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臥虎藏龍》觀后感個人感慨
。細細品味,這才是一部劇情步步推進,人物心理刻畫豐富的動作大片,不但在北美斬獲不菲的票房,還成為首部獲得奧斯卡獎的華語片。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黼娪啊杜P虎藏龍》觀后感個人感慨,希望大家喜歡!
電影《臥虎藏龍》觀后感個人感慨(精選篇1)
袁和平導演的《臥虎藏龍2:青冥寶劍》(簡稱《臥2》,下同)并沒有評論的那么差,各大電影社交平臺的評分之低、評論之差,差點叫我望而卻步。觀影過后,深深替《臥2》鳴不平,也深感惡意評論的水軍真是猛于虎,替片方捉急。
全片有一條情節(jié)主線。
李慕白去世多年,留在貝勒府的青冥寶劍再次引發(fā)武林騷動,以武當棄徒戴閻王為首的花蓮派覬覦寶劍,并試圖襲擊貝勒府奪取寶劍,進而稱霸武林。而以俞秀蓮為首的正派人物攜青冥劍對戴閻王的花蓮派予以重擊,保全了青冥劍,并最終把青冥劍帶回武當,平息了紛爭。
在這條主線過程中,穿插了兩條情感副線。
當年的一場意外,俞秀蓮與李慕白互生情愫,后來李慕白得知自己的好友孟思昭正是俞秀蓮的未婚夫。而后的一場比武中,孟思昭犧牲,俞秀蓮與李慕白雖心心相印,但始終無法逾越道德禮數,直到李慕白死,兩人也沒能走到一起。這是李安版《臥虎藏龍》里的故事。
在《臥2》中,俞秀蓮招募天下英雄共同保衛(wèi)貝勒府,保護青冥劍,對抗以戴閻王為首的花蓮派。一個神秘男子撕下招募啟事,匯集了武林高手來貝勒府助陣,見到這個男子的俞秀蓮震驚了,他正是她悼念多年的孟思昭,他并沒有死。原來孟思昭早就得知俞秀蓮和李慕白情愫暗生,為了成全他們,自己隱居了起來。而今重出江湖,面對俞秀蓮的感情將更為復雜。
戴閻王在大舉襲擊貝勒府之前先派手下的一名小將魏方前偷取青冥劍。而技藝不精的魏方終被俞秀蓮擒住,由于感知到魏方的善念未泯,俞秀蓮決定暫不處置他,先將其關押起來。而與魏方有過短暫交手的雪瓶卻對這個不速之客有著特別的好奇心,雪瓶是個一如當年玉嬌龍般略有叛逆的女孩,執(zhí)意要拜俞秀蓮為師,秀蓮便收了她。雪瓶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當年一個叫寒梅的女劍客在慌亂之中誕下男嬰,而不久她竟然發(fā)現,男嬰被人調換成了女嬰。她于是將女嬰撫養(yǎng)長大,授予功夫。得知自己的骨肉被戴閻王收養(yǎng)后前叫門,卻竟被戴閻王刺傷而亡。寒梅臨終前叫女孩一定要找到男孩。那女孩就是雪瓶,男孩正是魏方。魏方身上的胎記就是證明。
兩條感情線與主線交織在一起,故事表現得較為豐富,文戲武戲穿插得當,節(jié)奏松弛有度,整體給人的觀影體驗還是不錯的。但是從更加苛刻的角度來看,兩條感情線之間并不能產生較為妥當的共鳴。李安的《臥虎藏龍》同樣是兩條感情線索敘事,但是它們是相互對照,并激發(fā)出了更深層次的戲劇沖突,從而豐富、強化了影片主題。俞秀蓮與李慕白的發(fā)乎情止乎禮、羅小虎和玉嬌龍為愛而放棄一切的決心,共同交織成了影片令人流連忘返的主題交響。而反觀《臥2》的兩條感情線索之間并不能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雪瓶與魏方這條感情線的出現倒像是對俞秀蓮和孟思昭這條無力、蒼白的感情線索的補充和拯救。
