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霸域洛陽城頭放火案
承版版們要求,就先把洛陽放火之役作為一次典型的運動戰案例來解析下。
同時輔以當時的一些思考。
7月13日,接到某團發起的攻擊瀘州的戰役通知。鄙人所在團也發通知了。可能因為性格和情勢,未能參加之前的青州諸團組織的各類戰役。僅是在青州建國初期主導了一些小的戰斗。考慮到糧食接濟問題,我就退團自行組了個團,便于隨戰隨取。
當時收到的集結時間是21點。一般,我都以四關作為屯兵的地方,鑒于青州弱小,四面皆可受攻擊,因此屯兵分別選擇上四和下四。從四關起兵使用了加速,到南甘。補充一點,從作戰開始,鄙人就提出了攻擊洛陽的想法,這也是最終明知后果難料還是攻擊洛陽的主要原因。畢竟從益州占領洛陽起,還未見過哪國敢在洛陽燒野火的。
解析一:一般人都喜歡直來直去,部隊到哪就直派哪。這是最最基本的一個庸將才會去做的事情。將在旅途,聽天由命。因此,通常我的行軍都是步步為營,尤其是越來越接近“秋香姐”要向她表白的時候。更是一城城的走過。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在行軍途中及時變更作戰lu線,隨時與敵人保持作戰姿態。
當部隊最終在梁郡集結后,我做出了一個讓青州人都很詫異的舉動,決定不參與他們對瀘州的總攻。當時個人主要是考慮了幾個方面。第一、在瀘州之敵不強。那么如果攻擊順利,那么瀘州是可以徹底拿下的。而潁上則是敵軍屯兵與集結并能斷青州軍歸路的一個重要支點,因此,拿下潁上一來能探到益州人的虛實,二來如果攻擊順利,則可進四面出擊,同時也保障了青州軍撤退節點武平的一個前哨城。
當然,這中間還是和青州的那幫勇者口水了一番。想想如果換成青云、輸入他們恐怕都不會問為什么,直接干了就行。
閑話不多,拿下了潁上,傳來了好消息,在益州內的特工迅速傳來了益州內部的很多消息,這也是最終能直擊洛陽的一個必要條件。
潁上拿下,堅定了我繞過瀘州,直取洛陽的想法。
于是,接著攻占陽安,虛張聲勢要攻江夏。使得江夏附近守軍不敢妄動。
接著拿下成泰、成昌,離洛陽也越來越近了。而此時16000大象的兵力則折損了2000~3000左右。主力尚在。于是,又放出風聲,捅瀘州腚眼。誤導瀘州附近守軍急速馳援瀘州。
當然,在時間節點上,還是出了些問題,畢竟我是單獨行動,跟主攻瀘州的部隊除了口水之外就沒有別的交流。最終未能在瀘州會師,會師出現在了長社。而長社遭受了巨大損失,讓我對此次行動的指揮頗為不滿。此刻,益州方面傳來消息,益州3萬人馬來救瀘州。為避免和這3萬頭。。。面對面硬碰。我選擇了南下,攻取南陽。
解析二:南陽地理位置十分關鍵。是連通荊州、瀘州、洛陽、江夏的幾個關鍵節點之一。攻取南陽能南下荊州。以益州當時的情形,荊州雖然城防不錯,但兵力肯定是空虛的。而拿下南陽再攻陷正新的話,西可北上洛陽,東可攻擊江夏。更為關鍵的是,可避開益州的3萬援軍、,向西可正故、宜陽、永寧直接攻擊洛陽。這才是最終目的。當然以益州3萬人的兵力不足以分散固守幾個節點。
奇怪的是,我以為主攻瀘州的部隊也會從東面攻擊洛陽。因此,我在國家頻道里說了好幾遍廢話:“三萬人是從哪里來的?”其實很明顯,就是告訴他們,洛陽空虛。結果主攻瀘州的部隊在取得了繩池之后就開始轉移了。
到此,結局已經明朗。我青州軍的攻勢,全部瓦解。
而我在選擇突圍和攻擊洛陽的選擇中,還是選擇了攻擊洛陽。是的,可能會全軍覆沒,不過至少完成了一次九州人都未曾做的事情。攻擊洛陽。
解析三:青州軍的戰略目標始終不明確,導致了最終的局勢扭轉。但,總的來說,戰役還是取得了部分成功,完成了部分目標。也打擊了益州人的氣焰。
在從益州內部傳來的信息中,我們可以看到益州內部亂糟糟的。而且,益州最大的問題在于,如果戰爭從2點開始打響,那么沒幾個益州人會在。
附上火燒洛陽一圖。
希望借此案例,大家能有所啟發。互相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