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700字
《放牛班的春天》 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優秀影片, 尤其是其中所彰顯出的馬修作為一 名教師的天性、天職、天德,讓人忍不住為之動容、動情、動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7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700字(精選篇1)
在一部電影中,我收獲了堅持,這部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
主人公叫馬修,他是一個校監,那是一所寄宿的男校,這里的孩子特別調皮。有一次馬修從孩子的宿舍旁經過,聽見他們唱:"禿頭,你完蛋了!”他就笑了一下,從房間外面走了進來。那個在唱歌的孩子沒有注意馬修已經進來了,所有人都安靜了,只有他一個人唱,在安靜的宿舍樓里聲音特別響亮:“禿頭,你完蛋了!”他覺得不對頭,突然停下來,問:“同志們,你們怎么都安靜了呢?”大家不回答,都看向他后面。他回頭一看,馬修已經走到他身邊,還沒等他反應過來,馬修笑著說:“唱的不錯,可是跑調了”,然后他就一句一句的教那個孩子。教完后他就走回自己的房間去睡覺了。
但馬修并沒有睡著,他躺在床上想:“以前我放棄了音樂,今天,他們居然唱歌了,雖然跑調了,但是他們還是唱了!”第二天早上,他醒來發現自己放譜子的柜子被撬開了。他滿樓層找,最后到廁所里找到了,幾個男孩子正在看他的那些譜子。他們都不知道這是什么玩意兒。是樂譜嗎?是書嗎?是密碼嗎?到底是什么?難道他是一個間諜,他來我們學校要干什么?
孩子們的好奇極大了鼓舞了馬修。晚上在孩子們睡覺的時候,馬修獨自一個人在房間里寫樂譜。第二天早上,他來到教室里,對孩子們說,他要讓班級里的每個人都唱一首歌。每個孩子在他面前唱了一首歌以后,他分配了他們高聲部和低聲部,就這樣開始了音樂教學。在晚上帶孩子們睡覺的時候,在孩子們洗澡的時候,在孩子們游戲的時候,和他們一起唱歌,一起玩耍。
與馬修喜歡音樂恰恰相反,這個學校的校長卻很討厭音樂,就只顧自己的前途,從來不為這學校里60個男孩著想,從不支持孩子們學習音樂,他很不想聽到孩子們唱歌,就下令不允許唱歌。男生們來到校長辦公室,請求校長允許他們唱歌,而且邀請校長參加唱歌比賽,也展示體育課上唱的歌,但校長還是很厭聽到歌聲,他把馬修叫到辦公室,要求立刻停止唱歌。可是馬修不為所動,還是堅持,最后校長忍無可忍,把他開除了。但是這首歌被永久的流傳下來,至今流傳。
我覺得馬修是一個有夢想,而且能夠堅持完成夢想的人,雖然校長否定他,孩子們當初也不理解他,覺得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學監,但是他仍堅持著,永遠都不放棄音樂。據說他有一個學生,后來成為世界非常有名的音樂家。
我們也應該像他一樣,有一種永不放棄,永遠堅持的精神。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700字(精選篇2)
這是我第三次觀看此部電影,第一次是在參加幼師教師資格證考試之前;第二次是在自聘老師培訓班上;第三次是在今天晚上。雖說,隨手寫一篇電影觀后感。但如果沒有以尊重的心態認真體會電影中的精神,這是不好的思想,起碼沒有做到尊重導演、尊重推薦這部電影的前輩老師。電影的開始,出現的人物根本不知道是誰,直到一個人的出現——貝比諾。50多年之后的相見,已是滿頭白發之人,基本上都認不出來了。貝比諾先生帶來了一張他們上學時的合照,說起了當時的代課老師馬修先生的故事,回憶起了在池塘畔底輔育院的種種往事。
這是一所行為偏差的青少年輔育院,1949年1月15日,馬修老師提著行李箱來到了這里。他看到的第一位學生就是貝比諾,他說自己在等“星期六”,因為爸爸會來接他。麥神父給馬修老師開了大門,并帶他去了校長那兒。校園里彌漫著冬季的寒冷和陰森,路上遇到一名被校長處罰的學生正跪在地上擦地板。麥神父在開醫務室大門的時候被某個孩子的惡作劇劃傷了眼睛,哈善校長立即暴怒的要求全體集合捉拿兇手。校長根本不知道誰是兇手,就讓馬修老師隨意點一個名字進行處罰,并且命令“全體不準休息,停止探親”。哈善校長的行為完全違背了教師的耐心、公平、公正、尊重學生的教書育人行為規范。校長還命令大家互相監督舉報真正的元兇,馬修老師馬上意識到“這是鼓勵大家打小報告,這不利于學生健康的心理發展,是有悖正確的教學理念。”然而,校長卻批評了馬修老師的言論。馬修老師在上課之前,送別了前一任的老師,這位老師告訴馬修:“這些孩子是天使的臉龐,魔鬼的心腸。一犯規,就要處罰。”馬修老師一臉疑惑的看著他,可能在想:孩子們會變得越來越好的,不應該被否定的。