影片在人物刻畫上稍顯力度不夠,俞秀蓮和孟思昭之間的糾葛在《臥2》里基本上沒有得到解決,矛盾還是停留在上一部的階段,在這一部里沒有發(fā)展,兩個人的感情問題在慌亂之中奔向了結尾仍然沒有一個說法,草草收場。對于俞秀蓮的內心,影片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孟思昭“由死復生”對她來講有怎樣的感情沖擊并沒有得到展現。孟思昭這個角色更是顯得空洞而臉譜化,由于甄子丹的表演,該角色更顯扁平,不及楊紫瓊更有感染力。但瑕不掩瑜,俞秀蓮、雪瓶、魏方的人物塑造還是較為有特點,能給人留下一些印象,人物還是有個性的,有叫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比較吸引人。
袁和平作為世界級動作導演大師,電影中的武打場面自然不容錯過。對于宏大的武打場面、細節(jié)升格畫面表現、不同視角的鏡頭調度都展現了袁和平精湛的技藝。而冰河追殺與寶塔之戰(zhàn)的武打場面都別開生面,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同凡響。尤其是導演袁和平對于自己最為擅長的動作場面做了非常節(jié)制的把控,叫我松一口氣,令人佩服。不過,相較于李安的前作,武打場面在《臥2》的作用顯得流于感官刺激而少了點意境和味道,相對于戲劇需求而言,《臥2》的武打場面更偏向于炫技和娛樂化。如果能將外部動作與人物命運、戲劇糾葛綁定得更結實,影片會更加耐人尋味。
不得不說《臥虎藏龍:青冥寶劍》還是令人驚喜的,面對李安前作難以逾越的高峰,袁和平知難而上并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豐富的故事線索、較為生動的人物形象、精巧細致的畫面、樸實穩(wěn)重的風格……可以說這是當下中國院線電影中非常合格的一部作品,值得點贊。
電影《臥虎藏龍》觀后感個人感慨(精選篇2)
看罷《臥虎藏龍》,我心里頗有幾分感慨,覺得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倒也不錯就用我的拙筆略作賞析吧!
先撇開情節(jié)不說,單從這部電影的拍攝取景的角度說,的確是很具美感的藝術。先是磅礴而蒼茫的大漠,被烈日熏烤的空氣仿佛是被掀起的一層又一層的熱浪,馳騁的馬匹穿過層層熱浪踏出的是蒼勁的力度,馬蹄后是翻騰起的黃沙。還有沙漠里那一片赤色條紋的蘑菇石林,是風與沙完美侵蝕的杰作,在沙漠里延伸出一片無邊的炙熱。再加上由一把梳子引起的搏斗與愛情,又把武術的勁美與愛情的唯美穿插進來,使得整個沙漠仿佛都被這些熾熱大膽的美燃燒起來;再來看看另一種風景,典型的江南風光。白墻黑瓦的徽派建筑恰似一幅淡水墨畫 ,無需過多的勾勒,自然地營造出一種淡雅脫俗的清新美,在如云一般朦朧溫柔的清水的映襯下,更是平添了幾分飄逸與空靈。最忘不了的是那一片蒼翠的竹林,在慕白與嬌龍的一招一式下,竹的柔韌仿佛與中國武術融會貫通了,把中國武術以柔克剛的精髓巧妙展現出來,竹子也因此在文人墨客的書香之上又添幾分靈氣,幾分蒼勁。此外,慕白與秀蓮竹林深處小亭里品茗獨處時所取得景,也是別具一格的,它采用古蘇州園林設計中獨特的框景結構,透過亭子上的窗看竹林,竟分不清是畫還是景。再加上后來對武當山蒼翠飄渺,云霧繚繞的取景拍攝,無一不凸顯出南方美景詩意清雅的靈動,與北方大漠的雄渾蒼涼完全不同。不過正是這樣一南一北的強烈對比,倒是盡顯各自的特色,也在南北風景的鮮明差異中僅僅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其次,武術不得不說是這部影片中的另一大亮點。