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個人觀后感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摔跤手爸爸打破性別歧視的藩籬,把自己的女兒訓練成摔跤冠軍的故事。電影剛上映,就獲得了爆棚的口碑。那么你知道《摔跤吧爸爸》觀后感怎么寫嗎?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摔跤吧爸爸個人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摔跤吧爸爸個人觀后感(篇1)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是印度拍的,印度的女人一般是在十四歲出嫁,為的是減少家庭的負擔,出嫁以后,也只能在廚房中做飯菜。可這部電影中的女孩,卻是摔跤冠軍。
這部電影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電影中的父親在國際摔跤比賽上輸了,這位父親立下誓言: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摔跤手,為國家榮獲一枚金牌。可妻子一連生了四個孩子,全是女孩。
某一天下午,父親下班回家,偶然發現兩個男孩子站在院子中,原來老大和老二打了那兩個男孩,父親起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念頭,讓兩個女孩去學摔跤。
在訓練中,吉塔和巴比塔的摔跤技能已經練得越來越厲害了,父親每天讓吉塔、巴比塔跟一幫男孩子在一起練習摔跤,父親在這一天,帶著一家人去看摔跤比賽。結果,吉塔輸了。
下一次比賽,吉塔又贏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一連串的勝利,最后又殺進了蘇連邦比賽。
吉塔比賽前一天問父親策略,父親對吉塔說,:“你只要防守,不讓對手得分,對手得不到分,就很著急,到時候你再找機會得分”
最終比賽時,父親被人騙入了一個小房間,吉塔在第一個回合中取得勝利,而在第二個回合中卻沒有,到了最后一個回合,吉塔已經輸了四分,最后十秒鐘,吉塔這時抱住對手,朝身后扔去,五、四、三、二、一吉塔對手落地了,吉塔獲得了五分竟奇跡般的贏了。
這部電影其實只講了一句話:父親想讓自己的孩子獲得一枚金牌而付出的努力,在吉塔小時候,父親讓她每天五點起床,把頭發剪了,都是為了自己的一個夢想,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了堅持總會有收獲的。
摔跤吧爸爸個人觀后感(篇2)
忘記了上次寫觀后感是什么時候了,偶然想起是那時候老師安排的作業,各種要求,現在看來,也不算是荒廢吧。
難得周末,又被濃罩在快要過年的氛圍中,拉上窗簾,昨天晚上發現了一部精彩的片子,可能是盜版的吧,懷著可恥的心默默的打開。
想起了之前一些人的評論,和演員拍攝時候的采訪花絮等等,說實話,至少今年對這部片子還是有期待的。雖然情節有些老套,但確實沒有讓我失望。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看電影也是,每個人都能發現不一樣的東西,這和每個人的經歷,價值觀有關,難說對錯。
漂善良一直都在,壞也是。
片子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培養兩個女兒摔跤手的故事。(注意,是女摔跤手,這點很重要因為這事在印度。)除了反應了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東西,起初的懷疑、嘲笑、風言風語等等,更多的反應了堅持、果敢、做自己。
當然,關于女權、壞的東西也有體現,你需要慢慢去發現,最讓我影響深刻的一幕是冠軍游行的時候,那些已經為人婦的婦女們的舉止,很多東西,你說不清楚,只能去感受。很多東西,是文字不能替代的,你只能自己去感受,去發現。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嘗嘗短短的故事構成的,精彩與否可能你并不能決定,但有沒有意義卻是你說了算的(當然,這對于少部分的人來說,也是有些艱難的,但并不是沒有機會)。
成長分為三個階段:看見好的,看見壞的,相信好的并做自己的。默默向上游,作為一條魚來說,這是我所有的意義。
最后,建議大家都看一下這部片子《摔跤吧,爸爸》,真的不錯。
摔跤吧爸爸個人觀后感(篇3)
因為《三傻》開啟了觀看寶萊塢電影,也因為這部電影認識了米叔,而之以后他的電影都不落下。