馬修老師帶著崇高的到的情懷,專業的教師素養,開始于這一群別人眼里的“惡魔”相處。第一次走進教室就被孩子們捉弄,并未向校長舉報,選擇了保護他們。馬修老師知道是誰的惡作劇傷害了麥神父的眼睛時,對這名學生做了處罰,處罰他卡間休息時去麥神父的醫務室做志愿者照顧他,直到麥神父的眼睛康復為止。馬修這樣的懲罰而不是送給校長關禁閉,這讓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且用行動向麥神父說了“對不起”。使孩子的心理滋生了善良的種子,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要負責任的。而校長的做法就是揪著學生的耳朵拽進校長室進行各種粗魯的體罰。馬修老師在音樂課上耐心的傾聽著每位學生的聲音,并把他們放在了適合位置上,體現出了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隨著合唱隊的進度,這所死氣沉沉的學校里開始變得有朝氣、有陽光、有歡樂。學生們在一起開心的萬戶外游戲,認真的做手工,鬧事情的情況明顯減少了,這些都是馬修老師帶來的教學理念所改變的。
這部電影有太多的學習內容,其中的多處故事情節都在闡述如何做老師?怎樣做個好老師?就如,上午嚴校長所說的`:俗話說“老師是吃良心飯的”這是老前輩們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如今的教育更是強調廣大老師要學做“四有”好老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并且明確指出學校的教育是“五育并舉,德育為首”,把“關愛學生、保護學生、不做傷害學生的事、敬業守法”銘記于心,牢記于行;堅守十項準則——堅定政治方向、自覺愛國守法、傳播優秀文化、潛心教書育人、關心愛護學生、加強安全防范、堅持言行雅正。秉承公平誠信、堅守廉潔自律、規范從業行為。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700字(精選篇3)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總體的感受,就是感動。感動的是故事的主人公克萊門特?馬修那充滿愛的教育所噴射出的動人旋律,感動的是那一張張絕望得讓人驚訝的幼小面孔露出的充滿無比朝氣的希望,“池塘之底”不再是一堆爛泥,它已破泥而出盛開出朵朵潔白的水蓮,在燦爛的陽光里搖曳多姿。馬修那一開始遭到校長和其他教師極度懷疑、與“行動——反應”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的教育新理念也悄悄表現出了沖破陰霾的巨大力量,愛的教育已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看了這部影片,對于我們教師,我想意義最大的,應該是馬修的愛的教育理念帶給我的心靈碰撞。首先,馬修要惡作劇弄傷馬桑的樂格克承擔責任,可是樂格克在僥幸逃避了校長的三秒后,又遺憾地錯失了馬修寶貴的十五秒,馬修氣憤地決定將他送往校長辦公室。在途中極度害怕的樂格克乞求寬恕,當馬修看到另外一名犯錯的孩子被禁閉三天后又被抽打得聲嘶力竭后,他還是意識到可以用另外的人性化方式私下處理——去醫務室照看馬桑,以感覺生命的脆弱與可貴,直到康復為止。馬修實在不忍心一個孱弱幼稚的心靈,遭到校長無情地鞭笞與踐踏。
接著,馬修請被前任教師評為“天使的臉蛋,魔鬼的身材”的莫杭治監管課堂秩序沒有任何諷刺與挖苦,而是很認真地請他擔任“小老師”。但是,當他處理好樂格克事件后回往教室,卻發現莫杭治在黑板上畫出了他禿頂的肖像速寫。面對這一場景,馬修沒有選擇這個學校一貫的“行動——反應”的教育方式,而是選擇了愛的力量,他因勢利導地還莫杭治一個肖像素描,滑稽幽默,此時孩子們對這位老師的“另類”處理問題學生的方式感受到了一絲絲莫名的溫暖,這種溫暖是他們以前所無法想象的。
