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奠英烈六百字作文
好作文通常有創意和個性,能夠展現出作者的獨特思考和見解,不拘泥于傳統的模式和框架,具有開拓性和創新性。好的清明節祭奠英烈六百字作文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清明節祭奠英烈六百字作文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清明節祭奠英烈六百字作文篇1
清明時節,桃花映紅。4月4日,德州晚報150余名小記者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臨邑縣官道革命烈士紀念館緬懷先烈,瞻仰祭掃。
4月4日,我們一早便來到了官道革命烈士陵園。一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紀念塔,上面窟個金光閃閃、剛勁有力的大字“革命烈士紀念塔”。來掃墓的人有的在塔前舉手宣誓;有的敬獻花圈;有的手捧鮮花,站在塔前靜靜默哀,然后把鮮花輕輕放在塔前。我邁著沉重的步子,走向塔前,深情地對著紀念塔深深地鞠了三個躬,表示對他們的哀悼和崇敬。
我們又來到了革命烈士紀念園。一進紀念園,便看到一個展示板上寫著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時期的許許多多位烈士的英名,看了以后讓人觸目驚心。一面面墻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烈士的名字,一幅幅畫上真真切切描寫著慘不忍睹的場面!我的眼睛不由得濕潤了,心情異常沉重。講解員阿姨說:“這些英烈只是其中一部分,許許多多不計其數的無名英雄,在那硝煙彌漫、槍林彈雨的戰爭年代拋頭顱、灑熱血,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才換來我們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隨后,我們又來到了革命烈士紀念廳,里面有抗日英雄資料和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名字,還有戰爭武器。
有名和無名的英雄烈士們,你們是人民的好兒女,共和國的忠魂,你們的事跡永垂不朽,我們后人會永遠記住你們,記住那段悲慘的歷史。我們將繼承你們的光榮傳統和遺志,好好學習,做新時代的接班人,長大后,保衛好我們偉大的祖國和美麗的家園。
清明節祭奠英烈六百字作文篇2
又是一年清明節。今天,我們來到唐一岑墓前,憑吊烈士的英魂,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
曾幾何時,在漫長的革命斗爭歲月中,有多少英雄兒女,為著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家鄉和異鄉的土地上。他們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卻連姓名也不知道。但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那就是為了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為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為我們后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們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光榮。
小時候,媽媽常說,我們的紅領巾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那時候,我還不太了解其中的含義。現在,我長大了,也漸漸懂了,正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我們在這風和日麗的日子里,雖然離硝煙滾滾、戰火紛飛的年代很遠了,也許無法體會那時的艱辛,但我們已經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祖國新時代建設的重任,雖然也有艱險和困難,但我們一定會學習先烈不屈不撓的精神,好好學習,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
青山肅立,綠水長歌,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跡,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節祭奠英烈六百字作文篇3
又是一年清明節,我們早早的坐著車回了老家,買好了黃表紙和紙錢,來到了祖墳。
來的祖墳后,我發現這里的風景很美,猶如人間仙境一般:在祖墳前的一片片土地上,種滿了綠油油的麥苗,在墳頭與墳頭之間的土地上長滿了嫩汪汪的枸杞苗,在對面河畔上,一叢叢金燦燦的油菜花顯得生機盎然,顯示出了春天的生機勃勃。
下了河堤后,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墳頭高高的新墳,那是我爺爺的墳,他去世已經一年多了,奶奶每每提到爺爺都要大哭一場,這一次要不是答應她過幾天再讓她去看一看,她一定會跟著我們去,攔都攔不住。
我和爸爸先把紙和紙錢分好,然后在每一個墳上都放了一些,我和爸爸給爺爺點著了紙錢,讓他知道,然后我就用鐵锨把土一點一點添在爺爺的墳上,媽媽摘枸杞苗,爸爸到每一個墳上去點紙錢,一時間白煙四起。
趁著用棍子撥紙錢的空,我仔仔細細地打量了一下我們的祖墳,發現有一些墳由于長時間沒有人添,已經差不多沒有蹤跡了,只有一個略微高出地面一點的小土坡表示它還存在,而爸爸現在的工作就是在給這些墳添土,希望以后誰要是來了,沒有什么事情,有空閑的時間,可以給這些墳添一添土,算是積一點德。
過了一會兒,爸爸和媽媽已經摘過了枸杞苗,我一看,竟然有滿滿的兩大袋子,這一次來,我們不僅祭祖了,而且還摘野菜了,一舉兩得,還欣賞了沿河美麗的風光,并且放松了心情,增長了知識,真可謂是收獲頗豐,希望以后能夠多到老家來幾趟。
這一次來,我也下定了決心,以后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光宗耀祖,把祖墳修得又大又漂亮,讓先人們為我而驕傲!
