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開學第一課》:講述長征故事 弘揚長征精神
&bsp; 紅軍長征雖然已經(jīng)過去80年時間了,但是它所留下的豐功偉績,足可以萬古流芳、流傳千古!眼下正值開學季,各地中小學紛紛迎來開學的日子。央視重磅打造的節(jié)目《開學第一課》也如期亮相,在此次節(jié)目中,將重點講述長征故事,弘揚長征精神,將這一偉大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又是一年開學季。從2008年至今,教育部和中央電視臺聯(lián)合推出的品牌節(jié)目《開學第一課》已經(jīng)陪伴全國中小學生走過了8個年頭,今年9月1日仍將在央視一套晚八點黃金時段亮相。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邀請多位親歷長征、平均年齡逾百歲的老紅軍參與節(jié)目,講述長征故事、弘揚長征精神,力爭給全國中小學生獻上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第一課。
據(jù)介紹,在第一堂課&ld;信念不移&rd;中,99歲老紅軍胡正先講述了長征途中&ld;紅軍的千里眼和順風耳&rd;‐‐通信兵的故事。在長征過程中,胡正先經(jīng)歷背靠背的小伙伴被敵軍擊中犧牲、突圍時吞吃密碼本保護部隊機密、雪山上忍饑挨餓激戰(zhàn)48天等驚心動魄的瞬間,展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ld;為國家奉獻一切&rd;的信念。他還告訴大家,當年在沒有汽油、柴油維持電臺發(fā)電的極端條件下,曾經(jīng)用提煉的豬油和牛油維持發(fā)電機運轉。
第二堂課講述的是&ld;勇往直前&rd;的長征精神。嘉賓賀陵生講述了父親賀炳炎將軍的故事。賀炳炎被毛澤東稱為&ld;唯一一個不用敬軍禮的將軍&rd;,他在被敵人子彈打碎右臂之后,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鋸去傷臂,賀龍元帥舉著他鋸下的骨片對戰(zhàn)士們說:&ld;這是賀炳炎的骨頭,這是紅軍的硬骨頭!&rd;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講述了自己和父親在長征途中的故事。她被稱為&ld;長征中最小的紅軍&rd;,出生18天后就在馬背上的搖籃中踏上征途。在她眼中,戰(zhàn)斗時所向披靡的賀龍元帥是一個為了革命想而勇敢的將領,也是一個為了保護孩子而勇敢的父親。
在第三堂課&ld;百折不撓&rd;中,104歲的老紅軍秦華禮講述了自己和伙伴們在長征中&ld;移動的通信學校&rd;中克服各種困難、堅持學習無線電技術的故事。一年只有一支鉛筆,沒有紙張、沒有教具,在土地上用樹枝畫電路圖,在戰(zhàn)士們背后背上寫著單詞的小木板,邊走邊學英語,最后秦華禮和通信班的伙伴們在草地上畢業(yè),從此一生奉獻給通信事業(yè)。隨后,紅軍將領耿飚的女兒耿瑩,講述了父親在長征中&ld;披著毯子上戰(zhàn)場&rd;的故事。在現(xiàn)場,她還給孩子們展示了紅軍長征時穿的草鞋,踏著這樣簡陋的鞋,紅軍創(chuàng)造了一天最遠行軍達240里的奇跡,相當于繞體育場300圈。
第四堂課&ld;堅持不懈&rd;講述的是對長征精神堅持不懈地繼承和發(fā)揚。這堂課請來了航天員王亞平,她講述了長征火箭、神舟飛船背后蘊含的航天精神,告訴孩子們&ld;長征&rd;火箭的名稱,寓意著火箭長長的蹤跡,也代表著中國航天事業(yè)艱苦而又光榮的歷程。隨后,節(jié)目現(xiàn)場舉行了一次特別的升旗儀式,國旗班戰(zhàn)士護旗、104歲的老紅軍秦華禮作為先輩的代表升旗,在莊嚴肅穆的國歌聲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現(xiàn)場激蕩著濃濃的愛國熱情。
(記者 李蕾 見習記者 張進進)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