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女兒的工耳蝸丟失家里已無能力購買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能夠健康的成長。可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那么幸運,有的孩子從小就患有疾病。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小培養,尤其是在他們學習的黃金時期。隨著科技的不但進步,醫療水平的提高對于人們來說是好的,可是對于貧困的家庭呢?據悉出去玩時2歲的女兒的工耳蝸丟失了,家里無能力購買孩子可能再也聽不到聲音了。
孩子2~3歲正是學語言的關鍵時期,雖然雅安本地可以為娃娃提供十個月的免費語訓,但是要求幼兒必須全托,家長無法入園。因為女兒患有先心病,和其他幼兒相比,照顧起來需要更大的耐心,費女士決定帶女兒到成都進行語訓,6月22日,費女士報名成都的一個自費語訓班。因為在這個語訓班,媽媽可以帶著娃娃一起上課。
費女士在成都溫江永寧鎮租住房屋的房東秦女士說,這個媽媽帶著娃娃過來租房子,月租金是400元,但是母女住了一段時間后,秦女士從費女士在吃飯穿衣等方面節約的生活習慣中發現,這家人的經濟確實惱火。于是秦女士將藝寧母女的房租減為每個月380元,并免去水費。
經過老師的訓練,小藝寧已經會說一些簡單的語言,會喊爸爸媽媽,會說出一些小動物的名字。每天晚上,費女士都給女兒講故事,藝寧最喜歡的故事名叫《四季》:&ld;小猴子爬到樹上去摘桃子,小白兔抱著蘿卜從樹洞里鉆出來&rd;這個故事,娃娃每天晚上都要聽,自從戴上耳蝸后,世界在娃娃眼里已經變得生動多彩了。每次和媽媽看到廣場舞,音樂聲響起,娃娃都會歡樂地扭動身體。
6月29日晚上7點多,費女士帶著孩子來到租住地附近的花田邊,娃娃和其他小朋友耍成了一片,可是到了8點多打算離開時,費女士卻發現,原本一頭戴在藝寧耳朵上,一頭夾在娃娃袖口的人工耳蝸不見了。第二天在寧鎮的街上,可以看到冒著雨邊哭邊張貼尋物啟事的費女士,彩色的尋物啟事貼在墻上,很快就被雨水打濕了。&ld;丟了耳蝸,要是找不回來,3歲的娃娃現在沒法張口說話,以后恐怕就更學不會了。&rd;費女士說,&ld;我和我老公買不起新的耳蝸,所以只能盼著把原來的找回來,希望好心人能幫我們找找。&rd;說到這里,藝寧媽媽控制不住情緒又落下淚來,而在旁邊的娃娃,則專心致志地看著一本看圖識字的書,小聲念著樹上動物的名字,完全聽不到媽媽的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