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公益活動:從傳播者到實踐者的轉變
對于新聞媒體來說他們既有讓受眾了解新聞事實的權利也有輿論傳播和導向的作用。兒童是這個社會中的希望同時也是這個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應當受到我們全體社會的關注。做為輿論風向的領軍人物,我們新聞媒體有職責引導我們受眾關注兒童,觀眾那些需要被我們大家關心和呵護的寶貝。
昨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南京報業傳媒集團龍虎網共同主辦的&ld;南京志愿者心聲&rd;第二期分享會上,南京小希望困境兒童之家、南京日報社區服務站、揚子晚報利群陽光助學行動、金陵晚報虎鳳蝶行動、南京廣電&ld;朗讀者&rd;、龍虎網義工團等6家媒體公益組織的媒體人和志愿者們分享了各自的志愿服務故事和經歷。這些參與公益的媒體人利用媒體優勢,從以前的傳播者成為了如今的公益行動者。
江蘇城市頻道制片人黃瓊花曾是一名法制記者,參與過多起惡性案件的陪審,見過很多不幸家庭的孩子。今年5月,黃瓊花與其他幾名媒體記者一道,發起成立了南京小希望困境兒童之家。短短幾個月,這個小家庭已有200多名志愿者,目前正在幫助5名困境兒童,他們當中有的父母在隔離戒毒,有的父母在服刑。
有一次,黃瓊花和志愿者李曉霞律師接觸了一名3歲的困境兒童明明(化名),其母在戒毒所戒毒,明明跟著媽媽的朋友一起生活,可是黃瓊花和志愿者們走訪得知,媽媽的這名朋友也是一名吸毒者,正在社區戒毒。&ld;經過走訪、協商,決定為明明找一個寄養家庭。&rd;黃瓊花說,最終他們找到了一名愛心媽媽。目前,明明在寄養家庭生活得很好。寄養媽媽每個月都會帶著明明到戒毒所看望媽媽、鼓勵媽媽。
&ld;在幫助孩子們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收獲了很多,我感覺到快樂,我覺得自己被需要。&rd;黃瓊花說,她希望更多人來關注困境兒童,用點滴力量,匯聚愛心河流。
我市有個專門針對保障房社區的志愿者服務站,它就是今年4月成立的南京日報志愿者服務站岱善潤福城分站。服務站將長期開展針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關愛活動,并提供文明禮儀、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培訓。這一志愿者服務站模式還將進一步拓展,覆蓋我市主要保障房片區。
昨天,服務站的志愿者周文正分享了他參與服務的經歷。周文正是江蘇省地質礦產局第一地質大隊的一名職工,今年夏天,他作為志愿者參與組織了服務站的&ld;科技小達人&rd;夏令營活動。他們組織小朋友來到江蘇省地質礦產局,參加了一場地質科學之旅。&ld;看到孩子們的笑臉和好奇的眼神,我覺得自己的付出非常有意義。&rd;周文正說,希望能借助媒體的力量,參與更多的媒體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