首先出場的青冥劍,不僅是整個影片故事發(fā)展的一個線索,而且不得不說是一把質地精美,頗具歷史涵養(yǎng)的好劍,并且還涉及到先秦時期的揉劍法,所謂把虛幻的江湖中對此劍極高的崇拜和真實的歷史并重,到讓人分不清是真還是假了!再來看看由盜青冥劍而引起的嬌龍與秀蓮之間的爭斗,更是精彩絕倫。中國武術江湖里必不可少的輕功在此被展現的淋漓盡致,飛嶦走壁在望似的虛擬中是一種彈跳的力度,飛躍的輕柔,配上節(jié)奏鮮明的背景音樂,輕功飛躍的頻率加快且二人之間的爭奪更為扣人心弦。不過卻又發(fā)現她們每一次高難度的凌空飛躍都借助墻壁地面屋頂做支點,很符合物理原理,這又倒讓人覺得一切又在情理之中;此外,慕白與嬌龍在竹林的那一戰(zhàn)也涉及到輕功這一理念,不過這一次是借助竹子的韌性來表現輕功的瀟灑飄逸,這時候與其說是一場比斗,倒不如說是演繹中國武術剛柔相濟的盛宴。在竹子與人的大起大落中,倒不是覺得竹子的柔韌性有多好,相反,是從這種柔韌里看到了一種很飄逸的強大力量。還有不可不說的一段便是嬌龍與秀蓮的另一場比武,這不僅是對青冥劍鋒利無比的側面描寫,看似柔韌輕靈的青冥劍在砍斷各種沉重的兵器后,竟毫發(fā)未損。這也順帶展示了中國的十八般武藝中的多種兵器,這不僅是劇情的需要,倒也是武術文化的另一種展示。相比之下,在慕白與嬌龍的第一次沖突中,則更注重慕白對嬌龍的說教和中國武術的精神文化,慕白僅用一根細竹便將手握青冥劍的嬌龍擊得節(jié)節(jié)敗退,這不僅是對以柔克剛的側面展示,也是對中國武術里以德為上的渲染,中國武術在于修身養(yǎng)性,武功再高,心術不正,終究不能達到最高境界。此外,所謂的人劍相通,是一種全神貫注,并且從慕白的一言一詞中,也可看出習武追求的是一種境界,而非名利,這又和中國文化中的淡薄思想極為相似。其次像武俠小說里時常出現的暗器也一嶄頭角,令人生畏。
電影的賞析,人物與情節(jié)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那個一心向往自由懷揣著一個江湖夢的官家小姐玉嬌龍,因著自己一時的夢想與好奇,盜走青冥劍,故事至此接踵而至,在這些發(fā)生的事情里,我們看到了兩種愛情。一個如北方大漠一般熱烈,愛得毫不保留,不顧一切,這是屬于玉嬌龍和楊小虎的愛情;一個如江南水鄉(xiāng)一般溫婉,愛得含蓄小心,顧慮重重,徒添了許多無奈的愁,這是屬于慕白與秀蓮的愛情。在這兩種愛情里,我們的心也隨著他們或悲或喜。然而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感悟,或許,正如秀蓮最后一次與嬌龍所說的:“人這一生最重要的是要真誠的面對自己。”慕白與秀蓮因為一些傳統禮教的束縛不敢面對彼此真誠的心,錯過了一生中許多美好的時光。嬌龍不敢用真誠的心去接受別人對關愛,最終讓師傅對她又愛又恨,與秀蓮恩斷義絕,也讓慕白死于非命,也差點與心愛的人勞燕分飛。等到她能夠真誠的面對自己時,或許是無盡的惆悵與懊悔了吧!最終選擇縱身越下武當山,去實現“心誠則靈”的傳說。
總而言之,《臥虎藏龍》這部電影很有藝術表現力,當風景,音樂,武術,人物完美的糅合在一起時,我被折服的不僅僅是單純的藝術了,而是其中體現的以柔克剛的哲理,以德為上的精神,和以真誠面對自己的人生真諦。
我想,它之所以可以如此成功,可能便是汲取了大量的中國元素,屬于自己的,往往能煥發(fā)耀眼的光彩,更何況還是底蘊深厚的中國文化呢!
