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不是藥神觀后感
電影《我不是藥神》主要講述了程勇等人為幫助窮苦病友,冒險從印度購進便宜藥格列寧的故事,《我不是藥神》是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在娛樂性與藝術性之間做了較好平衡,在制度審查與輿論表達之間做了巧妙妥協的中國現實題材商業片。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看我不是藥神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看我不是藥神觀后感篇1
徐錚電影《我不是藥神》,男一號程勇,因為掙不到錢墮落,貧窮和氣急敗壞到妻離子散,而通過賣有療效的假藥違法掙了錢金盆洗手,改行做了合法生意,最終還是被人性洗禮,再度不掙錢甚至虧錢賣假藥,最后坐了牢,國家體制因此也做了優化變革。男一號從一個市井生意人蛻變為一個企業家。故事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這個事件只有那些患者及家屬才能深刻體會到,作為旁觀者,我看到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犧牲掉的不僅僅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更是人類靈魂深處的敬畏心。
一個人可以沒有文化,但一定不能沒有對文化的敬畏心。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只要能掙錢,讀什么書不重要。影片中,有個“正兒八經”賣假藥的張院長,有組織有計劃,但趁著“商機”從生命邊緣的患者手里掙錢,最后走上了逃亡之路,記得他對男一號說了一句話“窮病你治不了,別傻了!”這話其實說得挺客觀,可就是覺得這話太氣人,窮人的覺醒,確實需要時間。只有那些有錢人(尤其以前的暴發戶)才有可能會告訴窮人說,你們讀書人有啥用?還不是要為我打工?而實際這些暴發戶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到教育環境最好的地方去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男一號的兒子最后被送去國外與母親和后爸生活,在機場,孩子的警察舅舅對男一號說:“送出去也許是對的,會比我們更有出息!”
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學歷,但更應該是學會敬畏,如果家長懂得對文化的敬畏,那么孩子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就一定不會差到哪里去。二胎放開了,甚至計劃生育這個基本國策可能會廢除(廢除這個國策,不是因為國家對人口不控制了,而是因為國家有信心放開了依然能夠控制人口),但教育可能成為大問題,很多人會因為給孩子找一個好學校而費盡周折,還有更多人其實抱著不樂觀的態度,但我認為,國家在進步,如果一個民族的進步要依靠先制定法令后逐步完善的形式,那一定強不到哪里去。例如垃圾分類,不是多了幾個垃圾分類垃圾桶就能解決的,而應該是每個人對環境保護的敬畏心,對地球母親的敬畏心,才能夠真正做到愛護環境。
看著男一號抹去眼淚,轉身走出機場的背影,我也感動落淚,原來因為自己對孩子的愛不舍得,不放手,而此刻的他因為知道他有更大的責任要去履行。人類這個族群就是很奇怪,當一個人掌握了可以改變別人或者說拯救別人生命的時候,就會放下個人得失,一路向西。這就是人類靈魂深處的敬畏心,這就是一個文化人的蛻變。
我認為這是徐錚導演的一次蛻變,同時也是中國文化體制的一次蛻變,試想,這個帶有批判深意的題材,在10年前,電影審核部門是不可能通過,并能實現熱映的。作為普通中國公民,我們應該要覺醒,應該要對公平正義持有一顆敬畏心。在不公平不正義的環境面前,人人都應該站出來,去改變,去優化,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快走向真正的繁榮富強。
看到很多平臺對這部電影的評分非常高,出奇的高,說明中國需要好電影,中國需要敬畏心。
