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講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將文明、和禮貌作為基礎,作為父母,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的禮儀以及生活習慣,培養出聰明、有教養的孩子,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呢?想看更多家庭教育相關的知識嗎?請看
注重禮儀是文明社會的標志之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程度的表征之一。一個人舉止言行,待人接物講禮貌,謙讓和藹, 落落大方,就表明這個人是文明的,有教養的。反之,待人處事蠻橫無禮,粗野鄙俗, 就說明這個人是愚昧落后,缺少教養的。
&ls;&t;程門立雪&t;、 &t;三顧茅廬&t;、&t;尊為西席&t;、&t;虛位以待&t;,&t;倒履相迎&t;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我國一直廣泛流傳。&ls;文革十年 &ls; 使我國精神文明掃地,現在也有些孩子缺乏教養,罵人、打架、說謊、哄鬧; 損壞公物,浪費糧食,吸煙斟酒,考試作弊等不文明現象比較嚴重。在家里對長輩沒大沒小,不知尊老愛幼和互助友愛。有的孩子缺乏正確道德觀念,是非觀念模糊,具有拜金主義,吃喝玩樂等享樂思想,趣味低俗,甚至不知道如何做人。
學校是進行禮儀教育的重要場所,家庭也應該注重對孩子進行禮儀的養成教育。家庭文明禮貌是社會文明禮貌的基礎。家庭注重禮儀是家庭生活祥和,幸福美滿的前提,也是對教育孩子做有教養的人有著重要的意義。
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孩子做到與人交往相互尊敬,相互謙讓。日本人頻繁的深度鞠躬,美國人常說的&ls; 我 能為你做些什么?&ls; 就是對人的尊敬和克己謙遜的體現。在我們現實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要和睦相處,互諒互讓,互相尊重。晚輩要尊敬長輩,要聽從長輩的正確教導和意見; 吃飯要請長輩先就坐,要給長輩盛飯,拿碗筷; 晚輩上學,放學,外出及回家都應該向長輩打招呼、問好; 親友來訪要熱情接待,親友帶來禮物應該表示真誠地感謝,禮物要家長處,孩子不要當著客人的面迫不急待地開包、分發或分吃; 親友告辭時應該起身相送,對老者要攙扶照顧乘車等。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約定俗成的禮節、規范,每個成員遵守這些規范,才能造就和睦溫馨的幸福家庭,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對孩子進行禮儀的養成教育家長應該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家長教育孩子時要注意因勢利導,以服人,對孩子進行禮節行為訓練時要循循善誘,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