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女生校園內辦折紙展覽引圍觀(2)
到了折紙塑形階段,來琰蕙求助于母親,身為大學服裝設計專業教師的她,很快指出了折紙塑形方面的難點和重點。有了高參,加上努力,來琰蕙的折紙水平突飛猛進,用她的話說,可以達到中級師的層次了。據來琰蕙介紹,在南京和她有著同樣愛好的折紙人士不到20人,而她的年齡算是小的,這個圈中的人從事各行各業,折紙只是他們的業余愛好。來琰蕙說,要想折紙水平達到大成,需要能折出龍神35圖形,這實際是一個造型復雜的漫畫人物,直接考驗折紙功底以及塑形水平,沒有四五年的苦功,肯定完成不了。
盡管來琰蕙覺得自己只是折紙圈中的小角色,但學校的老師同學卻不這樣認為。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給來琰蕙帶來了許多快樂,而她的愛好也找到了展示的空間和平臺,她被學校&ld;古風鏗鏘&rd;選修課的指導老師選中,正式成為一名選修課&ld;學生教師&rd;,目前她正指導一批同學折紙呢。
除了在學校做一名小老師之外,來琰蕙還利用自己的折紙技藝進行社會公益事業。
上個月,在母親學校大學生志愿者帶領下,來琰蕙來到雨花臺區鐵心橋社區幼兒園,為孩子們上了一堂快樂的折紙課。看到大姐姐不僅疊出了小飛機,還有千紙鶴等很多小動物,小朋友們一下子就快樂起來,原來小小紙片可以變魔術,變出各種紙做的小動物,真是太好玩了。在小朋友們天真的笑聲中,來琰蕙找到了兒時的記憶,發現當一名社區志愿者真的很快樂。&ld;發現自己的一些小技藝作用這么大,特別有一種滿足感!&rd;來琰蕙說,有機會的話,她還要將社區志愿者工作進行到底,將折紙技藝傳承給每一個感興趣的人。
來琰蕙說,自己到國際高中就讀已經兩個年頭了, 對于折紙的喜愛練就了她對造型的敏感和信心,也影響著自己對未來專業的選擇,她計劃在明年赴澳洲留學時遵循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和設計有關的專業。對于夢想,這個恬靜的女孩懷著無限期待,她說:&ld;我喜歡看宮崎駿的電影《起風了》,主人公面對詛咒,毅然選擇了飛行的夢想。我有我的夢,我有我的執著,雖然我還在路上,但我一直在不斷前行。&rd;
相關鏈接>>>折紙
折紙又稱&ld;工藝折紙&rd;,是一種以紙張折成各種不同形狀的藝術活動。在大部分的折紙比賽中,要求參賽者以一張無損傷的完正方形紙張折出作品。折紙與自然科學結合在一起。折紙不僅成為建筑學院的教具,還發展為現代幾何學的一個分支。折紙慢慢發展為一項有益身心、開發智力和思維的活動,一個和平與紀念的象征手段,也是一個極佳的消遣方式。
關于折紙的起源,有中國起源說、日本起源說、西班牙起源說,但至今無從考證。但是中國早在西漢時期就出現了以大麻和少量苧麻纖維制造的紙張,而日本直到公元610年才朝鮮僧人曇征將造紙術獻于當時攝政的圣德太子。所以更多人相信,折紙起源于中國,盛行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