看我不是藥神觀后感篇2
昨晚看完《我不是藥神》,作為淚點低的我還是幾次忍住了眼淚,直到電影的結尾大家脫下口罩為勇哥送行那一幕才禁不住潸然淚下。如果說是什么戳中淚點,大概是他想要用自己的方式盡力為素味平生的眾多慢粒病人爭取一點希望吧。
這兩天看了一點背景資料,好像勇哥的原型人物本身也是一位慢粒病人。這樣大概會讓故事更好理解一些吧,也可能呂的角色是主角的另一個化身吧。首先是自己需要,才最清楚身為病人的感受,才知道做這件事的意義有多大。
昨天也和幾個朋友探討了一下這部電影,同為醫學生或者是別的專業的同學,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都不一樣吧,討論最后也沒有對錯是非。相對于非醫專業的同學在電影里看到的病人治病難沒錢買藥的狀況以及病情惡化時承受的苦痛而感到的殘酷,現實中每天發生的更多更痛更殘酷。而每一個生病的人可能都會無數次問上天,為什么是我?沒有答案。沒有返回鍵。所以我看到那個阿姨對著周一圍苦苦相求不要再追蹤下去,給自己一點活的希望的時候,其實是挺戳心的。大多數人都是想活著,好好地活著,抑或不那么好但有個盼頭活著。但是她做不了什么,只想抓緊手中最后一根稻草。
不知道是不是對于窮病治不起的悲哀比較容易引起大眾的同理心,恰好戳中很多人感同身受的點,畢竟多多少少身邊都會遇到過生病的人。但現實的殘酷可能是除了窮,仍然有些病是錢財尚不能治愈的。你根本不知道該抓哪根稻草,或者你無法確定抓住的這根稻草能不能救命。這又讓我想起《滾蛋吧,腫瘤君》,你可以在疾病面前脆弱不堪,但你卻又如此堅韌。
說回《藥神》,呂的逝去喚起勇哥內心的正義,必然與之相對的是原發藥公司的不近人情。但很顯然,吃仿制藥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故事的主角這種程度?這種個人的拯救對大多數人而言又可以持續多久呢?為什么藥價這么貴?因為一個新藥的研發投入的成本昂貴,值回這么昂貴的定價。但如果是一個前景光明的新藥為何還要定價這么貴?因為公司要趕在別人仿制藥出來之前把研發成本賺回來。為什么會有仿制藥?因為新藥太貴了。所以討論的時候有個朋友說,這是個死結。那么問題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只能說恰好這個仿制藥的療效可以與原產藥相當,對于窮人而言是讀音。如果某些仿制藥療效打折呢?如果仿制藥被大家默認允許,那這些仿制藥的泛濫是否帶來更多假藥和仿冒藥?新藥市場價格定制的合理化,是不是與市場對仿制藥的限制和管控有很大關系呢?
可能一切秩序的合理化都要經歷漫長的波折演變。青黃不接的過渡期最是令人們飽受痛苦。時代的更迭總會讓痛苦的回憶變成歷史,而那些勇敢站出來撐住場面的人,也許只是在那個時間點選擇了他認為對的選擇,至于他是否經受住后人的熱議,其實在看到那些摘下口罩一路目送的面孔之后,大概也覺得不那么重要了吧。
世上本沒有神,期待的目光多了,也可能造出一個神話。
看我不是藥神觀后感篇3
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一年復一年,時間的齒輪滾滾轉動,我的高一正式結束。
聽說電影《我不是藥神》頗獲好評,我按捺不住觀影心切,周轉幾回終于坐在影院看完了。
“海報上笑得有多開心,其結局就有多悲慘。”在這之前,各大公眾平臺的點評我都有看,即使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看完后仍淚眼婆娑,聲音似乎都沙啞了。
影片的主角是程勇——一個生意失敗,妻子離異,兒子將移民,老爸患病的男人。窮困潦倒之際,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呂受益進入他的生活。呂受益是個新晉奶爸,他想活下去守護他剛出生的兒子和他的妻子。瑞士正版格列衛在中國的售價是每盒2。5萬,而印度高仿格列衛的價位是500,且藥效相同。
許多患者吃不起正版藥,只能等死。程勇猶豫再三,為了擺脫“窮病”,更為了給老爸治病急需的錢,活命,他有什么罪……他有什么罪……他有什么罪……”
