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金屬為什么有“記憶”能力
為小時候是孩子學習的黃金時間段,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小培養,培養孩子的智力,記憶力。當然動物也有一定的智力和記憶力,但是為什么說一些合金也和人一樣具有神奇的&ld;記憶&rd;本領呢?非生物是不可能具備這項能力,下面就5068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1963年,美國海軍軍械研究室在一項實驗中需要一些鎳鈦合金絲,他們領回來的合金絲都是彎彎曲曲的。為了使用方便,他們就將這些彎彎曲曲的細絲一根根地拉直后使用。在后續實驗中,一種奇怪的現象出現了:當溫度升到一定值的時候,這些已經被拉得筆直的合金絲,突然又魔術般地迅速恢復到原來的彎彎曲曲的模樣,而且和原來的形狀絲毫不差。經過反復多次實驗,每次結果都一樣,被拉直的合金絲只要達到一定溫度,便立即恢復到原來那種彎彎曲曲的模樣。就好像在&ld;凍&rd;得失去知覺時被改變了形狀,而當溫度升高到一定值的時候,它們突然&ld;蘇醒&rd;過來,又&ld;記憶&rd;起了自己原來的模樣,于是便不顧一切地恢復了自己的&ld;本來面目&rd;。
后來,科學家又發現另一些合金體系,如金鎘、銅鎳、銅鋁、銅鋅和鐵錳系合金等,也有類似的&ld;永不忘本&rd;的&ld;記憶&rd;能力,于是給它們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形狀記憶合金。除了記憶合金外,科學家在陶瓷中也發現了類似的記憶效應,并將其命名為形狀記憶陶瓷。
形狀記憶合金不僅單次&ld;記憶&rd;能力幾乎可達百分之百,即恢復到和原來一模一樣的形狀,更可貴之處在于這種&ld;記憶&rd;本領即使重復500萬次以上也不會產生絲毫疲勞或斷裂。這是為什么?
原來,一般金屬材料受到外力作用后,會發生彈性變形,達到屈服點,產生塑性變形,壓力消除后留下永久變形。但有些合金,在發生了塑性變形后,內部處于一種不穩定的結構,只要對其加熱到一定溫度,又會轉變成原來的穩定結構。這種現象就叫形狀記憶效應。
隨著科學家對形狀記憶合金的深入研究,這種神奇的材料在機械、電子、化工、宇航、能源和醫療等許多領域的新用途被不斷地開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