清明節祭奠英烈六百字作文篇4
革命的先烈永垂不朽!
清明時節,我們忙于祭奠已故的親人,同時也忘卻不了那些革命的先烈。他們的光榮事跡讓我為之震驚,為他們那種崇高的精神和愛國的赤子之心,他們身上的種.種都令我折服。而我能夠做的就只有好好學習,像先烈一樣,報效自己的祖國。
革命的先烈們,用自己的血弱之軀筑成筆直的大道,一直鋪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他們的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同時也點染了我們心底深處對祖國那份最火熱、瘋狂的愛。
面對敵人,他們英勇不屈,誓死把侵略者趕出我們的國家;面對酷刑,他們咬緊牙關,保住黨的機密;面對死亡,他們鎮定自若,處之泰然。他們死得轟轟烈烈,死得有意義,有價值。
我們能有今天這么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部都要歸功于他們,沒有他們在戰場上的全力以赴,就沒有勝利的號角;沒有他們為民著想的那一顆心,就不會有戰場上穿梭不息的身影,他們為祖國付出了那么多,無怨無悔;他們為人民付出了那么多,心甘情愿;他們為和平付出了那么多,在所不辭。人民的英雄啊!你們的故事令我對你們肅然起敬,你們的精神令我深深地折服。
如今,我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里,我會好好珍惜現在,好好讀書,為以后打下扎實的基礎,將來,我會和你們一樣,用自己的知識,報效祖國。我將懷著滿腔的愛國之情,建設祖國,為祖國奉獻我的一切,只因我是中國人,是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為我是中國的子孫感到自豪、驕傲。
啊!革命的先烈,你們將永存于世人的心中!革命的先烈永垂不朽!
清明節祭奠英烈六百字作文篇5
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而今年的清明節,我和同學們來到了位于安陽市陵園路三號的安陽市烈士陵園。這里是為紀念解放安陽犧牲的烈士所建。內葬有193位烈士遺骨和骨灰,其中170多位烈士均為解放安陽時犧牲。
我們在烈士陵園內,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了花籃,向革命烈士朗誦了獻辭。在先烈陵墓上插上了親手制作的小白花,聆聽了烈士的英雄事跡介紹。
緬懷先輩,令人悲嘆,更令人振奮,我看著一株株昂首挺立的松柏,象征著烈士們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血紅的鮮血換來的。于是,我的心暗暗鼓勁兒: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梁。
離開陵園時,我心里默默地說:“安息吧,先烈們。祖國和人民永遠懷念你。”
通過這次掃墓,讓我知道了許多烈士的故事,同時,我還懂得了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金色童年。
此時,我感覺無數的豐碑很高大,并將永垂不朽!
清明節祭奠英烈六百字作文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描寫清明的一首詩。
清明節里,人們祭祀死去的親人,心里充滿悲傷。所以謂之“欲斷魂”嘛!清明節里,人們還會干什么呢?還會禱告上帝(俗稱老天爺),祭祀烈士!
在掃墓之前,我們聽了老爺爺對往事的回憶。他說:“日本侵略中國時,把中國踐踏的不成樣子,中國人奮起反抗,組成了紅軍隊伍。我們農村人也得反抗,抗戰隊伍叫做土八路。這紅軍歷盡苦頭,兩萬五千里長征啊!他們翻雪山,過草地,吃草根,多么艱苦啊。他們因為俄,喪失了生命!你們生活在這個無戰爭的年代,有這么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一定要好好珍惜。將來把祖國健身的更強大!”
聽完老爺爺的講述,我們邁著沉痛的步子走向了烈士墓,一路上,我再也沒有言語,心想著過去的抗戰日子。那是多么的艱苦,使人聲淚俱下。那時,日本人侵入中國,對我國實行三光——燒光殺光搶光,我國人民奮起反抗,組成了紅軍隊伍,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征。一路上,我國隊伍翻雪山,過草地,吃盡了苦頭;一路上,又有多上中國人失去生命?!直到紅軍取的了勝利,苦日子才到了頭!現在,我國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奔上了小康社會,農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這樣,我們就放松警惕,揮霍金錢么?回答是否定的!先烈們為了這一天,甚至付出了生命,我們能把先烈們的勞動毀于一旦么?我們能辜負先烈們的希望么?能讓先烈們白白犧牲么?當然不能!我們應居安思危,時刻警惕,不能再讓中國被侵占,被傷害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在這個美好,舒適的壞境中,我們應該去努力,去奮斗,,去報效祖國,共同建設美好的明天!