電影《臥虎藏龍》觀后感個人感慨(精選篇3)
看過周潤發(fā)演繹的《臥虎藏龍》之后我有時不禁想著,世間的萬物真是處處相通,病毒殘害我們身體的同時,它把自己生存的地方也毀掉了,當人類破壞環(huán)境時,也把自己賴以生存的地方毀滅了,那我自己呢?當我不斷切斷人與人之間的信賴,在看過臥虎藏龍之中一句話:"江湖里臥虎藏龍,人心里何嘗不是?刀劍里藏兇,人情里何嘗不是?"人與人之間總是隔著一層墻,我在這頭做著什么打算,你在那頭想著什么計劃,兩人都不知,遇到相見笑一笑,又有幾時猜的到這笑里是否藏刀?戰(zhàn)爭與和平這是人類幾千年來一直在談的問題,政治里面的迫害利益高于一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別人對著你笑時,你是否也真心對著別人笑呢?有時想著過去的自己,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欺騙家人,秘密做著計劃,這一過程經歷了以后回頭一望,我得到了什么?空虛,落魄,悲傷,自己做出的結果最終還是自己來承擔后果,人與人交往勾心斗角其實是最累的,簡單就好,真誠就好,武俠小說里的江湖恩恩怨怨,起起落落,最后的結局happyend又有幾部呢?
整部電影情節(jié)上在江湖的恩恩怨怨中又有著柔美的兒女情長,之間又有著勾心斗角明爭暗斗,開場李慕白如大徹大悟人間紅塵,決定退出江湖而把自己的愛劍送給貝勒爺開場,最后整個故事圍繞著這把劍而展開,之間有一句:“我們能觸摸的東西沒有“永遠”,師父一再的說:把手握緊,里面什么也沒有,把手松開,你擁有的是一切。 ”我想著既然李慕白已經決定退隱江湖把愛劍送出,但是愛劍又被盜走,你反而又來追回寶劍,既然決定放開了又為何來執(zhí)著于這件事呢?介于上面那句話,我們能觸摸的東西沒有“永遠”,按句話說人死了你能帶走些什么,人生于世間,執(zhí)著追求的不應該表淺的,應該去追逐更加能夠“永恒”的東西,過去的自己追求穿好玩好至于自己的應該面對的自己的應該思考的拋去了九霄云外,自己曾經無數次從自己或別人那希望自己能夠改變,但是我的“雙手”就是放不開,在改變和依舊間來回的徘徊,對于一些不該屬于自己的東西,我過分的去追求,在一些本屬于自己的東西不去看重,如果我早一點找到我應該去執(zhí)著的東西,那也許我人生中失去的東西要少得多得多啊!每人追求的都不一樣,但是每個人人生中總會有一些是一樣的,本質別變,道路要變,帶著上天賜予自己的個性,走向一條充滿光明的大道,人生中要改變這個舉動很簡單,但是要該改變這個心理又很難,有時自己感覺不自然時,放開一點,給自己一點空間,你會看的更加透徹,退一步海闊天空,對一些東西不要太過執(zhí)著,不屬于自己的永遠不是你的,屬于你的它自然會來的.
