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公開課引發(fā)教育大討論:老師該不該打熊孩子
現(xiàn)在的小學教育是很多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了,那么如何才能夠教育好小孩,讓小朋友接受正確的教育這是很多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最近很多的一個節(jié)目《一年級》里面的一些教育方式就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湖南衛(wèi)視真人秀節(jié)目《一年級》昨天在南京舉辦公開課,針對孩子們在模擬私塾環(huán)境里接受到的&ld;戒尺教育&rd;,作家葉兆言、&ld;鷹爸&rd;何烈勝、南航人文社科學教授邱建新等名人學者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一年級》是一檔全景展現(xiàn)一年級新生校園生活的真人秀節(jié)目。在南京公開課上播放的這一期中,孩子們來到安徽南屏,在私塾里進行了一次情境式的體驗。面對調(diào)皮搗蛋的&ld;熊孩子&rd;,國學老師汪瑞華選擇用戒尺懲罰學生樹立規(guī)矩。
作家葉兆言首先坐不住了。&ld;我就打過小孩一次,我孩子要出國,我怕他不懂事,當時他十五六歲很逆反。我當時完全失態(tài)了,用書抽了他一下,他也很驚訝。&rd;對此葉兆言也很后悔,他表示孩子的很多行為是天性造成的,打也不能改變一個孩子的天性。
邱建新教授也表示,傳統(tǒng)文化里有精華也有糟粕,在節(jié)目中令孩子們感到害怕的戒尺,其實早就被廢除了。他質(zhì)問:&ld;孩子社會化的途徑是模仿,他們會想,老師都能打我,我能不能打別人?打是一種懶教的方式,雖然立刻有效,但更多深層的東西怎么辦?&rd;
&ld;沒有懲戒的力量就沒有教育的力量。&rd;作為&ld;鷹式&rd;教育家長代表的何烈勝則表示,教育部文件中明確規(guī)定,班主任有適當采取教育的權力。&ld;至于在老師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怎么打孩子,什么時候去打孩子,應該立下一個規(guī)矩。比如在美國,他們認為老師是至高無上的標志,罵老師是可以打的。&rd;
面對兩方不同看法,汪瑞華表示不怕成為反面形象,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更重要。他解釋自己雖然對孩子進行懲戒,但不存在對孩子的傷害。《一年級》總導演徐晴坦言,節(jié)目除了記錄孩子的成長,也是幫助家長進行反思。她說:&ld;教育沒有絕對的對錯,教育的核心是愛。&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