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奶比進口奶貴50%以上 生存壓力大(2)
目前進口和國產奶源占比如何?據悉,全國原奶年需求量在4000萬噸左右,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收購原奶3600萬噸,進口大包粉則為100多萬噸,按照1∶8的比例,可以還原成800萬噸牛奶,就總體市場份額而言,國產奶源占比80%左右,在使用率上仍占絕對優勢。
&ld;還有一點要提醒消費者,不要蒙查查被進口奶源唬住,相較于進口大包粉做成的還原奶,國產生鮮奶質量高很多,因為還原奶經過兩次超高溫處,營養成分會有所流失。建議購買時認清其使用原料,而不是唯進口論。&rd;該業內人士表示。
而對乳企來說,用奶粉做原料,比收購生鮮奶做原料要便宜得多。出于成本考慮,不少乳企此更傾向于減少生鮮奶收購、加大進口奶粉占比。
1月11日起,廣州就不再發生倒奶現象。廣州市農業局昨天表示,目前,全市奶牛養殖場(戶)與乳品生產企業均已達成了購銷意向,較好地維持了正常的生鮮奶收購秩序。
目前,廣州市共有7家液態奶生產企業。廣州市年產生鮮奶約5萬噸,除外地企業收購、供港和自產自銷外,均該7家液態奶生產企業收購。每年生鮮奶收購合同通常行業管部門、行業協會牽頭,組織乳品企業、奶牛養殖戶共同協商,實行一年一簽,收購秩序一直比較規范正常。
&ld;別看800萬噸牛奶,占比已經非常高了,而且如果繼續放任乳企自收購,再加上今年國際奶源價依然維持低價,很可能占比擴大,倒逼國產奶源因銷不出去而萎縮、斷供,到時候產業鏈斷了,乳企也會吃虧。&rd;業內人士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殺牛倒奶情況較為嚴重的北方市場,于虧本經營,已有不少奶農退出奶牛養殖。
專家分析認為,如果放任乳企自收購,導致進口奶源未來占比持續擴大,很可能短短幾年后,其就擁有了價格話語權,從而&ld;綁架&rd;國內乳企和消費者。&ld;這不是沒有先例的,在進口藥、進口醫療器械、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奢侈品等領域,都曾出現過外資品牌幾家獨大,在中國市場壟斷價格的現象。&rd;一位行業觀察人士表示。
面對國際競爭,國產奶源何去何從?多位專家接受采訪時給出了不少建議。&ld;散戶需要得到更多幫扶,不少財政補貼比如農具補貼等都因規模達不到要求而領取不到,而上規模的養殖場則可以報銷1/3的農具花銷,所以落實各項補貼到挨家挨戶其實對于鼓勵其養殖積極性很有必要。&rd;業內人士表示。
資深乳業研究員宋亮則認為,奶牛集約化生產將逐漸成為常態,散戶退出本就是自然現象,在此背景下,有關部門應引導奶農進行規模養殖,并幫助降低市場風險。記者留意到,農業部日前下發的協調處賣奶難通知中也指出,各地要推動散戶和老舊養殖小區改造升級,向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
在王丁棉看來,可以通過適當的獎勵制度,引導下游企業合配比進口、國產奶源。&ld;比如可以考慮實施企業收購使用奶源的備案申報制度,如收購多少本土奶源,就配給一定的海外收購額度,既平衡協調了奶源比例,又能實現企業原料透明化。&rd;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