玉嬌龍?zhí)踊檫^后,嬌縱狂妄,讓其在江湖中引起了一番爭斗,她的這些一些行為看似天真,之間也李慕白也來勸過她但是她絲毫沒聽,為此到最后引出的只有悲傷 ,想著有時我們在有些時候因為自己的一些脾氣和個性去做的一些事,但是事后我本人都不覺得自己有做錯什么,也許自己認為對的其實是錯的,多聽聽別人的話語,多想想自己的內心,有一句話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有時一些東西自己尋找了一生,或許輕易就能從別人那得到。
之后玉嬌龍與羅小虎之間的愛情一句:“心誠則靈,”讓我感動不已,當自己真心的希望時,真心的努力時,在實現之前一切的是妄想,當妄想之后就是規(guī)劃自己的夢想了,自己真心的希望時,自己自然會向著這條道前進,夢想我一直認為很遙遠,后來發(fā)現了只要一步一步的向著這個方向奔跑總會跑到的,心的力量我相信是無限的,我每天都要改變,改變不是結果,改變是過程,過程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持續(xù)漸進,心中所想必是我能實現的!
自己對于這部臥虎藏龍只是片面的一些認識,臥虎藏龍其實是一部很有嚼頭的電影,其中的臺詞很優(yōu)美很有內涵,李慕白這個角色其實也是李安導演自己的一種演繹吧!
電影《臥虎藏龍》觀后感個人感慨(精選篇4)
好片子就是看完之后很high, 但是High點卻各有各的不同。
關于影片的主旨,李安不說,反而留下了空間給每個人自由闡釋。看完第三遍,斗膽說下自己的想法。
還是從李安最擅長的中西方文化差異下手,片里清晰地勾畫了中國特有的幾種倫理道德:寡婦守貞,女大當嫁,朋友妻不可欺。透過這幾點就可以感受到社會倫理道德像一張大網,處處約束規(guī)范人們的生活。李慕白和俞秀蓮算是規(guī)則的最佳踐行者,年輕的小虎和小龍還處在價值觀塑造期,沒有規(guī)矩的概念,更不懂得旁人為何要守規(guī)矩,行為時好時壞,亦正亦邪,而碧眼狐貍是規(guī)則的破壞者,信仰毫無約束的自由。
臥虎藏龍,每個人心中都有對自由的向往,都渴望真誠地對待自己的心。但守規(guī)矩時間太長,踏出自由的一步變得艱難。李慕白堅守多年,得道不成,才敢懷疑規(guī)則。提前出關下山找秀蓮,卻還是不敢開口,直到后來見到充滿靈性的玉嬌龍,她身上的叛逆不羈似乎推動了李的表白示愛。
玉嬌龍在極其矛盾的環(huán)境中長大,一邊是父母灌輸的正統倫理,一邊還有個師傅教她“走江湖”遇到不服氣的便打“”連爹媽也得殺“。她心中不相信爹媽那一套,對師傅那一套也是半信半疑。當俞秀蓮出現的時候,她以為自己找到了準繩,一個贏得社會認可的自由自在的俠客。可當她在江湖漂泊,找俞尋求幫助的時候,俞卻勸她回家,或者是上武當山找小虎,她一聯想到李慕白還想收她為武當弟子,當下就喊出來”原來你們一起下套害我“,她便看清了這所謂的江湖人士不僅在踐行著社會規(guī)則,更在維護締造規(guī)則。玉嬌龍亦正亦邪,行為難以捉摸,一會喊人家姐姐,一會又打得死活來。但是當李慕白死的時候,她堅定地要求配解藥救他,也許這時候她才第一次明白”知恩圖報“的感受,也許這是她建立起來的第一個規(guī)則。
