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行知中學提醒學生不要與高職生混在一起引熱議
自古以來,不管是家長、學生還是老師,對于普高生和職高生都有著明確的界限,這和人們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有著緊密的聯系。近日,浙江行知中學在發給家長的一封信中提醒:不要與職高生混在一起的言論備受爭議,許多網友認為這是對職高生的一種歧視和偏見。對此,你們的想法又是怎樣的呢?
&ld;不要與社會不良青少年或職高學生混在一起,以防上當受騙或被欺負。&rd;這句話出現在1月25日浙江省海鹽縣行知中學發給學生家長(微博)的一則短信通知中,與&ld;走路時放慢速度&rd;等溫馨提示同時出現,落款是&ld;行知中學德育處&rd;。
當天傍晚,網友&ld;菜日文233&rd;在微博上貼出這條短信截圖。這位網友表示,自己在空間里看到了這則被轉發的短信,&ld;短信里的言論嚴重傷害了我們職高生的感情,希望能通過發微博的形式讓更多人知道這一情況,并要求行知中學道歉。&rd;
被微博曝光后,這則短信引發多方關注。網友&ld;末夏1573&rd;評論:&ld;職高生怎么了,為什么用有色眼鏡看人?老師是一個神圣而純潔的職業,本身就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即使不是本學校的學生。&rd;
&ld;網友dayl0101&rd;認為,作為育人機構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發這樣的短信很不應該,很不道德。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歧視,是對職業學校及其學生極大的不尊重。希望該校加強師德師風教育,消除不良影響。
通知發出的當天深夜,備受爭議的海鹽縣行知中學在其官方微博上發表了道歉信息:&ld;我校校訊通知中關于明日學生返校的內容,其中涉及職高學生的言論和措辭嚴重不當,傷害了職高學生的感情和職業學校的聲譽。對此我們深表歉意并誠摯地向職高學生、家長及職業學校道歉。我們將引以為戒,吸取教訓。感謝各位網友對此事的關注,并希望得到大家的諒解。&rd;
&ld;此次事件是教育系統長期以來輕視職業教育的一個縮影,并不是偶然現象&rd;。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俞仲文接受中國青年報采訪時表示,將職業院校和社會不良青少年相提并論的做法不妥,除此之外,平時社會上還流傳著一些&ld;職業教育學生都是雙差生&rd;&ld;職業教育是二流教育&rd;等聲音,均有失公允。
俞仲文指出,該信息行知中學德育處發出,也讓我們對該中學的德育打了個問號。&ld;各方都應該進行反思,建立全面的德育觀。&rd;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近日發布的《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資助政策落實效果評估報告》顯示,在中職學校中,學生普遍感覺自己不被解與尊重,于中職學生多為傳統意義上的&ld;差學生&rd;,職業教育是二流教育的思想在不少校長、教師和學生的觀念中根深蒂固。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辦公室主任高國清表示,在進行中職教育國家資助政策落實效果的調研過程中,他們發現過不少歧視現象,&ld;其實職業學校已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大多數職業院校將思想道德與素質培養放在日常教學的首位,一些職業院校還采取半軍事化管的形式,嚴格管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rd;
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長楊進認為,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社會上對職業教育還存在一些偏見,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不高,吸引力不強。事實上,職業教育是教育體系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神圣使命。
楊進指出,教育界內部應該尊重各個方面的人才,&ld;我們應該尊重勞動本身,改變對職業教育學生的偏見,社會需要科學家,需要工程師,同樣需要技術員,需要技術工人。&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