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制作火車站模型引圍觀 效果逼真堪比現場照
&bsp; 說到火車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來來往往的火車經過,有專門供乘客站立的站臺等等,倘若將火車站搬進家,會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呢?日前,一名19歲學生耗時3個月累計400個小時制作出一個精致的火車站模型,效果逼真堪比現場照,引來不少網友的圍觀。
截止到昨日下午,19歲的賈天旗發布的一條微博已有5萬多的點擊量。微博內容是他8月27日上傳的一組石家莊新火車站的站臺照片。文字中介紹,這是他用3個月累計400個小時制作的微縮景觀。于效果逼真,圍觀網友驚嘆:還以為是現場照。
寬闊的站臺上,火車停靠兩旁,指示牌、頂棚、綠植景觀等各種配套齊全。
制作者賈天旗本意是想讓精通微縮景觀制作的網友們指點一下。但是幾天來的微博回復中,多是對這組景觀進行點贊。&ld;其實我知道好多細節并不到位,仍需要改善。&rd;他說。
8月29日上午,記者在鐘強小區見到了賈天旗。記者想親眼目睹微縮景觀的風采,他卻話語緩慢地說,站臺景觀已經拆掉了。果然,在他的房間里,各種零件擺滿了床上和地下。&ld;主要是感覺這個作品并不太成熟,&rd;他解釋說。
賈天旗目前就讀于山東大學數學系,是一名大二學生。說起制作站臺景觀一事,他說純屬偶然。今年4月份,賈天旗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一名連云港的網友制作了連云港火車站站臺的微縮景觀,這個主題讓賈天旗立刻有了共鳴。&ld;我也挺喜歡火車,小時候就喜歡沿鐵路線看火車經過,于是就想到自己也去做一個類似的東西。&rd;
為制作好站臺景觀,賈天旗前期做了不少準備,首先是實地考察,凡是能看到的景觀,全部拍攝下來作為參考。這是一個比較細致的活,比如他根據站臺上一塊地磚的長度,測算出站臺距離。根據頂棚弧度角、拋物線測算頂棚彎曲的程度,包括頂棚支架的形狀、站房高度等等他都要力求最標準的形狀或數據,甚至于站臺地磚的顏色、站臺上有什么提示牌,提示牌上寫了什么內容,都要進行還原。一句話,凡是現實中有的,他的模型盡量達到完復制。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為了能夠進入站臺考察,他買了張去正定機場的車票,回來時盡量拖延一會再出站,為的就是多看,多拍照。
實地考察之后,他又在網上查詢與火車站、火車有關的參數,甚至還找出相關規劃設計圖。在不斷查詢與累積的過程中,制作方案也在他頭腦中不斷清晰成型。
再之后就是動手制作過程,賈天旗介紹,制作的材料都是在網上購買的,像鐵軌、火車則是現成的東西。他需要做的就是PV等材料,制作出相應的零件。
說起來容易其實過程并不簡單。舉個例子,比如制作站臺頂棚,如何讓頂棚彎曲的弧度達到統一,賈天旗反復試驗之后,用發熱板解決了這個問題。再比如他制作頂棚下的支架,在最后達到熟練期的時候,制作一塊支架也要用1個多小時的時間。
每天上午9點到晚上6點,除去吃飯、休息之外,賈天旗將時間都用在了模型制作上。最終約18米長的4組火車站站臺,按照1:87的比例,在他的手上成型。
&ld;實地考察用了50多個小時,思考時間大約是100個小時,制作時間是200多個小時,大約一共用了400個小時的時間。&rd;
賈天旗其實從小時候就喜歡手工制作。在他的筆記本里,還保存著曾經用紙制作的狙擊步槍、用筷子做的小板凳等等照片。上高中時,他發現老師講課用的粉筆,在手中的痕跡不易洗掉,于是動手做了一個粉筆夾,讓粉筆擱置于筒中,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坦陳說制作這些東西,過程其實特別好玩,只不過在做完之后,有時會感覺出枯燥。他說,平時制作這些東西,可能會耽誤一些學習時間,不過他認為學習更多講究的是效率。
賈天旗目前具備了一個工男典型的一些氣質:能坐得住、喜歡鉆研自學一些軟件,他下一步打算自學一些3D打印技術,用這一技術打印人物立體模型。但是他最向往的還是數學中的統計與概率領域。
不過你千萬不要以為工男只會鉆研數字和技術,&ld;其實我還喜歡騎行和旅游,有動有靜才能豐富認知開闊眼界。&rd;他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