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孩玩打火機引發火災 致17人遇難4人受傷
孩子愛玩是天性,孩子年紀小,什么是都不懂,作為家長,應該做好教育孩子和保護孩子的工作,近日,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9歲男孩玩打火機引發火災,導致17人遇難,6人受傷。想看更多兒童資訊內容嗎?請看
17人遇難,5名消防官兵受傷,其中1人重傷。這是惠東&ld;2&iddt;05&rd;火災令人傷心的數字。&ld;9歲男孩在商場玩打火機引發火災。&rd;通報一出,一片嘩然。
&ld;無聊的中國式熊孩子&rd;,有人馬上發朋友圈,也有網友吐槽。一個原本形容孩子調皮、歲數小、不懂事的網絡用語,現在成了搞破壞、不守規矩的代名詞。
從用小石塊和混凝土塊向高速路上過往汽車投擲取樂致一人不幸身亡的16歲少年,到模仿動畫片&ld;烤羊肉&rd;將兄弟倆燒傷的8歲男童,再到電梯內猛烈摔打1歲半男嬰的10歲小姑娘;從因&ld;無聊&rd;將天臺上堆放著的雜物逐一砸下致一名準新娘當場死亡的8歲頑童,到一氣之下用小刀將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繩割斷的10歲小男孩,再到將打火機扔進熱水瓶致一女子臉部被燙傷的3歲男童。
這些具有強大&ld;殺傷力&rd;的極端行為,就像電影《小孩子》中表達的,孩子中的一些個體,一旦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就會比成年人想象中的樣子更邪惡。
對于&ld;熊孩子&rd;們的行為,在天涯論壇里,網友的議論,多數人表示&ld;解&rd;。當然,也有人&ld;不原諒&rd;,認為&ld;熊孩子&rd;真是可怕和可恨的存在,&ld;9歲了,難道會不懂,學校不普及嗎?還在公共場所玩火,真是好氣憤!&rd;&ld;看得心里好難受,這17個家庭怎么辦啊?!&rd;&ld;現在的孩子,愛心缺失很嚴重。&rd;&ld;不負刑事責任,全家搬去別的地方,就沒事了。&rd;
實際上,類似的事件絕非只發生在中國。在美國青少年中流行一種叫Kkt的&ld;游戲&rd;,就是一群十幾歲的青少年聚在街頭,冷不丁地以重拳攻擊路人,目的就是一拳要讓對方不省人事。他們還會錄下視頻并發到Faebk上炫耀他們的強大。根據報道,因這種罪行而被逮捕的男孩們的家長,都堅稱他們的孩子只是在玩一個&ld;沒想到會失控的惡作劇&rd;。
據荷蘭萊頓大學人類發展研究所的研究,會對他人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的少年,往往都具有反社會人格,這具有先天的因素。研究表明,這些青少年大腦中,負責處社會信息和沖動控制的區域存在缺陷。但更多的研究表明,這還是和后天的教養有關。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常務事、上海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院長姚建龍認為,反社會人格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在成年之后才會形成。&ld;9歲很難說有這種傾向,即使有這種傾向,在早期階段也都是可以引導和干預的,所以對這樣的孩子,主要是引導和教育,讓他知道自己行為的危害在什么地方。&rd;姚建龍說。
&ld;家長應當從小就讓孩子知道,哪些東西是危險的(如電源插孔、熱鍋、開水等),不能碰;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如欺負弱小、危害他人等)。不要等到將來形成禍患,后悔不及。教育孩子懂得這些并不需要很多時間,但它比教孩子多背幾首古詩、多學幾句外語要重要得多。&rd;網友&ld;過來人&rd;說。
&ld;這個商場人流量和商戶相當多,任何一個在場的人,看到一個&ls;熊孩子&rs;在這樣的地方玩打火機,都應該立刻制止,但當時為啥沒人制止?恐怕還是人們的消防意識不夠。&rd;一網友回應。
中科院心學研究員王極盛則認為,成長階段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很強,對外界的一切信息都很敏感,當動畫片中的片段、網絡上的新聞對孩子產生吸引時,孩子會不自覺受到暗示和感染,不知不覺會模仿相同的行為。家長應該控制和引導孩子接觸的信息內容,當孩子犯錯時用商量、討論的口氣幫助孩子明辨是非,而不是&ld;簡單粗暴&rd;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