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上學的北京務工人員子女,每月靠火車 回家一次
也許在我們看來孩子早上上學,中午放學回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對于一些學生來說這樣的上學卻成為了一種奢侈,只能夠考著火車票每個星期回家一次,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報道吧。
每個周六,&ld;幸運的人&rd;可以和父母通話5分鐘
導讀:&ld;你們要去哪兒?&rd;&ld;去衡水,上學&rd;&ld;你家在哪里啊?&rd;&ld;北京&rd;……乘坐Y502次或1487次列車的旅客偶爾會碰上一車廂甚至幾車廂 穿著統(tǒng)一校服的孩子,他們被稱作&ld;候鳥&rd;,也被叫做&ld;乘火車上學的孩子&rd;,他們在衡水上學,每月坐火車返京后有幾天時間和父母團聚。
于在京務工、經(jīng)商忙于生計難以照顧孩子,更別提讓孩子在身邊讀書,于是274公里外的&ld;高考大市&rd;衡水成了來自河北、山東、河南等地的家長們不約而同的選擇。
11月30日到12月4日,這是衡水英才學校放假的日子。和數(shù)百名小伙伴一起乘坐Y502次列車返回北京的佳佳還沒到家,就已經(jīng)開始盤算這5天 怎么過了。在衡水英才學校讀五年級的佳佳是三年前從北京轉(zhuǎn)學過去的,對于每月回家一次的&ld;候鳥&rd;生活,佳佳從最初的哭鬧變成了現(xiàn)在的習慣。
西四環(huán)外的一個大院里,15平方米的出租房就是佳佳在北京的家,盡管房子里只能塞下兩張床、一個衣櫥、一張電腦桌和一個茶幾。&ld;雖然我們在邯鄲 的老家很大、房子很多,但覺得空蕩蕩的,還是這小家好,&rd;佳佳的媽媽尚潔說,自己和丈夫十幾年前就來到了北京,&ld;在北京這么多年了,沒想著回去。&rd;
大院里只讓兩人通過的狹窄小路兩側(cè)是聯(lián)排的平房,平房之間掛滿了剛洗過的衣服、自制的香腸和熏魚,佳佳跳繩一不小心就打到頭頂?shù)南隳c。佳佳回到 家依然玩兒得很開心,因為這是每月唯一一次能和父母在一起的&ld;悠閑時光&rd;,不過這樣的時光過的總是很快。12月4日,假期最后一天的下午,佳佳正在家里和 兩位小伙伴&ld;最后的瘋狂&rd;,三個孩子忙著在網(wǎng)上看電視機,還不忘同時用手機玩斗地主。和佳佳一樣,兩個小伙伴彤彤、小濤也住在這個大院里,也是英才學校的 學生,他們的父母和佳佳的父母是同鄉(xiāng),都來自邯鄲。
孩子們需要自己提著行李,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排隊進出火車站
臨行前的晚上,媽媽給佳佳生活費和零用錢
兩個小姑娘剛上火車就哭了起來
有的孩子在上學前班的年紀就被父母送到衡水讀書
清晨6點10分,學生統(tǒng)一晨練,每列間隔3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