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制作過的玩具(2)
小時候,想放風箏都得自己動手。用小刀削好三根長短不一、粗細均勻的細竹篾,用細線扎成&ld;士&rd;字形的骨架,然后按骨架形狀糊上一層廢報紙,骨架各端點和正中心都系上細線,再合起來連接在一塊繞了很長線的線板上,最后在風箏尖頂部位粘上兩條飄帶似的長紙條用以平衡。當然這樣的風箏做出來一般比較粗糙,未必都能放得上天,但孩子們卻很樂意花上好幾天功夫做這樣一個風箏。
用一張紙,通常是舊書、舊本子或者是煙盒封面,折成&ld;寶&rd;,四個角通常被稱為&ld;四寶&rd;,如果&ld;寶&rd;很大,則稱這個&ld;寶&rd;為&ld;大寶&rd;,往往是關鍵時候才用來克敵致勝的。玩游戲時,一人先將&ld;寶&rd;放在地上,另一人拿自己的&ld;寶&rd;用力拍,誰把對方的&ld;寶&rd;拍得翻了個兒,就算贏。這個游戲也有技巧,力氣越大效果并不一定越明顯,方向、角度、力度和風向都要講究。
這絕對是最經典的玩具之一,當時變形金剛的動畫片讓多少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為之瘋狂??赡芎芏嗳硕家詾?,變形金剛是先有了動畫片后有了玩具,其實恰恰相反,變形金剛的玩具是美國孩之寶公司為了宣傳自己的玩具而制作的大型動畫&ld;廣告&rd;。此外,它的創始國也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可以說那個時代的孩子沒有不會玩魔方的,魔方曾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智力玩具之一。家長們買魔方的初衷是為了開發孩子的大腦,而幾乎所有的小孩都將魔方當成炫耀的工具,更成為調皮的孩子上課時的解悶玩具。
讀小學的時候,為了配合學算術,每個人書包里都有一包小竹棍,除了上數學課用到這些小竹棍外,下課后就成了游戲工具。先把這些棍子握在手里,然后放開,棍子就沒有規律在交叉落在地上,然后再取出其中一根,用這根棍子把其他棍子從棍子堆里挑出來,但全過程中不能碰到其他棍子。
水槍的主體是一個塑料殼,里面裝滿水,握在手里便可以到處噴。&ld;打水仗&rd;沒有所謂的勝利,只是玩在其中混的小伙伴幾乎每人都弄濕了衣服。
與今天可以玩電腦、玩iPad不同,小時候可以玩的屏幕游戲就是今天看起來土得掉渣的
每個女孩子都有公主夢。女孩子們總是會給娃娃們穿上漂亮的衣服,甚至會拿著媽媽的針線包,再找幾塊破布,像模像樣地幫小公主縫制衣服,有時候還會幫她們剪頭發、綁辮子。
這完全是男孩子制作的玩具,主材是一根比較粗硬的鋼絲,一小塊兩頭打了洞、四角修成弧形的長方形皮革,以及一些橡皮筋。做彈弓看似很簡單,但實際做起來既是力氣活又是技術活。
玩陀螺時,用鞭子繞在陀螺身上,急扯而起,陀螺就可以旋轉起來。在陀螺旋轉的過程中,不停地用鞭子進行抽打,可以使陀螺保持長時間連續不停地旋轉,誰的陀螺旋轉的時間最長,水平就越高。
一個鐵圈、一根竹棍、一個彎鉤,把彎鉤綁在竹棍頂端,再讓彎鉤鉤住鐵圈,推動鐵圈前近,這種看似很簡單的運動,對協調性的要求很高,是一種很有技術性的游戲。鐵圈高手可以推動鐵圈上下坡,鐵圈不會倒下,低水平的伙伴卻時常被鐵圈絆倒,摔個大跟頭。
那個時候鐵皮玩具很流行,比如:鐵皮火車、鐵皮青蛙、鐵皮巴士等等。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鐵皮青蛙。綠色的身體,擰起發條就會蹦蹦跳跳,活像一只真青蛙。即便小青蛙有點生銹,有的時候上了發條還跳不起來,不過因為是鐵皮做的,所以小朋友們無論怎么摔都摔不壞,甚至變成了我們的&ld;出氣筒&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