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有哪些好方法
現(xiàn)在的中國已經(jīng)進入了對家庭教育非常復雜的時代,這個社會里面有標準,家庭里面有標準,而且,這些標準還有可能是錯誤的標準,所以一個家庭,好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教育的好方法
1、立父母的威信
父母要想讓孩子聽自己的話,愿意接受自己的教育,就要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學會如何為人父母,嚴于律己,這樣才能談得上教育孩子:同時,還要積極學習,及時補充自身的不足,在孩子心中樹立一個高大的形象,這樣,父母說話才會有分量,才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起威信。
2、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須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同時,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經(jīng)常做做“心理換位”,多體會孩子的苦惱,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孩子的需要。父母只有與孩子同樂、同憂,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的愛,愿意與父母親近,愿意聽從父母的教導,這樣教育效果就會倍增。
3、具有一定的機智和理性
在批評和矯正孩子的錯誤時,有些父母不講究方法,直接打罵,結(jié)果不但沒有收到好的教育效果,還讓孩子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更加不愿聽從父母的話。而聰明的父母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先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孩子知道這樣的錯誤需要改正,也相信孩子能夠改正,這樣教育效果自現(xiàn)。當遇到孩子“頂牛”時,父母應避其鋒芒,先轉(zhuǎn)移其注意力,使雙方都冷靜下來,等心平氣和了再找機會交談,效果會更好。
4、跟孩子一同活動
家庭氣氛是實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動,就是創(chuàng)造家庭良好氣氛的有效做法之一。在生活中,家長跟孩子共同活動的機會是很多的。
5、適當?shù)谋頁P、獎勵
對孩子進行表揚、獎勵也是很有學問的。
表揚、獎勵孩子,可以鼓勵孩子重復良好習慣形成;在表揚和獎勵中可以激發(fā)孩子的上進心,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培養(yǎng)孩子自我約束的能力,還可以增強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的加深。
6、學會向孩子道歉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說錯了話,辦錯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的事,是常會發(fā)生的,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實在也是家教的藝術(shù)之一。
家長和孩子在家庭中應當是民主和平等的關(guān)系,家長做了錯事或錯怪了孩子,是應該主動道歉的。這不會影響家長的威信,更不會有損父母的尊嚴;相反,會給孩子樹立有錯就改的榜樣,會使孩子由衷地敬佩父母的品質(zhì)與修養(yǎng),從而更加信任父母,親近父母;父母的威嚴不僅不會降低,反而會更高,還會使家庭中形成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有利于孩子成長的氣氛。
7、學會寬容
寬容是指孩子做錯了事之后,家長以寬大的胸懷接納了孩子的過失,他們沒有過激語言的斥責,也沒有窮追不舍的追究,這都會使孩子的內(nèi)心受到深深的自責,并在悔恨、內(nèi)疚中對自己的過去進行冷靜的思考,促其在父母的大度中去痛改前非。
家長必知的15個家庭教育觀念
1、世上沒有壞孩子
對獨生子女鼓勵越多,獨生子女的成就需要就越強烈、就越自信;反之,就越自卑。偏愛一部分學生而漠視甚至歧視另一部分學生是不科學的,也是不道德的,它最終會導致"社會排斥"。淘氣的男孩是好的,淘氣的女孩是巧的。在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眼里,世上沒有壞孩子,自然不會有"差生"。
2、向孩子學習
人類學家瑪格麗•米德當年所描述的"并喻文化"(兩代人互相學習的文化)和"后喻文化"(老一代向新一代學習的文化),正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們出生、成長在新的時代,對變化的時代有天然的適應能力。老年人不得不向年輕一代學習,以便從他們身上感受到社會的變化,并適應新社會。這是其一。其二,我們已進入了信息時代,孩子們比我們更快、更好地掌握了新媒體技術(shù)。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媒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為此提出"以孩子為師",并倡議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其三,向孩子學習絕不意味著成人的幼稚,恰恰相反,它標志著成人的成熟與睿智。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孩子在1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崇拜期,2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輕視期,30歲之前又變?yōu)閷Ω改傅睦斫馄冢?0歲之前則是對父母的深愛期,直到50歲他們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可見,10歲到20歲之間是代際沖突最為激烈的時期,最重要的心理現(xiàn)象是"自我意識"的強化。他們渴望獨立,又屢屢失敗,常以苛刻甚至挑釁的目光審視父母和社會。造成父母與孩子代際隔閡的原因是:一是由兩代人的心理發(fā)展水平的差距引起的,二是兩代人的知識、生活經(jīng)驗以及對新技術(shù)適應能力的差距引起的。奉勸做父母的,當孩子做出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的事情時,父母不應當即質(zhì)問或訓斥,而應平心靜氣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為是否具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為什么?經(jīng)常這樣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
4、尊重孩子的權(quán)利
聯(lián)合國《兒童權(quán)利公約》規(guī)定,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權(quán)、發(fā)展權(quán)、受保護權(quán),以及參與家庭、社會生活的權(quán)利。根據(jù)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這些權(quán)利一概受到法律的保護,當然包括兒童的隱私權(quán)(偷看孩子日記、信件就是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quán))。也許,您看了這些權(quán)利會坐不住,這么小的孩子有這么多權(quán)利,誰還管教得了?其實一個珍惜自己權(quán)利的人,比一個不珍惜自己權(quán)利的人更好教育,因為所有的兒童權(quán)利都在教會孩子做人。當父母們尊重孩子的權(quán)利,并引導孩子珍惜自己的權(quán)利時,真正有益的教育才能開始。
5、沒有信任就沒有教育
心理學研究證明,在0--14歲的孩子中,弱智能兒童僅占1.07%,也就是說,98.93%的孩子不存在智力問題,存在的是愛不愛學、會不會學、勤奮不勤奮的問題。即使是1.07%的弱智兒童,經(jīng)過適當?shù)挠柧毢蜔崆榈墓膭睿矔胁煌潭鹊倪M步。當您的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請您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自己也是很痛苦的,孩子也是非常愿意學好的,孩子有能力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這種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鼓勵,在挫折面前鎮(zhèn)靜下來。"壞孩子"永遠是父母的忌言。相反,您應當對孩子肯定地說:"你是個好孩子!"這是一種更符合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教育思想。事實表明,沒有信任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6、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抱怨多于賞識的事實比比皆是,這正是教育失敗的重要原因。因為抱怨教育承認孩子間的差異,不允許失敗,結(jié)果使孩子害怕失敗,差異擴大;賞識教育承認差異,肯定孩子間的差異,肯定孩子的長處和點滴進步,結(jié)果使差異縮小、消失。
7、減少孩子的依賴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獨生子女認為自己"有責任心"的僅占45.9%,認為自己"做事有獨立性不依賴他人"的僅占40.3%。也就是說,半數(shù)以上的獨生子女依賴性較強。孩子的依賴性從哪里來的呢?一般來說都與父母的溺愛有關(guān),父母包辦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賴性越強。相反,父母如果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賴性就會大為減少。
8、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是培養(yǎng)獨生子女健康人格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其中特別注意對孩子過失的處理。一般說來,孩子有過失的時候,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nèi)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銘心。所以,不論孩子有什么過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應讓他承擔責任,這是現(xiàn)代父母的真正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