對啊,他有什么罪,黃毛才20歲,不公的命運讓他患病后背井離鄉。他仗義,為了掩護病友的恩人程勇,他開車狂奔,竟至車禍慘亡;他重情,剪掉最終走上了走私印度藥的路。期間,劉思慧、黃毛、劉牧師先后加盟,組成病友團隊。剛開始,程勇為利而販藥,直到呂受益尋求自殺、他妻子跪求程勇售藥后,程勇才大受觸動,幡然醒悟。謀利之外,他更清醒地意識到他賣的藥救的是人命,而無數的患者則是等藥救命。他再一次選擇走私印度藥,即使冒著巨大的風險,虧損巨大。
觀影期間,后座有位女生一直在啜泣。我也不由得傷感,而真正觸動我的是程勇在醫院對曹斌飾演的警察聲嘶力竭地哭嚎聲:“他才20歲,他就想活命,他有什么罪……他有什么罪……他有什么罪……”
對啊,他有什么罪,黃毛才20歲,不公的命運讓他患病后背井離鄉。他仗義,為了掩護病友的恩人程勇,他開車狂奔,竟至車禍慘亡;他重情,剪掉黃發買了車票本想回家看看,卻遭此不幸。他只是單純地想讓更多的人有活著的機會,他有什么罪?為了活著,病友們可以在警方的施壓下緘口不言,共同維護一個人,那個人因為有本事弄來印度藥而讓他們有活下去的希望。
作為一部直面社會現實的影片,它既冷酷嚴峻,又溫情感人,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當之無愧。一部優秀的影片離不開典型人物和精彩劇情。王傳君飾演的呂受益在醫院里的那場戲足以讓人刮目相看,而王傳君竟然也飾演了那個關谷神奇(熱播搞笑劇《愛情公寓》系列中的四大男主角之一)!整部戲中他的演技都可圈可點。
我不由得想起了另一部同樣震撼人心的現實作品,那就是余華的《活著》。
福貴早年好賭成性,敗光了家產,妻子家珍也被接回娘家。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鳳霞不幸變成了聾啞人。
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里的偏頭二喜結為良緣,生下一男嬰后,因大出血死在手術臺上;而鳳霞死后三個月家珍也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
福貴看著妻兒老小相繼死去,又親手埋葬他們。他經歷了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人民公社,自然災害,革命等社會變革,來之不易的溫情被死亡一次一次撕裂。余華用真摯的筆墨刻畫出一個個在生與死邊緣苦苦掙扎的人物。
程勇不是藥神,卻幾乎就是藥神;病友沒有奢望,他們只想活命。福貴不是英雄,卻要一次次直面親人的死亡;其家人也只是想好好活著,卻被社會擺布甚至埋葬。活命有罪嗎?我不知道該質問誰。活著艱辛嗎?那是一定的。我愿天下人人,不畏艱辛,好好活著,不甘命運,莫負此生。
看我不是藥神觀后感篇4
我很少寫電影觀后感,昨天看了這一部《我不是藥神》的電影真的很難受。我雖然沒有哭,但是的確是現在中國人當下的真實寫照,在中國只要勤快點,不怕沒有飯吃,但是在中國生大病,那就是傾家蕩產,一病回到解放前。可能賣保險會給你說,我以前給你推銷保險,你說你身體很好,得病后想買保險,保險公司又拒保,但是我想問一下,現在中國貧富懸殊真心太大,你叫人家一年繳上萬的保險,人家還能活不,可以看出很多問題。
1.中國人多,窮人也多,富人必定是少數。
2.現在各種的污染,得病是遲到的事。
3.雖然全民有醫保,生小病,還能承擔。生大病,對于一家微薄的收入,完全是雪上加霜。
4.中國人天天努力賺錢,對于養生沒有觀念,就像現在廣告說得好,我跟你談養生,你認為你身體很好,不需要養生,但是我想說,現在養生大于預防。還是就是多鍛煉才是根本,現在全民玩手機,真的不是一個好現象。
5.有的前三十年拼命賺錢,后三十年全部把賺來的錢送進醫院。
6.醫院是最不講人情的地方,沒錢,就只能等死。
7.對于很多慢性病,雖然現在納入醫保,但是自己還是需要承擔一半的醫療費用。
8.天價藥不是每一個人吃得起。
9.病痛的折磨,真的是讓無數患者心灰意冷,沒錢又拖累家人。
10.在本劇中,患者沒有說出賣藥的人。老婆婆對警察說了幾句真實感動的話,警官我想活,天價藥我們吃不起,求求你們就不要再追問賣藥的人。最后警察都不忍心辦案,太多渴望活下去的人。
11.賣假藥的張長林被抓,到最后都沒有拱出程勇,可想而知。
12.程勇被捕后,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在警車上,警察讓司機開慢點,全民的白血病患者都在馬路兩邊目送程勇,程勇最后真的是一個月虧幾十萬,來讓病友吃藥,這價恩情真的是比天高。
