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女孩日行15公里 磨礪教育邊界在何處
&bsp;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家長們的教育觀念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轉變。有的家長固守溫和教育,而有的家長則奉行虎式教育,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其出發點都是為孩子著想。眼下,不少家長為了增強兒童的適應能力以及堅強的意志,紛紛對其展開艱苦的磨礪教育,對此,也引發了一眾網友的熱議。
這個暑期,與許多同齡人的休閑方式不同,江西上饒4歲女孩雯雯(化名)正跟著父母挑戰徒步穿越川藏線。雯雯很小就和父母一起徒步旅行,一年中有六七個月在外跋涉。雯雯的父母說,不打算讓孩子上幼兒園了,在上小學之前會讓孩子繼續&ld;走&rd;下去。如此教育您是否認同?磨礪教育的尺度究竟如何把握?
城里娃暑期深山密林挑戰自我 宋文攝
4歲女童日行15公里
記者近日和雯雯爸爸聯系時,他正帶著雯雯在西藏林芝徒步旅行。&ld;雯雯已經克服了4700多米的高原反應,平均每天走15公里至18公里,狀態不錯。&rd;雯雯爸爸說,徒步川藏行對雯雯的影響很大,&ld;在前后沒有補給時,她知道了糧食的珍貴;在高海拔露營時,她懂得了有被子蓋是多么的幸福。&rd;
風餐露宿,吃的是野菜,睡的是帳篷……這一狀態是雯雯近期的常態。雖然才4歲,但她已經跟著爸爸媽媽走過不少地方。
&ld;這一成長經歷是學校課堂提供不了的。&rd;雯雯爸爸說,現在城里的孩子生活太安逸,只有吃點苦才能養成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好習慣,&ld;我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從小培養她獨立自強的精神。&rd;
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家長表示不能解雯雯父母的行為,他們認為這種做法太過極端。&ld;很簡單,大人習慣了已有的生活方式,不愿意為了孩子改變,于是就讓幼小的孩子去遷就自己。&rd;一位孩子剛上初中的父親說,&ld;這種行為很自私。&rd;
一些運動醫學專家也提醒,如此徒步可能會對孩子身體造成損傷。江西省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副主任李洪波說,孩子的體質與成人不同,父母應重視孩子鍛煉的方法,&ld;如果超負荷運動會給孩子身體帶來負擔,甚至可能損傷孩子的骨骼,引起肢體的生長障礙,導致肢體短縮或關節畸形,也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