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給孩子拉票 花錢買虛擬禮物
朋友圈里給孩子投票,早就不是新鮮事,本應單純的“萌娃”比賽投票評選,已經變成了一條變味的利益鏈,有家長給孩子拉票直接花2000買虛擬禮物,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詳情介紹吧!
家長給孩子拉票
在這場“早有預謀”的投票大戰中,有家長為了給孩子贏得好名次不停地花錢,難以自拔。有家長無奈地感嘆,看似是評選“最佳寶寶”,其實,比的不是孩子的能力,而是家長的實力。
朋友圈能買“禮物”刷票數
上個月,舒女士的孩子諾諾所在的機器人培訓機構給她發來了一個投票鏈接:“我是諾諾,現在參加‘科技小明星’活動,請您為我投上一票!”培訓班老師告訴舒女士,現在機構正在舉行“科技小明星”的評選活動,以微信得票數為評判標準,獎品非常豐厚,特等獎是無人機、一等獎是樂高機器人以及兒童電話手表等。希望每個家長都能踴躍參加,為自己的孩子拉票。
這場投票持續7天,每人每天只有一次投票機會。
為給兒子拉票,舒女士發動全家每天在親戚群、同學群、老鄉群、同事群轉發鏈接,找大家投票。
“拜托各位親人為孩子投一票。”“憑投票截圖找我領紅包!”為了給孩子拉票,舒女士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在各個群里發紅包,每個紅包十幾塊到幾十塊錢不等。但即便如此,孩子還是徘徊在4、5名,和第一名有接近一半多票數的差距。
“投票頁面有送‘禮物’功能,每個‘禮物’對應著不同的票數。比如,花1元購買虛擬的‘花朵’,可以給孩子增加3票;花10元送虛擬的‘鉆石’,可以給孩子增加20票;還有花50元、100元、300元等不同的‘跑車’、‘游輪’、‘別墅’等虛擬禮物。”舒女士焦急地發現,自己在這邊“刷光了面子、欠下了人情”,不及其他人花錢刷的票數。
花了2000多元獎品也就200多
隨著投票進程的如火如荼,舒女士發現自己已經陷入兩難的境地:“放棄吧,這幾天已經刷了這么多票,花了這么多錢,放棄實在可惜;繼續參加吧,就只有花錢買票這一條路可走。”
在誘惑和無奈之下,舒女士和家人也開始送“禮物”以增加票數,一看到孩子名次落后,就趕緊買禮物拉票,買的禮物也會顯示在孩子名字下面。一周的評選期總算結束,舒女士的兒子以4000多票得了第三名,獎品是一副連接電視的VR眼鏡。
“投票刷禮物的錢、發紅包的錢,前后花了2000元左右;這副眼鏡從網上只賣200多塊錢。”舒女士無奈地說,“更重要的是花了太多的精力,搭上了太多人情”。
舒女士告訴記者,除了可以花錢買禮物刷票外,特等獎的無人機和第一名的樂高玩具也不是得票數最高就可以得到的。特等獎必須要兩萬票以上,一等獎必須要8000票以上。靠父母的人際關系拉票基本不可能,只能花錢買禮物刷票,而且如果花錢少了,即便是得票最高,也得不到最好的獎品。
“第一名的孩子是8000多票,據說她爸爸是某個企業的老總,票都是刷出來的,點開孩子的得禮物列表,全是最貴的‘跑車’、‘別墅’等禮物,至少也要幾千塊錢。”
費了好大的勁得到了三等獎,舒女士卻從來沒有打開過獎品,因為家里沒有能和這個VR眼鏡配套的電視。
舒女士說,自己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是培訓機構的套路,但還是忍不住參加。“受不了自己的孩子排名最后,而且一旦參加了,就必須得不停刷票,否則就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