13.最后由于這件事情轟動了整個中國,而且是真實案例,所以最后這種藥,納入醫保,百姓受益。
醫院現在越修越多,越修越豪華,但是患者越來越多,中國人多,也不可能全民都能照顧得到,我們發展中國家,真的與發達國家相差幾十年,對于教育,醫療泛濫成災。我希望我們國家不斷發展壯大。改善我們目前的狀況。
我不是藥神更多的體會就是,從小鍛煉身體,只是好的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其它的都是浮動,身體好了,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自己現在注重講生,以前沒有懷老二的時候,會一周跑一次步,天天吃早餐,晚上11點前睡覺,中午每天小睡一會,時不時看一下喜歡的書籍,調節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態。我現在不是怕死,是我不敢死,我還有未盡的責任,我有女兒要教育,我有父母要贍養,因為我是獨生子女, 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悲哀,真正的夾心層。
看我不是藥神觀后感篇5
看到影片中的白血病患者,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一個小學同學。
他和片子里的小黃毛特別像:都不戴口罩,皮膚黝黑,老家在農村。不過,他身材矮小,長得不帥,沒有黃毛那樣討人喜愛,所以,總是成為我們的調侃對象。他是患者,但他和普通人無異。
一次美術課做手工,他手上劃了個口子,班主任臉都青了,立馬把他送到了醫院。我從那時才知道他有白血病。但我不知道白血病是什么么,只能大概猜測和我奶奶的糖尿病差不多。之后,我一直有些可憐他—一聯想到讓我奶奶總是抱怨的糖尿病。
不到半年,他就走了,據說是轉學,但我現在想想,應該是住院治療了。他臨走前兩天借了我一本練習本,到現在都沒還。
白血病似乎離我很遙遠,但我恍然發現,他就在我身邊—只是我沒有去在意過。我那半年的同學若不是劃了個口子,恐怕沒人會發現他是患者—他在我們之間學習次飯玩耍,成績不比我們差,玩的也不賴。我們和他唯一的區別,只不過是他的第九和第22條染色體的位置有些不同罷了。
但就是這點偏差,讓他們經歷了普通人難以想象的苦難。片中呂受益清創時撕心裂肺的喊叫讓我當時都快碎了。真正的白血病人恐怕比這痛苦的多,他們要脊椎穿刺,要化療,要做各種手術還有許多聽起來就痛的事情。我不知道這些有沒有發生在我小學同學身上,“god bless him!”
這片子讓我第二個想到的,是里爾克《沉重的時刻》中的一句話“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死,無緣無故在世上死,望著我”。
我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這場 沒錢買藥,只能等死 的悲劇里,誰有罪?”有一個回答說:“沒人有罪,制藥廠要收回研發成本,程勇是為了救人,公安執法辦案,老百姓則更是無辜。” 而相對的,另一個回答是:“所有人都有罪。”
我覺得第一個回答固然沒錯,但逃避了責任。這部電影并不是莎士比亞的戲劇。對于《哈姆雷特》我可以說:“所有人都無罪”,因為這樣的悲劇不會在現實發生。但對于這部電影中的現實問題,每個人都有責任。
“誰能保準你一輩子不生病!”電影里的大娘聲淚俱下的話語其實和《沉重的時刻》如出一轍。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命運的受害者。健康的人應當幫助生病的少數人,因為你對他人的冷漠最終會換來他人對你的冷眼,當你自己成為病人的時候,發現沒人來幫助你,你怪誰呢?只能怪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是現在這個社會的創造者啊!
第三個想到的,是我們的社會確實在變得更加溫暖。
這部電影就是一個例子,沒有各種“小鮮肉”卻能創造20億票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弱勢群體。“水滴籌”“愛心籌”等許多公益組織也越來越活躍。
最后引用徐崢第一句話“希望以后會越來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