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4歲孩子挑選玩具誰做主
如今,面對琳瑯滿足的玩具產品,如何挑選,就能成了最大一個問題,孩子喜歡玩簡單,易玩的玩具,但父母考慮的是,買玩具不僅要好玩,更要對開發孩子的智力有幫助,矛盾就出現了。對面這個矛盾,究竟應該聽誰的好?
張媚粗粗算了一筆賬,每個月在4歲兒子身上的玩具開銷大約有1000元。從數量上看,光是送人的玩具,用雙人床單打包起來的就有四五包,現在家里的壁櫥里還儲藏著一大堆玩具;從價錢上看,張媚基本不考慮價格因素,最貴的玩具接近千元,但是買個放心,買個安全,也值得。
兒子每次最喜歡跟張媚一起上街,因為得到玩具的概率會比較高。而張媚因為自己小時候沒有特別多的玩具,總想在兒子身上補償一下,所以在給兒子買玩具時就特別&ld;照顧&rd;。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ld;看到兒子羨慕別的小孩手里拿玩具的那種眼神就特別不忍心&rd;,這樣一來就很自然地讓兒子手里添上了別的小朋友羨慕的玩具。兒子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玩具,這不,幾次街逛下來,火車狹已經集了十幾套了,灘在客廳地板上,場面也頗為壯觀。
張媚自己也承認,玩具多了,兒子容易喜新厭舊,對玩具的忠誠度不高,也不太懂得珍惜。兒子有個缺點‐‐容易分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玩具多導致的;但同時幼兒園老師反應兒子比其他小朋友&ld;老介&rd;,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玩具帶來的。現在張媚已經在買玩具上比較節制了,在她看來,不買不見得是吝嗇,買也不一定是奢侈,兒子的選擇比較重要。
也許是因為幼師出身,王蕾在給女兒買玩具時,基本上是她說了算,買的也都是開發智力的玩具。她發現女兒對閱讀有興趣,就會有意識地引導女兒玩閱讀方面的玩具,比如讀書郎這樣的玩具;當她覺得應該鍛煉一下女兒動作的協調力,就隨著她年齡的變化添置了不同大小的球,讓女兒拍;本來不準備為女兒買GaeBy,后來發現其實游戲機也可以鍛煉腦力,就給女兒買下了。
王蕾購買玩具的原則是‐‐有意義的就買,沒意義的不買。女兒小的時候可能會順著她的意,買點玩具哄哄,但是現在已經5歲了,就不再是有求必應了。雖然現在的孩子&ld;足智多謀&rd;,會軟硬兼施地使出各種手段讓大人滿足自己買玩具的要求,但是王蕾有自己的尺度和方法。所以女兒現在也很清楚,只要媽媽不答應,她再怎么鬧、怎么發嗲都是無濟于事的,想要新添一件玩具的可能無非以下幾種情況:過生日、過兒童節或者自己的表現特別好的時候。在挑選玩具時,王蕾會非常仔細地向售貨員詢問玩具的功能,并且親自體驗一下玩具的性能,她希望玩具能給孩子增長知識,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