕潤的空氣,灰蒙蒙的天空,四處寂靜如畫。爸爸、媽媽、叔叔、嬸嬸他們有條不紊地忙著。
這時,拔完草正準備點蠟燭的我們,發現蠟燭太輕,放在墓碑前臺上不穩定,很容易掉下來,于是我和爸爸一起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了,最后還是爸爸先想出了辦法:他突然跑到前邊的一棵小樹旁,把樹枝砍下來,砍成一截一截大約10公分長,用刀把里面的樹芯挖掉,正好把蠟燭插上。“哇!這簡直就是一對活脫脫的燭臺呀!”我驚奇地喊道。這回又給爸爸“贏”了一局,回去后一定要“扳”回來,我在心中暗暗地想。但我也知道這時不是逞“英雄”的時候,只有懷著對祖先的敬仰,這才是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向先祖獻上的一份敬意呀!
清明時節雨紛紛,敬祖之情油然生;待到煙霧繚繞時,山澗空留炮竹聲……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幾天,清明節的氣氛似乎特別濃。大街上飄著綿綿的細雨,行人們都神情肅穆、滿臉哀思地捧著一束束鮮花,朝墓地慢慢地走去。
我們來到外公的墓前,外婆將鮮艷的彩條掛在外公的墓碑上,在墓前放上了一束純潔的淡黃色鮮花。美麗的鮮花將照片上的外公襯托得格外精神,外公的臉上路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但在同時,我也不免產生了一陣陣心酸。是呀,從前那么疼我、愛我的外公已經沒有了,我再也得不到那些愛了,外公,我能不想你嗎?
我們在外公的墓前默哀了五分鐘,誰也沒有說話,因為我們不想提起那些傷心的往事,那只會讓我們更加難過地流淚。燒金元寶的時候,我在心里許了一個愿:外公,祝您在天堂一切都好!祭拜的時候,我又在心里默默地對外公說:“外公,如果有下輩子,我還要做您的外孫女!”要走了,我邊回頭,邊走路,直到看不見外公的墓為止。外公,我真想永遠和您在一起呀!
回憶能給我們帶來歡樂與痛苦,但是做人也要學會向前看,要學會珍惜。只有學會珍惜,才會感覺到幸福。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伴隨著一聲聲詩句入我耳蝸,我就知道,清明節又來了,這一個令人相思的節日又來了。
每次過清明節,我們全家都會出動——回到家鄉去過清明。
一下客車,我們第一件事總是到街上去買紙錢。買的時候我總是會想:又用錢買一大堆紙,最后還不是“沒用”燒了。哼!還不如給我買點吃的飽飽嘴福。唉!大人的世界真難懂。
之后那就是要“掛清”了,我看著那一個“牌子”那么大,出于好奇,我情不自禁的用手去碰了碰,可這一碰換來的可就是一頓爆“炒”了。
接下里,就是我與表哥開心的前奏了——燒紙錢。有的時候我們倆還會折一個紙飛機扔進火堆。父母這時看見了會瞪我一眼,我就會學著他們背上的表情如無其事的說:“希望爺爺在陰間有飛機坐。”
最后就是放鞭炮了,一放完,大人們一走,我就帶領著大姐與小弟去撿“余灰”,就是沒有被點燃的炮竹,撿完后,我們都會偷偷的跑到竹林里去玩,怕被大人們發現,又是一頓胖揍。
現在的我長大了,不會像紙錢那么調皮不懂事了。我知道了買紙錢的含義,“掛清”的意思,燒紙錢時的肅穆,撿鞭炮玩的忌諱。也會懷念逝去的親人和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篇9
又是一年清明節,我們早早的坐著車回了老家,買好了黃表紙和紙錢,來到了祖墳。
來的祖墳后,我發現這里的風景很美,猶如人間仙境一般:在祖墳前的一片片土地上,種滿了綠油油的麥苗,在墳頭與墳頭之間的土地上長滿了嫩汪汪的枸杞苗,在對面河畔上,一叢叢金燦燦的油菜花顯得生機盎然,顯示出了春天的生機勃勃。
下了河堤后,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墳頭高高的新墳,那是我爺爺的墳,他去世已經一年多了,奶奶每每提到爺爺都要大哭一場,這一次要不是答應她過幾天再讓她去看一看,她一定會跟著我們去,攔都攔不住。
我和爸爸先把紙和紙錢分好,然后在每一個墳上都放了一些,我和爸爸給爺爺點著了紙錢,讓他知道,然后我就用鐵锨把土一點一點添在爺爺的墳上,媽媽摘枸杞苗,爸爸到每一個墳上去點紙錢,一時間白煙四起。
趁著用棍子撥紙錢的空,我仔仔細細地打量了一下我們的祖墳,發現有一些墳由于長時間沒有人添,已經差不多沒有蹤跡了,只有一個略微高出地面一點的小土坡表示它還存在,而爸爸現在的工作就是在給這些墳添土,希望以后誰要是來了,沒有什么事情,有空閑的時間,可以給這些墳添一添土,算是積一點德。
過了一會兒,爸爸和媽媽已經摘過了枸杞苗,我一看,竟然有滿滿的兩大袋子,這一次來,我們不僅祭祖了,而且還摘野菜了,一舉兩得,還欣賞了沿河美麗的風光,并且放松了心情,增長了知識,真可謂是收獲頗豐,希望以后能夠多到老家來幾趟。
這一次來,我也下定了決心,以后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光宗耀祖,把祖墳修得又大又漂亮,讓先人們為我而驕傲!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在我的家鄉光澤,跟全國各地一樣,都有掃墓,祭祖的風俗。4月5日,我跟家人一起去給太爺爺和太奶奶掃墓。我們把墓地周圍清理干凈。擺好供品點上香,祭拜太爺爺太奶奶,然后燒了紙錢,就下山了。
家鄉除了掃墓祭祖外,還有吃清明果的習俗。長輩們到田里采來一種叫水曲的野菜,洗凈后,把它放在缽頭里打爛備用。接著把糯米打成漿,和打爛的水曲攪拌后一起放進鍋里煮。要一邊煮一邊攪拌,直到米漿攪成綠色的團狀。拿到大桌上,用手沾些油抓一小團糯米團搓成球形,再壓扁,弄成像餃子皮一樣大小的坯。接著放入用五花肉、香菇、蘿卜干等炒制好的餡你也可以投稿,包成花朵一樣的圓形,一個帶著青草香味的清明果就做好了。包好的清明果還要放在蒸籠里蒸,蒸好的清明果清香撲鼻,碧綠碧綠,晶瑩透亮。看到這漂亮的清明果,還沒吃就已經在咽口水了。咬一口,那個美味沒法用詞匯來形容。只有你親自品嘗才能體會。媽媽說:“清明果是為了紀念古代一個叫介子推的人而立的寒食節所吃的食物。”
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