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消除霧霾 "重現藍天"活動在京舉行
入冬以來,北京就一直在于持續的霧霾天氣做著頑強的抗爭,一次又一次的停課通知叨擾了孩子們正常上課的秩序。人們常說教育比天大,即使面對嚴重的霧霾天氣,也要保持一份積極向上的心情,認真努力的學習。近日,由能源基金會舉辦的“重現藍天活動”在京正式啟動,還孩子一片蔚藍色天空指日可待。
公益中國網 新年伊始,由能源基金會中國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共同發起,北京市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財新無所不能和心創益傳播機構共同支持的“重現藍天”活動在京正式啟動。“重現藍天”活動旨在用教育的力量讓孩子養成陪伴終身的環保習慣,撬動全社會合力行動,通過開發面向小學生的環境實踐讀本,培養種子教師,推進環境教育實踐,鼓勵更多的人投入環境保護中來。
1月13日上午,能源基金會中國運營副總裁邵悅和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沈雪松共同啟動“重現藍天”活動
1月13日,能源基金會中國運營副總裁邵悅女士、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沈雪松女士以及來自北方地區中小學的260多位骨干教師出席了啟動儀式。當晚,還舉行了一堂面向公眾家庭和媒體朋友的空氣環境教育體驗課—“藍天課堂”,骨干教師、環境專家與現場觀眾們一同親自動手實踐參與科學探索,通過科學實驗和數據了解身邊霧霾。
共同應對霧霾,期盼美好童年
這個冬天霧霾頻發,直接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PM2.5濃度數值已經成為了人們每天習慣關注的生活數據。對于呼吸系統尚未完善的孩子們來說,漂浮在空氣中大量的極微細塵粒或煙粒,容易引發各種呼吸道疾病。除此之外,霧霾天氣導致近地層紫外線減弱,易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傳染病增多。霧霾天人們的戶外活動也會相應減少,當霧霾預警達到不同級別時,孩子們的戶外活動或上學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由于缺少陽光的陪伴和戶外活動,孩子們的情緒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國際合作部主任余有根先生致辭
根據中國科學院“大氣灰霾溯源”項目研究發現,霧霾約有10%來自自然排放,90%來自人類經濟社會活動。揮發性有機物(包括烹飪源的油煙型有機物、汽車尾氣烴類有機顆粒物、光化學反應的氮富集有機物等)在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作用下發生反應,產生細顆粒污染物。這些污染物都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治理霧霾需要政策智慧、需要科學先行,更需要來自公眾的認知、參與和行為改變。只有全社會的齊下決心和共同努力,才有可能保障我們呼吸潔凈的空氣,讓孩子們能夠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集結教育力量,助力環境改善
空氣質量問題,首當其沖最容易受到影響的人群是孩子,他們的健康成長需要藍天的陪伴。作為可持續發展未來的倡導者,能源基金會中國基于多年跨領域多行業的合作經驗,助力中國應對環境問題,在能源相關領域開展政策研究和推動工作。“重現藍天”活動通過環境教育實踐向學生傳授環境保護的知識與方法,促進環保生活習慣養成。活動結合多種傳播方式擴大其社會影響力,期望通過孩子影響到父母以及更多的公眾,使得更多人對空氣質量產生從意識到行為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