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蛤、蚌里會長出珍珠
人們之古就開始注重自己的著裝,開始尋找飾物,珍珠晶瑩素潔、渾然天成,作為飾物已有幾千年歷史。相信大家都知道珍珠是在蛤、蚌中長成的,可是為什么蛤、蚌里會長出如此高貴的珍珠呢?相信許多朋友們都不太了解,下面就小編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人類把珍珠作為飾物已有幾千年歷史。珍珠晶瑩素潔、渾然天成,人們喜愛它,把它看作是上天的恩賜。我們都知道珍珠是在蛤、蚌中長成的,可是為什么其貌不揚的貝殼里能生出高貴的珍珠呢?
自然界中大約有10萬種貝類,可是能長出珍珠的只有十幾種,最常見的珍珠貝名叫合浦貝。我們以合浦貝為例,來說明珍珠是怎樣形成的。
撬開合浦貝的雙殼,我們能看到在它的軟體中,消化器官、生殖巢還有圍心腔(包括心臟在內)占據了大部分空間。這些軟體部分被一層厚實的稱為外套膜的肉膜包裹著。外套膜的外面就是兩枚堅固的貝殼。讓人稱奇的是,天然珍珠不是長在貝殼上,而是在這層厚厚的外套膜中形成的。我們的祖先在掌握人工培育珍珠的技術之前,就是從海量的珍珠貝外套膜中尋找那可遇不可求的天然珍珠的。
外套膜里是如何生出珍珠的呢?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來看看外套膜平時都在做些什么。外套膜是不封口的,就像一條連衣裙,當珍珠貝濾食水中的浮游植物時,它負責調節吸入體內的海水量。不僅如此,它還在貝殼形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外套膜是內外兩層表皮細胞夾著中間一層結締組織構成的,外層表皮細胞平時和貝殼緊緊地貼在一起,并分泌富含鈣質的液體。當它在貝殼的內壁上刷來刷去時,就把液體中的鈣以碳酸鈣結晶的形式&ld;刷&rd;到貝殼上了。珍珠貝內壁上那閃耀著美麗光澤的珍珠層,就是這樣被&ld;刷&rd;出來的。實際上,貝殼能夠從小到大不斷成長,靠的就是外套膜不停地分泌鈣質,形成碳酸鈣結晶。
外套膜雖然能在貝殼內壁上刷出美麗的珍珠層,卻刷不出深受人們喜愛的圓潤如豆的珍珠。那為什么外套膜的那層肉中能長出珍珠呢?這是于沙粒等異物進入外套膜組織內部而形成的。如果外套膜表皮攜帶異物凹陷到組織內部,運氣好的話,表皮碎片不但不死,反而會繼續作為表皮在組織內部繼續生長,分裂出新的細胞,并逐漸把沙粒包住,然后在外面一層一層地分泌出珍珠質。圓潤的珍珠就是這樣逐漸形成的。
天然珍珠實在是太稀少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珍珠,絕大多數是人工培育的產品。人類經過長期的摸索,終于在20世紀初葉確立了成熟的人工養殖珍珠技術。最常用的方法是切片法,就是把外套膜的切片蒙在被稱為&ld;核&rd;的圓珠表面,然后用手術方法把核植入珍珠貝的生殖巢中。核通常貝殼加工而成。外套膜沿著核的表面不斷生長,把核包住,并且分泌成千上萬層的珍珠質,圓潤的球形珍珠就大功告成了。不過,從珍珠貝的培育到施行手術,最后到珍珠采收,需要耗費長達4年時間。不僅如此,植入生殖巢中的核,最終只有不到三成能長成具有商品價值的珍珠。誰知美麗珍珠,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