俞秀蓮很會為人處世,堪稱是規(guī)則的完美踐行者,連李慕白都要贊她”你這件事處理得很好,劍找回來了,各方的顏面也都保全得很好“,她在片中不止一次地展現了卓越的辦事能力,這樣一個女強人在李慕白死后,告訴玉嬌龍的人生哲理卻是”要真誠地對待自己的內心“。
世俗的眼光看,李慕白和俞秀蓮無疑是成功的,江湖上聲望高,官場上有人脈,自家生意照顧得井井有條。但規(guī)則有時候很殘酷,因為要贏游戲就要放棄很多,犧牲很多。
每個人心中都臥虎藏龍,逃離到一個世外桃源過無所求無所忌的生活當然不可能,但至少可以選擇真心面對自己的內心,在無邊無盡的規(guī)則大網下撐一片自己的小天空。
電影《臥虎藏龍》觀后感個人感慨(精選篇5)
16年前的電影,今天才斷斷續(xù)續(xù)看了一遍。在這之前已看過《臥虎藏龍2》。也已看過幾篇關于《臥虎藏龍》的影評。
很久沒有寫過電影的觀后感,上大學后很少寫東西,感覺自己對于自己的情感、別人的情感的感受都沒有高中那么細膩。總覺得腦子里空蕩蕩的。現在,嘗試著寫下一點觀后感,寫下一點影評。
喜歡這部電影的意境、味道。竹林、雨天,干凈的對白,利索、整潔的招式。這樣的電影,只適合一個人慢慢品味,不需要共賞的交談。
印象最深的,是竹林那場戲。不過不是關于輕功。翠竹白衣,詩人與佳人的對白,只有動作與眼神。這是一場兩人曖昧的戲,佳人從天而降,君子背地而望,那一瞬,我感受到了兩人心意的相通、彼此的心動。竹稍,李慕白浪子氣質中的壞顯漏無疑,他期望的就是玉嬌龍的嬌怒但卻無可奈何。這段戲里充滿了挑逗趣味,但是背景里全是孤獨的氣氛,這種渲染把那些欲遮還羞的挑逗藏的更深了。或許,是兩人長久的寂寞,才在此時能夠產生一剎但又讓人回味無窮的心動。
玉俞對決的那場戲,音樂甚是精彩。密密麻麻的鼓點,讓人的腎上腺素直線上升。玉的傲、怒、自信、目中無人、無情無義,俞的母性、厚重、多樣、無奈、但又必須給少不經事的玉一些教訓。少了這首火藥味很足的音樂,這場打斗不知要失分多少。干凈利落的招式,干凈的破碎,不拖沓。最愛這種干凈利索又充滿文人意境的對決。《一代宗師》有這種味道,《葉問》系列也有一些,前段時間《師父》中的招式,簡直拖沓、丑陋,讓人都懶得笑話。
竹林那場戲中一半的輕功,如果能更干凈利落一些,那就再好不過了。
李慕白,浪子,宗師。這些標簽都無法讓他喜歡上落地的生活——與俞秀蓮柴米油鹽的生活。浪子之所以稱為浪子,是因為他們的愛,都只是在意識層面,他們從不會把自己置身到現實、重復的生活中去,因為那是對他們最大的煎熬。浪子都是逃避者,又或許,他們只是有他們自己選擇的活法。只有在意識層面,他們才能隨意暢游,不受束縛。打坐、得道,都是意識的交談。
李與俞戳不破的窗戶紙,與其如兩人都所說的對禮教的遵從,在我看來,更真實的層面,是兩人對人生活法理解上的巨大差異。一個游離在意識里,一個留足在塵世間,一個虛,一個實。但兩人又如何彼此深愛?也許正是因為兩人存在的巨大差異,以及由此帶來的對彼此的尊敬與羨慕。
李與玉,就像一次在異國讓人難忘的邂逅。充滿了情與欲。李慕白是個苦修的人,但他畢竟還是一個有欲望的男人。只要有欲望,哪怕克制得再多,行為也會受影響。玉嬌龍雨中胴體的若隱若現,李慕白的克制占了八分,那一抱,就將兩分的欲望暴露無遺。
章子怡的演技,沒得說。玉嬌龍這個人的性格、脾氣、喜好都在她的眼睛和表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