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3歲男童墜入10米深井 獲救及時無大礙
近段時間,全國各地發生多起兒童墜井事故,引發社會的高度關注。同時,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譬如,農村公共管理缺失;人們安全意識薄弱等等,這些都是值得大家的深思和關注的。日前,又現兒童墜井事故,山西一名3歲男童不慎墜入10米深井中,慶幸的是,獲救及時并無大礙。
昨日上午,戶縣甘河鎮馬坊村,一名3歲男童不慎墜入10米深井,幸好人們發現施救及時,孩子無大礙。
奶奶一轉身孫子不見了
戶縣甘河鎮馬坊村年齡3歲的彤彤(化名),父母在外務工,由奶奶在家中照看。“上午10點半左右,我帶著小孫子在地里干活。”彤彤奶奶陳婆昨日說。
“早上去的那片地,不太熟悉,不清楚哪里有井哪里沒有。”陳婆說,“我看到了幾個有井臺子的井,還特意叮囑孩子別去那里玩。可誰知道自己干活的地方雜草中,就是一個既沒井蓋又不明顯的井。”
昨日上午10時30分許,陳婆突然聽到咚的一聲,“我回頭一看,身后的小孫子不見了,掉進了井里”。
村民綁著麻繩下井救人
這口井直徑約70厘米,深約10米,在井口能看到井內有水。“還好井水不深,大概淹到了孩子腰部。孩子在井里面大聲哭叫著。”陳婆說。
由于事發突然,陳婆趕緊向村里跑去,邊跑邊喊:“救娃,娃掉井里了。”正在地里干活的王少明等七八個村民聽到陳婆的喊聲。“我們一聽是娃娃掉到了井里,趕緊跟著陳婆跑過去。”王少明說,“也不知道是誰弄來了兩根粗麻繩,我在腰上一系,上面兩個人拉著,我就下去了。”
50歲的王少明說這是他生平第一次下井,可為了救這個3歲的孩子,容不得他過多去考慮自身的安危。
慶幸的是孩子無大礙
“他們用繩把我放到井底,我兩腳撐在井壁上,把孩子從水里拎了起來。”王少明說,井里有不少玉米稈,可能是有人以前扔在井里的,孩子掉下去時起到了緩沖作用,孩子沒啥事。
“我把孩子身上的玉米稈弄掉,一手抱著孩子,一只手拉著繩,上面的人把我倆拽了上來。”王少明說,“前后也就5分鐘,孩子上來仍哇哇地哭,我們看了一下,孩子身上沒啥皮肉傷,骨頭也沒傷到。”
彤彤得救后,村民用樹枝在井口處做了遮擋。
昨日,華商報記者和王少明一同去看望了被救出的彤彤,他正樂呵呵地吃著面包。“這事嚇得我現在心臟還突突突的。”陳婆說,多虧大伙把娃給救了上來。
備用井少有人維護管理
昨日華商報記者采訪得知,該村田地里的井,一種是七八十年代挖的,大多沒有井臺子井蓋,井口處多是雜草,和這次事發的井是一類。還有一種是十多年前挖的,有水泥搭的臺子半米高,比較明顯,但這些井有的井蓋已遺失,如果有孩子上去,也可能跌落進去。
“村里灌溉現在大多用出水樁,管子在地底下埋著,出水樁就和家里的自來水一樣,樣子和消防栓差不多。”村民們介紹到,“農忙的時候,出水樁不夠用,大伙得排隊,等不及的就只好用這些井,反正這些井也都有水,泵抽上來就能用。所以這些井當做備用井一直留著,不過也確實少有人維護和管理。”
“近期我們準備排查下農地里的井,把沒井蓋的都蓋上井蓋,把隱蔽的弄得顯眼一些。”昨日村上的一名干部說,“農忙時,這些井還真能用上,還不能輕易填埋廢棄。”
>>反思
一次次兒童墜井 暴露出管理盲區
不久前,河北一名6歲男童不慎落入一口40余米深的枯井之中,經過500多人、100多臺大型挖掘機107小時的救援,終于找到了落井男童,遺憾的是,孩子已沒有任何生命體征。
據統計,去年至今,全國媒體公開報道的意外墜井事件至少29起,31名墜井者中,近八成是兒童,近四成墜井者未能搶救過來。
去年5月21日晚6時30分,爺爺帶著2歲的樂樂去菜市場買菜,回來路過已被拆遷的西安市三府井村廢墟時,樂樂不小心掉進了廢棄的井。近20個小時之后,樂樂被成功救出。
去年10月,安徽合肥市蜀南庭苑小區兩名兒童不小心掉進小區里的窨井,男孩頭部被縫了三針。
今年4月,內蒙古通遼一名4歲男童跟奶奶到地里玩耍,墜入一口廢棄機井內,搶救無效死亡。
一起起觸目驚心的事例,一名名可愛幼小的生命,無不表明,或在田間或在廢墟中,那一口口被人們遺忘的井,卻在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
近期《人民日報》評論河北男童墜井喪生時稱:枯井棄管,折射出農村公共管理缺失。農村沒有城里那么完備的公共管理體系,一些村委會面臨建制不全、人員老化問題,管理、服務、動員能力都很弱,沒有啥存在感。再加上外出務工造成青壯年人口長年不在村,空心化程度加深,公共事務成了一塊長期補不上的短板。 華商報記者 謝濤 攝影 黃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