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致青春觀后感
《朗讀者》已播出兩期,在這些朗讀者中,有大師、有素人、有世界小姐、有童話大王,我們能從他們的朗讀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實,也能體味到小人物的真情,大型文化類節(jié)目《朗讀者》的出現,正是在喧鬧娛樂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擔當。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朗讀者致青春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朗讀者致青春觀后感篇1
有一句話常被提起,那就是:“再多各自__的時光,也比不上曾經一起__的歲月!”,《致青春》同樣很契合這句話,雖然片中的大學,對很多人來講,是唯一的群體生活時光,宿舍、食堂、晨讀、夜修,當然也會包括相思、追求、戀愛、失戀等等愛的體驗,這是一生中難得的大家一起“傻逼”的歲月。
影片的成功之處在于,對演員的選擇與塑造上,還是很到位的。趙又廷、韓庚的加盟,一方面保證了影片的商業(yè)品質,另一方面,也確實發(fā)掘出了二人前所未見的演技水準。先說下趙又廷,作為來自海峽對岸的男生來講,大陸的學校氛圍和他們必定會很大的差異,因此在片中,陳孝正略顯生澀,但到結局其實可以發(fā)現,這個角色是很其實和趙又廷亦真誠亦虛偽亦正亦邪的混搭風格很相近,并不出戲,而且陳孝正這個名字,其實很符合海峽對岸的文化風景,總能令人聯(lián)想起忠孝東路、中正、神馬的,也算巧合。
再說下韓庚,其實韓庚的戲份真的不多,給他發(fā)揮的空間也不是太大,但無疑韓庚演技大爆發(fā)的時代已經來臨,表演不動聲色中見神奇,承擔了一個隱忍低調卻情愛滿滿的角色,詮釋了青春的“錯過就是一生”的別戀,看得很心酸!此中表現比《大武生》中扮酷賣萌式的程序化曬帥,要提高不知道多少層次。
四位新人女生則各個神采飛揚,楊子珊扮演的鄭微,不得不失,但個別哭喊場景,頗有趙薇版“小燕子”上身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來自導演的言傳身教。扮演朱小北的劉亞瑟,讓人眼前一亮,此種帥氣的短發(fā)女生,一定是男女通殺的類型,是當下演藝圈比較缺乏的類型演員,應會成為通過《致青春》得到迅猛發(fā)展。江疏影和張瑤,同樣給人印象深刻,這一組新人,演技比較平均,搭在一起的感覺很諧和,所以劇中沒有出現被舍友下毒的事件,也不會令人意外。
三位男生,則很好的烘托了眾鮮花和綠葉的戲份,包貝爾的喜劇化悲劇性尋愛之路,漫不經心中的堅持與堅忍,是最容易催男觀眾共情淚下的感動點。鄭愷的招搖與熾熱,同樣是青春情感的標簽,另一帥哥黃明戲份不多,無太多亮點。
就這樣一票人,用各自的“__”,鑄就了那個“__”的熱血青春時代,每個人都曾付出滿懷真情,即使撞到頭破血流,即使也有背叛別離,十年后再次回望,一切都如風。
朗讀者致青春觀后感篇2
《致青春》,好一部懷念青春的情感史,觀覽末了,它讓我真真切切,深深刻刻地感受到了兩件事。
第一,時間不等人,當你低下頭眨眼思緒,再抬頭仰望之時,你會發(fā)現,記憶帶走了這許多年,連趙薇都從我們以往認識的一個青春演員演化成為了今日的導演。
第二,時間真的真的不等人,我們這代人已經開始“老”了,此時此刻,我們已經完完全全,在這個時代的舞臺中扮演起了中流砥柱的主角。那超過5億的票房紀錄很好地證實了這一點,70&80后的同學們啊,我們功不可沒。青春,究竟是怎樣一種回憶,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我值得紀念的地方。
《致青春》之所以異常,異常在于它的視角是從一個女孩的成長史開始的,不說絕無僅有,但也算的上屈指可數。我想,作為觀眾群體的大眾之中,我們還是樂意普遍“屈”稱自我為屌絲或草根,一個小人物的艱辛履歷,最終實現大英雄主義的成長史,還是相當的迎合大眾擬身化成就感的思想。正是如此,在此片中,女性視角的“另類”演繹,很好地展露了這位年輕女導演所要表達的情感思路,在一個“女性”英雄主義的戰(zhàn)爭史里,感情這樣一個永恒的主題,也能夠演繹的如此細膩動人,如此共鳴犀利。如果說片中從頭至尾反復強調的中心是懷念青春,倒不如說這是一部有血有肉可圈可點的感情啟明片。在整部影片精湛的結尾處,弗如點化般的巧思劇情安排下,我們發(fā)現,原先這場女性主角英雄主義戰(zhàn)爭的結局不是團圓般的喜劇,而是略帶悲涼煽情而又無奈的感嘆。
