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兒童渴望有聲世界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能夠受到好的教育,有個好的未來。可是大家有沒有注意關注新聞,關注兒童呢?近日,在市區文安苑小區,一名三歲的兒童渴望有聲世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風聲、雨聲、讀書聲,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所有關于聲音的一切,三歲的何麒政通通聽不到。從被診斷為神經性耳聾至今,為治好孩子的病,已花去醫藥費十幾萬元,如今,爺爺何寧生只希望孩子能成功帶上耳蝸,發出聲音。
4月7日上午10點,在市區文安苑小區一套40多平方米的廉租房內,記者看到了小麒政。他不懼生人,睜著一雙大眼睛,時而沖記者微笑比劃手勢,和所有同齡孩子一樣機靈可愛。然而小麒政的遭遇并沒有像眼前的畫面這樣簡單美好。小麒政在8個月大時就被診斷出患有先天性神經性耳聾,之后家人帶著孩子到西安、蘭州、銀川等地就診都無果,光病歷就攢了一大堆,花費的十幾萬元醫藥費,其中除了政府補助的一部分外,還向親友借了近5萬元,如今小麒政一直在堅持做康復訓練,一個月至少要2000多元錢。這對于小麒政一家來說就是個大負擔。57歲的何寧生患有糖尿病。爸爸何澤君今年33歲,按理說正是打拼的好年紀,但患有心臟病的他只能在一家化工廠里做抄水表的工作,今年化工廠停工,何澤君也就失業了。爸爸媽媽去年離婚后,小麒政就只能跟著爺爺和爸爸生活。
何寧生告訴記者,醫院的專家告訴他們,0到3歲是孩子植入人工耳蝸的最佳時期,這樣他的語言發展就能和正常孩子一樣。“醫生說要植入人工耳蝸,孩子首先要能發出聲音,這個就需要堅持去做康復。”小麒政的爺爺一邊說一邊打著打火機讓孩子吹滅,他告訴記者這是醫生囑咐的,多鍛煉對孩子發聲有幫助。
記者環視屋里,除了一臺電視機和一臺電風扇,滿屋子看不到其他值錢的家當。何寧生說:“為了讓孩子不錯過最佳救治時期,我們希望社會上的好心人能伸手幫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