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鴨綠江結局觀后感
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塑造了可敬可愛可畏的彭德懷、機靈勇敢的范天恩、聰敏謙遜的毛岸英等感人至深形象,全面真實還原了70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那么你知道《跨過鴨綠江》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跨過鴨綠江結局觀后感,希望你喜歡。
跨過鴨綠江結局觀后感【篇1】
“四個無論”呼喊新時代“無畏”戰士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連提四個“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強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擲地有聲,振聾發聵。這四個“無論”,不僅高度評價了援朝英雄的民族風骨,也寄希望于新時代的建設者、奮進者——賡續抗美援朝精神,以大無畏的勇氣和姿態,投身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無畏“山高”,銳意開拓,做智勇雙全的戰士。70年前的那場戰爭,條件極為艱苦,敵我力量極為懸殊。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志愿軍戰士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機動戰術,迅速改善裝備、提高技術水平,從而能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創造出以弱勝強的一系列新經驗和新戰法。改革開放以來,以深圳特區建設者為代表的開拓者們摸著石頭過河,敢闖新路、勇立潮頭,在重重困境中拼搏出一條光明大道,在探索創新中尋找到正確答案。今天,內外部環境的壓力交織,難啃的“硬骨頭”很多,既要沖鋒陷陣,也要運籌帷幄。但只要中華民族破舊立新的智慧不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守正創新、奮勇向前,就能攻堅克難,開創戰無不勝的新局面。
無畏“路遠”,眾志成城,做勠力同心的戰士。毛澤東同志曾揭示出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這一真理在每一項偉大事業中能得到充分的印證——朝鮮前線的勝利,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積極響應;我國全面小康的實現,需要萬千家庭同心協力,匯涓成海;中國夢的實現,更須和衷共濟,接續奮斗。偉業由英雄引領,而歷史靠人民創造,無數矢志不渝的個體詮釋忠誠、彰顯執著,方能建立不朽功勛。正因如此,更應將“發展是依靠人民、為了人民”謹記于心,不斷汲取人民群眾的智慧,共同擘畫共和國的壯美藍圖。
無畏“水險”,胸懷大義,做舍生忘死的戰士。憶往昔,朝鮮戰場上涌現出“將不畏死,兵不惜命”“敵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貞至死”的壯烈景象,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始終視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奮不顧身,浴血奮戰,立起了一座座熠熠生輝的精神豐碑。看今朝,“舍小家為大家”的抗疫精神何不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延續?不怕犧牲,向死而生,無數沖鋒陷陣的抗疫英雄,何不是以“慷慨舍身”的外化行為,淬煉出“為國為民”的內在本質?無論是血雨腥風的革命年代,或是篳路藍縷的創業時期,還是改革發展的新時期,都需要無畏的“逆行戰士”,懷“心之所善”,“雖九死其猶未悔”。
斗轉星移七十載,神州大地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深深熔鑄進中華民族的血脈的抗美援朝精神都將永遠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忘強國之志,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尖刀戰士”。
跨過鴨綠江結局觀后感【篇2】
不忘歷史 賡續新時代鮮明閃耀的斗爭精神
1950年6月,應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請求,中國人民政府派出志愿軍奔赴朝鮮,共同抗擊美國侵略者,經過與朝鮮人民三年的浴血奮戰,最終讓驕傲的美帝國主義低頭。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戰爭,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衛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顯示了我國堅決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意志和決心,粉碎了美帝國主義侵華的企圖和陰謀。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強調: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要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為正義與和平而戰,感知國際主義精神的強大力量。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彭德懷將軍的帶領下,滿懷為正義與和平而戰的英雄氣概,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對美帝國主義展開了近三年的生死較量。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將生死置之度外,無數志愿軍戰士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誓死捍衛正義與和平,在中國歷史上抒寫了偉大而壯麗的篇章,留下了無比珍貴的抗美援朝精神。
為人民與祖國而戰,感知愛國主義精神的無窮魅力。史海鉤沉。打開抗美援朝戰爭的紀錄片,我們能清晰感受到中國人民志愿軍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深厚情懷。在國家處于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30多萬人民志愿軍無怨無悔、依依不舍告別家人,離開祖國,以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拼殺在戰場上,用血肉之軀抵擋了美國的侵略,保證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他們,有的成了殘疾人,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志愿軍戰士的尸體至今沒有回到故土。在他們身上,我們深切感受到中國人民世世代代血液里流淌著的無所畏懼的革命精神,以及那份深深的愛國之情。
為幸福生活與中國夢而戰,感知增強斗爭本領的理想信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和使命。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應當繼續發揚艱苦奮斗、艱苦卓絕的精神,牢記歷史和革命斗爭精神。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征程上,繼續傳承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堅決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懼困難、無私奉獻。以舍我其誰的勇氣和敢打敢拼的銳氣,攻堅克難、乘風破浪,在工作中不斷增強干事創業的本領,主動擔當作為,主動守正創新,干出成績,向英雄獻禮,向歷史獻禮。堅定不移,一往無前,為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而不懈努力,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抗美援朝是一場反侵略戰爭,是一本愛國主義教科書。今天的我們,不僅要接力做好弘揚和平、正義、愛國的抗美援朝精神,更要牢記使命與擔當,賡續新時代最鮮明最閃耀的斗爭精神。
跨過鴨綠江結局觀后感【篇3】
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隨著一首高亢激昂的片頭主題歌曲,一下子把人帶進了七十年前那場炮火連天,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場的畫面。
最近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岀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跨過鴨綠江》。再次把我們拉回到抗美援朝的戰場!這部四十集的電視劇,一開播就領跑收視率、圈粉無數。它通過一個個鏡頭,一個個場景,生動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的雄才大略,和崇高風范。以及楊根思、邱少云、黃繼光等志愿軍指戰員的英雄氣概和戰斗精神。也再次讓我們體會到什么是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朝鮮戰爭的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危急關頭,在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奮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先后有290余萬志愿軍將士赴朝參戰,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寶貴生命,涌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中華大地,萬眾一心,支援前線。歷時一年的捐獻武器運動,募得的捐款可購買3700多架戰斗機。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著名的八大戰役,特別是上甘嶺戰役,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與世界和平。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勵著中國人民。
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回顧總結抗美援朝精神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精辟揭示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啟示,鄭重宣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統一、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立場和決心,凝聚起團結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今天,看完了這部尊重歷史和尊重史實,應時代之名、人民之需、應運而生的精品電視劇。懷著緬懷先烈,不忘歷史的初衷,對抗美援朝作戰有了清晰明了的認識,感觸頗深。先輩們為了世界和平,為了保家衛國,跨過鴨綠江,不怕犧牲,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作戰的偉大勝利,打出了國威,打出了民族尊嚴,打出了新中國成立后多年的和平。
守望和平,維護和平!
向精品致敬!
中國人民志愿軍萬歲!
偉大的中華民族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