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漢界朝歌之戰(zhàn)新版本背景介紹
突出陳倉的劉邦正面臨章邯的阻攔,而本該坐山觀虎斗的項羽卻被田榮拖進了亂局之中,不得脫身。
章邯明白其實項羽從來就沒有信任過自己。當年若不是項羽需要借自己來顯示他的容人之量,根本就不可能讓他投降。而新安坑殺章邯的二十萬秦軍難道只是心血來潮嗎?項羽雖然粗魯,但范增這種心細如發(fā)的人怎會允許項羽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雖然讓你活著,但是卻讓你背負以自己兄弟的鮮血換取王位的污名,讓所有秦人都唾罵你,都恨你入骨!這比殺了你還難受!項羽就是這樣報著殺叔之仇,陰險又惡毒。章邯每多活一天,項羽的快感就增一分。但是章邯又豈是簡單人物!曾經叱咤天下的大秦名將,又如何甘愿就這樣了此殘生!章邯知道項羽把他封在關中之地是不懷好意。項羽以為這樣就能讓章邯無計可施嗎?這樣就能隨便拿捏章邯了嗎?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你要我替你拖住劉邦,耗去劉邦的兵力,到我和劉邦兩敗俱傷的時候你就可以輕松的坐收漁人之利?可你漏算了另一種可能性。我將擊敗劉邦!我將納下他所有的土地。然后我將再次與你爭雄中原!這次沒有二世,沒有趙高!我只為自己而戰(zhàn),不再有顧忌。章邯如是想。但劉邦經過這幾年的蟄伏,早已成了一頭牙尖爪利的猛虎。當韓信登上拜將壇的那一刻,這支漢軍已經成了令人聞風喪膽的不敗鐵軍。而項羽也在這時派人混在了漢軍軍中,他需要有人親眼看到章邯死。
章邯已經山窮水盡了。
章邯站在高奴城的城頭,身后是愁眉不展的司馬欣和董翳。他們原以為現(xiàn)在該是他們站在南鄭城頭望著蜀中的大好江山揮斥方遒,階下倒著劉邦僵硬的尸體。但現(xiàn)在,他們放眼望去卻只有漫山遍野的軍隊,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一雙雙陰鶩的眼睛正盯緊他們,就如禿鷲盯著地上的腐肉。城門在一次又一次的撞擊下已經發(fā)出了不堪重負的咯吱聲。城破只是時間問題。
章邯甩開了披風,抽出了腰間寶刀,轉身走下城墻。還沒有敗!只要還有一條命在,多少次都可以重來!不管來的是誰!想取我的性命就得勝過我掌中的寶刀!
章邯的垂死掙扎并沒有為他挽回頹勢,他最終命喪廢邱甬道,曾經鮮亮的盔甲最終蒙上了骯臟的泥垢。
章邯的死對于項羽和劉邦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當然對劉邦來說更好一些。
劉邦奪回了三秦之地,而他的野心遠未滿足。男人的志向又怎么會中止在幾個郡呢?大丈夫都是為天下而生!
但項羽是個絕世的軍事天才,即便他現(xiàn)在被齊國大軍拖住了腳步,劉邦也從不認為自己會是項羽的對手。
公平的對決嗎?劉邦的唇邊是一抹冷笑。公平這種字眼可不會出現(xiàn)在劉邦的字典中。既然一對一不是對手,那就二對一,三對一,全天下對一!我要的是勝利!什么樣的勝利都無所謂!
劉邦發(fā)下了檄文,指控項羽謀殺了義帝熊心,要求天下諸侯與他一起討伐項羽!
項羽又如何會無所應對?他也同樣發(fā)下檄文,指稱劉邦罔故道義,殺害章邯,奪其封地,是所有諸侯王的敵人!
二雄相爭,到底該投靠哪一邊才好呢?為這個問題傷腦筋的大有人在。
司馬卬便是這樣一個人。經歷了抗秦大戰(zhàn)后,司馬卬知道爭雄天下已經和自己無關了。劉邦和項羽都不是自己能抗衡的。他現(xiàn)在只想保著個殷王的名頭,衣食無憂的度過余生。但是現(xiàn)在他卻必須做出選擇!是劉邦還是項羽?一旦作出決定就意味著和另一方徹底的決裂。勝則榮華富貴,更上重樓,敗則往昔權柄,俱成浮云。
司馬卬痛恨這押上一切的選擇,他想走出第三條路。誰都不靠,誰都不幫。你們去奪你們的天下,我只愿做我的富家翁。
但在這亂世,哪有保持中立的道?不選就意味著覆滅!
劉邦和項羽誰都不會容忍自己在與對方全力相搏時身側卻有另一個存在,哪怕這只是一只狗。
司馬卬的結局在他做出那個愚蠢決定時就已經決定。唯一的區(qū)別只是在于究竟是哪只手會奪走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