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為孩子營造交友環境 不會交朋友怎么辦
很多小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不是很擅長,不知改如何與人溝通,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孤僻的性格,那么家長怎么為孩子營造交友環境呢?請看下面正文。
給孩子營造交友環境的方法
1、給孩子創造交友的環境。
邀請孩子小朋友來自家做客可以作為第一步,帶著孩子熱情地招待小伙伴,鼓勵孩子把糖果、玩具拿出來和伙伴分享。家長應逐漸要求孩子自己找伙伴玩耍,還要教育孩子在與同伴接觸中主動地招呼同伴,接近同伴,幫助同伴。當外出游玩時還要囑咐孩子與同班小朋友結伴同行。
2、作出好榜樣是很重要的。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用自己對鄰居和周圍同志的真誠感情影響孩子,還要常常帶著自己的孩子到鄰居和朋友家去作客,使孩子體會到和別人交往是件愉快的事。
3、教育孩子學會分享,不怕吃虧。
家長要教育孩子把圖書、玩具等給其他小朋友玩。當自己的孩子有拔尖的表現時,應該啟發誘導、教育孩子多聽聽伙伴的意見、當自己的孩子和伙伴發生爭吵時,不可偏袒自己的孩子,要進行調解;當自己的孩子對伙伴表現出寬厚、諒解時,應該予以肯定表揚。總之,要使自己的孩子懂得和同伴應該處在平等的地位上。
這樣,孩子會在學習生活中逐漸結交伙伴、學會獨立生活能力、發展初步的社交能力,從而獲得心理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人格萌芽。
孩子不會交朋友的原因
缺乏交友環境
因家庭結構小,失去過去大家族親朋好友常往來、及街坊鄰居在外玩耍那樣自然的環境,孩子的休閑時間常用在看電視、玩玩具上,沒機會與同齡的小朋友互動,學習應對進退、施與受,也不善于和他人分享。
觸覺敏感,安全感不足
人與人之間常常靠碰觸來互動及傳遞情感,例如擁抱、握手或是親吻等,觸覺系統對于孩子人際關系的發展非常重要,一般孩子很喜歡和同伴玩耍,或是利用下課10分鐘的時間到人多的地方活動,而觸覺敏感的孩子便會與別人保持距離,避免去人很多的地方,久而久之就會給人不合群、孤獨、自我的負面印象,而影響到他的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能力。
獨立自主能力不強
家長對孩子萬事包辦代替的方式,是的孩子鍛煉機會少,五發從日常生活中獲得自信心,在家以外的地方更是缺乏安全感。只有自信心強的孩子,才會勇于向外發散。所以,平時多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能讓孩子做主的事情盡量讓娃自己做決定,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能力不相當
高中的青少年顯然不愛和小學的小不點一起玩,因為嫌棄他們什么也不懂,玩不到一起去。同理,能力相差懸殊的孩子們,是玩不到一起去的。哪怕你百般撮合,他們也無法融入因此,想要交朋友,首先要有相似的能力。如果想要更好的朋友,就需要提升更高的能力。如果孩子的能力與同齡人有差距,可以找比他稍小一點的孩子一起玩,以確保能力相當。如果能夠找到比他大一點又愿意帶他的哥哥姐姐,那就更好了。
缺乏共同的話題
社交是基于某些興趣愛好的主題的。不然,兩個人就算坐在一起,也沒有可供交流的內容呀。因家庭環境、父母要求的不同,孩子接觸的興趣也不一樣,朋友間的話題便開始產生歧義,但孩子在求學階段最需要的就是同伴肯定,最怕有“朋友會的我不會”、“朋友說的我不懂”的疏離感,這樣的疏離,或多或少會造成人際關系的障礙。
自身性格特質
個性絕對是影響人際關系的主因,有的孩子害羞、沒自信;有的希望獲得肯定,卻常看不到自己優點;有的小孩則太強勢、不懂分享、不肯妥協,有的則個性太沖動、不能忍受挫折。
相處時間
有的家長反應孩子在學校只和閨蜜玩,不和其它小朋友玩,其實想想孩子和閨蜜之前已經認識很久了,其他的同學都是剛認識的,孩子自然是和閨蜜玩的多,等過一段時間和其他同學相處時間長了自然會有新的朋友。
家長如何指引孩子交友
首先,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友觀。
先要多 觀察孩子的生活起居特點,多詢問孩子對生活、學習方面的感受,最好經常和孩子呆在一起,知道孩子所交朋友的特點,不要隨意否定孩子已經交往的朋友,但通過促膝談心,盡力讓孩子懂得:結交朋友要以真善美為核心,要以純正的心理建立真摯的友誼,才能成為人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要堅持平等尊重的原則,平等就是正確地估價自己,絕不能因朋友的相貌、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客觀差異而對人“另眼相看”,高人一等,尊重就是要在態度、人格、生活習慣上相互尊重;
要教育孩子反對兩種錯誤交友傾向:一是要反對把金錢看得重于友誼,依靠金錢維護朋友關系,要堅定地把共同理想作為友誼的基礎;二是要反對講“哥們義氣”搞好朋友關系,要講原則、講大局,建立高尚純潔的友情。
其次,告誡學孩子友要注意幾個問題:
1、交友要慎重。交朋友要多和父母、老師商量,尤其是校外交友、網上交友一定要知根知底,男女之間交友,要用兄弟姐妹的感情對待對方,認真把握好正常交往和談戀愛之間的界限。
2、處理好交友和學習的關系。朋友相師,可以促進學習的提高。但如果整天沉浸于交往之中,勢必會影響學習,如交筆友、網上交友,天天忙于回信、網上交流,必然會耽誤所學的功課。
3、學會運用正確的交友方式方法。當朋友有難時,該給予怎樣的關心幫助,朋友間有矛盾,應如何處理解決,允諾朋友的事,沒辦成,該怎樣向朋友解釋清楚,等等,要教給學生一些正確的方式方法。
最后,如果孩子在交往方面遇到困難,犯了錯誤(如戀愛、沉迷網絡聊天等),一定要冷靜,不要自以為是、先入為主。
家長要了解孩子真正需要和感受,盡量在一起商量怎么辦,例如孩子有交往過密現象,有些孩子是因為隨大流,這時家長要鼓勵孩子突出個性,幫助孩子反復拷問自己的理想、夢想,肯定孩子堅持奮斗的表現;有些孩子是因為孤陋寡聞,好奇,這時要多陪伴孩子,耐心解答孩子成長的疑惑,鼓勵孩子多閱讀多學習,指導孩子培養合情合理的興趣。
如果孩子交往的對象各方面都比孩子差,也不要急著反對,很多時候,這樣選擇的孩子要么是自己很自信,要么是內心負擔很重的孩子,所以家長這時多反思一下自己家里的氣氛,反思自己夫妻間相處需不需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