這次上映的《摔跤吧!爸爸》基本是流著淚看完全劇,回來還把刪減部分補上了。雖然很多媒體及影評都提到“直男癌”“男權主義”等之類標簽。關于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需要對印度社會背景有所了解,自然能化解這些問題。而這部影片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父女情的描述,相信全世界絕大多少父親都會疼愛自己的子女,而往往這種愛,身為父親會以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與執行,而導致兩代人之間觀念不同,想法不同會導致矛盾的產生。影片開始雖然父親發現女兒的潛質夾雜私心完成他未完成的心愿,讓兩個女兒練習摔跤,受到全村人嘲笑。但當看到妻子擔心因此女兒嫁不出的回答及參加完閨蜜的婚禮印度的社會背景,這位父親其實還是一直在努力考慮女兒的將來。同時也讓女兒了解到父親的良苦用心,完全沉下心練習摔跤,自然中間遇到挫折分歧,最終結局還是圓滿了。
不禁想到我與父親的矛盾,卻一直未能化解。我能理解你的心,可我不能認同你的觀點。每次與你溝通到意見不一時,不是選擇溝通聆聽,直接選擇關閉。這對于我來說,是多么傷痛。你的不理解,不聽任何解釋,就直接武斷認定我一手造成。不知道這個結,是不是這輩子能否有解開的時候,是否也能有圓滿。
摔跤吧爸爸個人觀后感(篇4)
在父親節前一天,我走進電影院看了《摔跤吧!爸爸》。影片講述的是一位摔跤出身的父親未完成為自己的國家奪得金牌的夢想,之后發現兩個女兒有“打架”的天賦,就讓女兒進行魔鬼般的訓練,兩位女兒成為摔跤手,成為全國冠軍,又代表印度參賽成為世界冠軍的故事。
影片中最使我感動的是吉塔離開父親的訓練,忘掉父親的教誨,她放縱自己,導致在幾場國際比賽中失敗。她失敗后在妹妹的勸說下,最終鼓起勇氣去尋求父親的理解,也尋求父親指導。在撥通爸爸電話的那一刻,她泣不成聲,電話那頭的爸爸也淚流滿面。通電話后,吉塔開始重認清自己,爸爸也來到體育學院附近租屋,在父親無私的父愛和嚴厲的訓練下,進入決賽。
最終吉塔聽從了父親的指導,最后關鍵時刻,在父親缺席的賽場,吉塔沉靜下來想起父親的話:“爸爸不能時刻都能來救你,你要靠自己”,“你如果贏了這場比賽,就能成為上百萬女孩的榜樣,在印度永載史冊!”她最終依靠自己的積蓄的能量及智慧反敗為勝。當吉塔把金牌遞給爸爸,爸爸給女兒戴上金牌,爸爸說出你是我的驕傲!的那一刻,我用手捂上雙眼,任感動與幸福的淚水順著指縫流下來。
我看著感動的畫面,我不禁也回想起父母為我做的點點滴滴,對我既嚴厲又鼓勵呢。
我記得去年,我班語文老師選我參加“魅力玉林,五彩田園”的征文比賽。我就信手拈來在小記者網發表那篇《秀麗的荷花》抄上去后,就開始看《熊出沒》。
看著看著,我聽到開門聲,我立即拿數學練習冊出來,一邊寫一邊看動漫片。
“曉峰,這天在校園有什么收獲?完成作業了嗎?”爸爸笑呵呵地問。
“語文作業是一篇征文,我完成了。此刻正在寫數學練習呢。”我興高采烈地說,心里想著得到老爸的贊許。
爸爸拿過我剛才的“杰作”一看,眉毛就皺起來一怒“那怎樣行,這文章不是已刊登了嗎?你不開展思維想一些新穎的,還有字體不夠工整美觀,上到初中語文卷面書寫有6分,那你就吃虧了。”
“我又不是初中生,吃什么虧?”我嚷道。
“你忘了,你前幾年書寫都工整美觀,做什么事都要用自己最大的潛力作好才行。”老爸說,“還有做作業要認真而細心,不要趕著完成,或者一邊寫一邊看電視,這樣容易作錯題。”
“為什么這樣呢?我完成就好了,我就要一邊聽歌一邊寫。”我和老爸對質起來。
老爸火冒三丈,關了電視機,藏起遙控,關掉了手機音樂。從這天開始,要進入復習狀態了,不許看追星電視劇。
老爸又拿來征文“杰作”,在身旁輔導我,打開思路,重新寫作。最后,在征文比賽揭曉時,我獲得二等獎。我把獎狀交給老爸,老爸撫摸著我的頭說:“你是我的驕傲!做什么事要有始有終才行。”
我想:正如《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如果他對女兒不嚴厲訓練與心理輔導,女兒忘掉初心,不重拾自信,那金牌就會落在別人身上了。由此,我讀懂了父愛,也懂得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摔跤吧爸爸個人觀后感(篇5)
從昨日讓我們忽略的一部影片,到這天讓我們連聲贊不絕口的影片,我都不明白是什么讓我們變化那么大。而且不管從影名還是海報,都讓人感覺有點喜劇成分。
首先,要從印度說起,印度是一個十分重男輕女的國家,女孩14歲起就要出嫁,認識一個完全陌生的男人,只是為家庭減輕負擔。而影片中有這么一個家庭卻是個例外,這個爸爸沒能參加國際摔跤比賽。于是,他一心想生一個男孩實現他的愿望,但是生下四個卻都是女孩。有一天偶然發現兩個女兒有摔跤過人之處,就訓練她們直到進入國家摔跤比賽,并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學習。
這個教練誤導大女兒吉塔,讓她忘掉爸爸教她的技藝和規矩,教一些無用的技巧,讓吉塔錯失了良機,并改變了吉塔的看法。
妹妹巴比塔卻不忘初心,繼續堅持爸爸的教摔法,吉塔最終被巴比塔的忠言說服了。她爸爸繼續輔導吉塔,讓吉塔奪得冠軍。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而且把人生的大道理天衣無縫地拼接起來;人不能固執己見,要學會換位思考;再是要堅持不懈,不能輕易放棄,半途而廢;要懂得將心比心,站在別人角度看問題;然后是不忘初心;最后,你就能獲得成功,但也是所有支持你的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