我同意,“在感情的長河中,每個人都是瞎子,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我才懂得,原先”滿天星”的花語是什么,那就是甘愿作配角。我能體會,感情的力量真的偉大,因為它,讓許許多多的“爬行動物直立行走起來”。可是,我也有不一樣意,“其實愛一個人,應當像愛祖國,山川,河流”,這是多么“可笑”的說辭。還有在這部片子里,竟然沒有壞人,都是好人,幾乎從每一個主角到配角,都有你值得去學習,去欽佩的地方。
總之,《致青春》是一部佳作,是一段我們這輩人值得去欣賞和回憶的故事,它是一部比《那些年我們以往追過的女孩》還要青春,還有動人,還要深刻許多的好作品。
朗讀者致青春觀后感篇3
閑來無事,看新聞無意中發(fā)現趙薇導演的《致青春》不需要付費觀看,于是點擊再次看,也想探探每次觀看是不是有不一樣的感受。
故事的開頭,跟我們上大學時候有很多的相似,學長迎新生、加入社團、翹課、文藝匯演、食堂、盥洗室,還有貫穿全局糾葛的愛情故事。回想連篇,在故事中找尋生活的影子。
鄭薇,敢愛敢恨,有追求愛情的勇氣,但最終因為愛情被摧殘得遍體鱗傷。她的愛情是深刻的,是可贊的。因為愛情,她可以在眾目睽睽下演唱追憶青春的《紅日》,也許她是為喚起陳孝正對她的關注,當他默默離開是她心中有莫名的失落;也許是不滿曾虞同陳孝正的親密無間,故意在曾虞面前展示她的勇氣。愛情,在她年輕時看來,是永遠值得追求的東西。然而,她的勇往直前最終沒有讓她收獲愛情,在畢業(yè)之際同大家一樣面臨的是分離,或者說是“被分手”。看著她我在不禁一同落淚,陳孝正成功了,她看到楊瀾的采訪,默默關掉電視。是的,他的生活與她無關。只不過后來的陳孝正憑什么要爭取鄭薇的愛情,因為現實而拋棄她,本就沒有資格再來尋求再愛的機會。把設計室取名《微觀世界》根本就不配。而林靜確因為過不了自己的關,確放棄了她,又是一個薄情寡義的男人,全篇最看不東懂的人物就是他。
陳孝正,太有自己的原則。在他的人生中只有一次設計,不允許有失敗,當他成功的時候呢?還是覺得平淡的生活很好,當初在你們愛情之花開得如此絢爛的時候,拋棄了為她犧牲的鄭薇,你又有什么資格尋求再愛她的機會,純屬扯談。從他的故事可以看到,男人更加看重的是事業(yè),當他們在一無所成時口口聲聲說因為不能給愛人好的生活而放棄在一起的,其實就是自私的表現。他們永遠不明白,當女人遇見她愛的人的時候,哪怕一起睡大橋下,她都覺得是幸福,只要男人對她不離不棄就好,她會用命去守候他們的愛情。沒有辦法,從小就經歷跟別人不一樣的生活,嚴厲的家庭教育,讓他只允許自己成功,這也為他之后成為有名的設計師奠定了基礎。
朱小北,可愛、歡樂的女孩,在被超市人員冤枉時,雖不贊成她用武力解決,但她也是在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全篇沒有講她的愛情,隱射了學校中的“假小子”在校園生活中充當的角色,其實他們也有愛。小北在同學面前表現的是陽光的一面,暗地里有辛酸的生活,其實我看來也不算辛酸,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經營生活。后來她成功了,改名字了,不聯(lián)系同學們。我想她心里面對大家還是很想念的,也充分證明了,不是上大學才是生活的唯一出路,中國的硬式教育也將多少青少年的才華抹殺在搖籃中。小北,好樣的。
阮莞,大家都說女人是紅顏薄命,我想在她身上是很好的詮釋。他一輩子真正愛過的男人只有一個,哪怕那個男人背著她做了太多對不起她的事情,有多么的沒有真正考慮他們的未來,她還是在為她的愛情犧牲,甚至生命。以前覺得美女都是高傲的,阮莞打破了我原有的看法,可以說她是一個悲情人物,還好一直都有老張默默地愛著他,一束束讓人感動的滿天星,表達的是老張對她一輩子不起眼的祝福。真佩服老張的堅守,要是她在天有靈也有安慰了。
娟,就是大學中愛慕虛榮的寫照,只要好的生活。她對陳孝正的囑咐,嫁一個有錢的離婚老男人,要是我們想都不會想。好的生活真的就有那樣重要嗎?簡直是對愛情的不尊重,我不喜歡她的生活觀念。
曾虞、許開陽,大概就是我們所說的門當戶對吧。有錢人家的公子和有名有地位的女兒組合,他們在一起很和諧,不會因為生活弄得他們不可開交。可以一起陪孩子上一堂補習課,也是現實夫妻中很和諧的表現。我不敢肯定他們在結婚之前是不是真的有愛情,大概也是一對同時天涯淪落人的相互廝守,相互慰藉。我看不到他們婚后生活的恩愛,只有互相尊重,也希望這樣的家庭可以美滿幸福,也是我們現實提倡的“和諧”!他們清楚對方的過去。
