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學生自殺事件層出不窮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能夠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但是各位家長只知道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怎么樣,你們有沒有注意孩子心健康的教育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兒童新聞,學生自殺事件層出不窮,到底是為什么呢?一起來關注一下吧。
去年11月,古鎮鎮一16歲的高一女生從學校宿舍樓樓頂墜樓死亡,后經判定為自殺。近年來學生自殺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清明節將至,在為這些逝去的年輕生命惋惜時,我們是否也應反思,為何學生自殺事件層出不窮,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去年,中山一本土社工機構開始在一些學校試水生命教育,目前已有16所學校,近萬名師生、家長參加了他們的活動。
16所學校引入生命教育
根據《中國兒童自殺報告》的數據,中國兒童自殺原因中,學習壓力過重排第一位(占455%),其次為早戀(占227%)和父母離異(占136%)。另外,全國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16%~320%。種種跡象顯示,兒童心健康亟須恰當的關注。
去年,中山市慧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始與一些中小學合作,將生命教育引入課堂,據該社工中心負責人潘虹廷介紹,目前她們已經將生命教育課程覆蓋到了16所學校,包括西區、石岐、古鎮和火炬開發區的學校。
家長負面引導易引發孩子心問題
據潘虹廷介紹,生命教育項目周期一年,它以心健康、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生命救護、死亡教育為核心,以靈活的課堂、體驗活動為載體。從去年9月1日開始,已先后在16所中小學開展了主題講座、小組活動、家長講座等活動,直接受益對象近萬人。
在生命教育的課堂上,潘虹廷和她的團隊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與孩子們進行互動,鼓勵他們打開心扉,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ld;在實際上課的過程中,有的孩子的想法會讓人大吃一驚,曾經有一個四年級的同學,曾在課上堅定地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自殺,后來我們經過與他的深入交流后發現,他這種想法來自于父母平時對他的一些貶低性的負面言論,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rd;
潘虹廷告訴記者,就目前開展這項課程的學校進行的反饋來看,效果是很不錯的,&ld;我們每周都會安排一個下午到一所學校進行課外的輔導,有很多孩子都愿意主動跟我們交流,還有給我們寫信、寫明信片的,從這些交流中我們發現很多孩子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問題,非常需要交流和傾訴的對象,但是家長對他們心成長情況的關注遠遠不夠。&rd;
在旁聽過幾次生命教育課程后,家長徐女士對于生命教育課程的作用非常認可。她認為,生命教育的最大意義是讓孩子認識到生命的價值,但是很多時候家長給孩子的學業太大的壓力,讓孩子誤以為只有成績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沒有很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可能會因受不了壓力而輕生,作為家長也應該好好反思,&ld;我會告訴自己的孩子,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rd;
建議:多聆聽孩子心聲 容許孩子犯錯
潘虹廷則建議家長們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應該更多地與孩子進行交流,聆聽孩子的心聲,同時要容許孩子犯錯,留給他們犯錯的空間,不要過分追求完美。如果孩子已經有了一些自殺的情緒或念頭,切記不要說刺激孩子的話,要首先保障孩子的安全,同時用正面的語言進行引導,在平時也要注重提升孩子情緒管和紓解壓力的能力,幫助孩子掌握紓解不良情緒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