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翼龍不是變溫動物
翼龍估計大家不是太了解吧,翼龍生活在約2億2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是第一種飛行的脊椎動物,如今已經滅絕。人根據化石和一些資料漸漸的了解了這個生物,可是為什么說翼龍不是變溫動物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相信許多朋友們都不太了解,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變溫動物是指冷血動物,它們的體溫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變溫動物包括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恒溫動物則是指熱血動物,它們的體溫不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能調節自身的體溫保持恒定,鳥類和哺乳動物都是熱血動物。
那么,翼龍是變溫動物嗎?1870年,英國著名學者歐文在對比了英國發現的侏羅紀早期雙型齒翼龍與現生的爬行動物蜥蜴、鱷類的骨骼特征后得出結論,認為翼龍是變溫動物,并且認為像翼龍這樣的變溫爬行動物不可能像屬恒溫動物的鳥類那樣飛翔。
然而,20世紀初,英國生物學家西利卻不這么認為。他指出,翼龍應該具備快速運動的能力。翼龍像蝙蝠一樣,體表長毛,生活習性與鳥類相似,因此他認為翼龍應該是恒溫動物。隨后,人們也的確在德國晚侏羅世索倫霍芬灰巖中發現的化石喙嘴龍身上找到了&ld;毛&rd;的印痕。1970年,蘇聯古生物學家在哈薩克斯坦晚侏羅世沉積巖中發現了一件比較完的帶&ld;毛&rd;的翼龍化石‐‐索德斯翼龍。中國古生物學家在內蒙古道虎溝發現的熱河翼龍化石,也同樣保存有精美完好的&ld;毛&rd;,為翼龍是熱血動物又增添了一個有力證據。關于翼龍身上的&ld;毛&rd;是否與同樣發現于遼西的帶毛小型獸腳類恐龍身上類似的原始羽毛同源,目前還不清楚。不過科學家認為,在恐龍和翼龍身上發育的這種毛狀皮膚衍生物,最初的功能并不是為了飛行的需要,而是為了保溫。
恒溫的生機制對翼龍有好處嗎?答案是肯定的,翼龍只有是恒溫動物才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飛行,飛行需要很高的運動效率,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只有具有內部發熱機制、體溫恒定以及新陳代謝水平較高的恒溫動物才具備飛行必需的這些條件。已知的大量翼龍標本中很少有食物的殘留,不像恐龍化石那樣在胃部區域可以經常發現食物的殘渣,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了翼龍具有較高的消化能力和新陳代謝水平。當然,成為恒溫動物還可以獲得很多好處。比如,可以連續生長直至成年,也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尋找食物和交配對象,并在較早的年齡達到成熟。
比較肯定的是,翼龍與現生變溫的爬行動物肯定是有很大區別的,但要說翼龍就是像哺乳動物和鳥類那樣的恒溫動物,科學界還沒有定論,還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