張開,活躍人物,悄悄的愛著阮莞。其實他有他的才華,或是因為懷才不遇。也許有了陳孝正這位伯樂,他的生活會有不一樣的改觀。生日會那天,買了一大堆假名牌,為什么?因為同學之間的愛慕虛榮,大家都混得好的時候,自己只是擺個路邊攤。因此,就是撞得頭破血流他也要在同學,更是阮莞面前掙足面子。其實,每一波同學間都有一個默默無聞的配角,也許,他就是吧。
林靜,出現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他是我最看不懂的一個人物。是真的愛著鄭薇嗎?為什么因為種.種原因放棄,既然喜歡就要爭取,也許真是鄭薇說的,他是看她的生活不是想象中的幸福,回來拯救她的。其實,只不過是在對的時間遇見了不一定對的人。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純純的愛情,因為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逐漸增多,他們的愛情不在簡單,他們之后落荒而逃。
寫了這樣多,我感嘆相戀的人,沒有誰比誰高尚,沒有必要比較誰比誰付出得多,只要是真心對待對方總有守得云開見月明的那天。于是,不要吵鬧了,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的所珍愛的人,守候自己的幸福,少一點爭吵,多一點寬容和理解。
前兩天看到一句話:“女人是拿來疼的,不是拿來支配的,疼出來的女人服心,支配出來的女人只能服嘴。”我想女人對待男人大概也是一樣吧。
致青春,我們的青春終將逝去,請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
朗讀者致青春觀后感篇4
有一部的電影,名為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所以一時間,微博上,QQ上都經常看見大伙發(fā)出這樣或那樣關于青春的感嘆。其實高一的時候就讀了辛夷塢的這部原著小說,讀完后也感觸良多。它成為我每一年都在重溫的青春的夢。前幾天迫不及待地看了這部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在電影的前半段更加完美的'詮釋了小說,后半段則進行了改編。但無論怎樣,它很好的詮釋了我曾經的夢。這就是我們的青春,歡樂、淚水夾雜,我想我們的青春都會永垂不朽,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里。
青春里有幾個詞:大膽,叛逆,脆弱,單純,夢想。鄭微無疑是大膽的,對待愛情敢愛敢恨;小北是叛逆又脆弱的,為了大人們蔑視的小小自尊心,她會不顧后果的反擊;阮莞是單純的,她可以為了理想中的愛情付出一切;黎維娟是有夢想的,她跟陳孝正一樣渴望獲得物質上的滿足。
電影中反復提到我們的青春永垂不朽,這是我們的美好心愿。每個人無論愿意與否,總有一天時光的痕跡悄無聲息地書寫在我們的面頰我們的靈魂,慢慢侵占我們的全部,可是我們都想要留住我們的青春年華,它永遠在我們的心中不朽。當某一天,我們已經進入職場,漸漸適應社會潮流;當某一天,我們已經變成糟老頭與老太婆,我們回憶起當年的青蔥歲月,回憶著每一個青春的過客,我相信那一刻臉上綻放的是花一樣的笑容。
朗讀者致青春觀后感篇5
這是一個關于少年少女們在青春時期的選擇的故事。之所以說是“選擇”而不僅僅說它是一部感情片是因為一個人的青春里不可能僅有戀愛而沒有其他,學業(yè)、愛好、精彩的課余生活、個人價值觀的推翻與重塑等等,這些同樣都是青春的組成部分。
同樣是青春,有些人會選擇讓“追逐向往的感情”占據生活的幾乎全部,比如說女主角鄭微,以及片中另一個配角施潔;有些人會選擇經過努力學業(yè)為自我的將來鋪路,而不愿讓其他事比如說戀愛這種事影響自我的前途,比如說男主角陳孝正(其經典名言:“我的人生是只能建造一次的大廈,不能夠有一厘米的誤差。”)。
在我看來,無論當初選擇了什么,只要在做抉擇時覺得值得,就已經足夠了;畢竟欲望是個無底洞,能夠知足常樂太過難得,得到了這個之后還想要同時得到為之失去的那個,無論選擇了什么都會有遺憾。我們不難聽到有混得還不錯的人抱怨“真后悔大學期間沒有正經談一場戀愛,就忙著學習忙著找工作了”,其實都一樣的,但凡當初沒有得到的必定會在將來以另一種形式作為果報得到償還,何因生何果。
影片中反映的一些事很真實,比如說朱小北在被誤會后進行辯解時被商店老板冷嘲熱諷“喲,還人格尊嚴哪”。為她被侵犯后的那種憤怒情緒惻然。
青春總是會和"遺憾"、"傷痛"、"做了錯誤的選擇"聯(lián)系在一齊。而回憶總是會美化事實,若干年后時過境遷,無論當初的所做所選造成了多大的創(chuàng)傷多大的遺憾,大多數人還是會說"青春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