清明節祭奠英烈六百字作文篇7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我家鄉的清明節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當然是掃墓了。清明節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獻上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當然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更應該去瞻仰民族英雄,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如果沒有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不會有我們的美好未來。我們用這種方式寄托我們的哀思,繼承先烈們的遺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學習中去。青山肅立,綠水長歌,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跡,繼承先烈的遺志,將來更好地為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故有“清明前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農民伯伯在清明前后種下自己的希望,期待秋天會有好收成。人們也會紛紛栽下了一株株小樹苗,美化自己的家園,使神州大地變得更加郁郁蔥蔥。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春天把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萬物復蘇,萬紫千紅。我們趁著這美好時光,帶著相機,去山上,田野踏青,尋找春天的足跡。
清明時節,風箏也耐不住寂寞,凌空而飛,翩翩起舞,綻放于藍天,如魚得水,俯仰漫游。小朋友們手里拿著風箏,一個個歡呼雀躍,放飛了童心,放飛了快樂,放飛了希望。
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我們用掃墓、踏青,放風箏等各種活動來度過這個美好的節日。
清明節祭奠英烈六百字作文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是個蘊含著豐富感情的節日。
祖國的歷史長河漸漸地倒流著……
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的統一和人民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戰火中出生入死,監牢里堅貞不屈,刑場上大義凜然。從江姐到劉胡蘭;從黃繼光到董存瑞……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難道他們不知道生命的可貴嗎?不!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們深深懂得:在祖國危亡之時,作為一個中國人,保衛祖國,拯救祖國是自己的責任!是他們用生命、熱血換來了中華民族的新生。
歷史定格,英雄長眠。時至今日,我們仍然能觸摸到先烈們跳動的脈搏,仍然能感受到先烈們呼吸的頻率。正是因為他們的偉大,中國巨龍騰飛于九霄之外,華夏巨人屹立于民族之林。正是因為他們的犧牲,一個古老民族書寫下一篇新的樂章,一個泱泱大國崛起于世界的東方!
小學的時候,老師常說,我們的紅領巾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那時,我還不懂其中的含義。如今,我長大了,早已深深地明白,正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時代的列車已進入21世紀,生活在這個和平的時代,雖然離硝煙滾滾、戰火紛飛的年代十分遙遠,不必再像先烈們那樣拋頭顱,灑熱血地保衛祖國,但是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祖國新時代建設的重任,我們有責任做好自己的事:用知識武裝頭腦,勤奮讀書,以優異的成績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清明節祭奠英烈六百字作文篇9
俗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這次清明節不但一絲雨都沒下,而且老天爺仿佛故意跟我們作對似得,天氣格外悶熱,鄉下的麥苗似乎蔫了許多。原本的生機勃勃,原本的嫩綠,青綠,漸漸打了黃,這是極其缺水的階段。
恰巧,放了一天的清明假,再加上原本的兩天星期天,有了拯救麥苗的時間,爸爸帶著我踏上了回老家的旅程。
中午終于抵達了目的地,下了車看見媽媽來接我們了,她鞋子上有點干泥巴,褲子上濕透了。顯然,媽媽正在給麥苗澆水,知道我們回來,來不及換衣服,就來接我們了。媽媽說:“現在正是給麥苗澆水的時候,非常緊,一口井被三四家占著,”爸爸也加快了速度,回到家換了身舊衣服,就和媽媽直奔麥地了。
姐姐和我呆在家里,一看表十點了,再往外瞅瞅,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在等待中,我們漸漸入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時候,爸媽回來了,早上天剛亮,他們又出去了。
……
轉眼到了中午,爸爸和媽媽回來了,他們又是一身泥,這次上下衣都濕了,鞋子更是濕的厲害,我和姐姐急忙幫爸爸脫下鞋子,呀!濕鞋子可真難脫,我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我們都笑了起來。爸爸的襪子也濕了,我去把爸爸的濕襪子洗了洗,濕鞋子重新刷了刷。媽媽也是累極了,為了讓媽媽歇會兒,姐姐去做了飯。媽媽說:“有兩個女兒真好,幫我們洗衣服、做飯。”聽了,我心里頓時溫暖起來,那時可真幸福,真希望時間在那一刻定格,我們的家永遠幸福下去。爸爸媽媽都欣慰的笑了。
原本沉寂的清明節,這次格外溫馨。
清明節祭奠英烈六百字作文篇10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著,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要給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