最后,馬修讓孩子們寫下心愿的紙條,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理想,一項被野性縱容慣得孩子此時顯得格外認真,教室里呈現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出奇的安靜,孩子們此刻投入地傾聽著發自遙遠心底久違的心靈之聲,純真歸來,美好回來,孩子們都沉浸在馬修營造的氛圍里,感覺到了異樣的快樂!在這些基礎上,不經意間,馬修又發現了孩子們是喜歡音樂的,他充分發揮自己在音樂上的才能,引導孩子們學習音樂,并根據孩子們的特點給他們定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即使什么也不會的孩子也絕對能讓他發揮自己的作用,當“樂譜架”,當指揮官“助手”等。馬修成立了合唱團,這個在學校頓時轟動了,校長覺得尤其不可思議,這群讓人頭疼得抓狂的問題兒童,還能學習音樂成立合唱團?校長為了讓馬修碰碰壁,就答應了他的請求。而事實證明,馬修用他無比的音樂熱情打開了每一個孩子因失望而緊緊關閉的心門,喚醒了他們渴望被尊重的心靈,孤獨、自卑、對抗、頑劣正一點一滴地消融。
看了這部影片,對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也是一個啟發。教育的路途不是一帆風順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復雜性要求每個教師能夠夠適時調整教育方法,切忌機械粗暴。教育的最基本情感是師愛,師愛是燈,照亮學生前進的方向;師愛是橋,讓學生通向成功的彼岸。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700字(精選篇4)
也許沒有人會知道,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通過一條幽靜而長遠的梧桐樹圍成的小道,有這樣一所監獄般的寄宿學院,他們的校長冷酷、無情、虛偽而殘忍,里面住著的學生們無法避免地成為了一群不學無術、野蠻、冷漠的小孩。他們是使家長無奈,老師煩惱的問題少年。誰也不會在意這些尚未成熟的心靈中所懷著的天真爛漫的夢想:熱氣球飛行員,建筑家……甚至是拿破侖那樣的將軍。刻板的校長只能以自己的準則加以暴力來懲罰他們。然而一個被公認為一事無成的人——馬修來了,懷著對不良孩子們無私的愛,來了。就這樣,放牛班的“小春天”在每個孩子的心田瑰麗而至。他們的夢想也逐漸開始萌發。
是的,是這樣一個被世俗所公認的卑微的“過氣的樂者,失業的教師”給“放牛班”帶來了生機勃勃的“春意”。影片從頑皮的孩子的喜怒哀樂中折射出一顆身為教育者的馬修的“善良、寬容而充滿愛”的心,他以跳動的音符馴服了一群桀驁不遜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陽光的溫暖,春天的氣息……
我想,曾經身為一名教師的馬修,曾經為音樂而奮斗的馬修,是十分快樂的;然而,當馬修面對人生的最低谷,當他對自己的人生感到迷惘,當他站在“池塘畔底”哺育院的門口時,他的心中當是悲哀的吧。當他面目嚴肅地站在這群學生的面前時,定也在想,這些學生到底是怎樣的人吧;當他被學生們稱為“子彈頭”的時候,定也在心中暗暗地想著,為什么這些學生會是這樣的桀驁不遜,定也在心中暗暗地恨,為什么自己總是這么的倒霉,定也在心中暗暗地迷惘著,自己以后應當怎樣教育這些孩子呢?答案卻是沒有的。但是,當他了解這些孩子作惡的原因,當他看見這些孩子對校長的恐懼,當他知道這些孩子對音樂的熱愛,當他見到孩子們天真爛漫的夢想時,他曾經想要狠起來的心又軟了。于是,他竭盡全力以音樂教育他們,他費盡心思對校長建議換種方式教育他們,他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讓孩子們接受自己,……這種種的種種,無不表明他對孩子們無私、無悔、無怨的愛。或許,在他嘗試著通過各種途徑去取得成功卻最終失敗的時候,他是卑微的;當他為了自己心中無悔的愛而設身處地地為孩子們著想的時候,或許他仍是卑微的、是失敗的;但是,即使他是卑微的,他的愛卻也是偉大的,是平常人無法超越的無私的愛啊!
愛啊,絕對不會是卑微的啊!
即使你愛的是一個遭別人憎恨的罪犯,即使你愛的是一群桀驁不遜的孩子,即使你愛的是一些無人注意的花草、動物,你的愛啊,終究都會帶來一個又一個奇跡的啊!
愛是什么?是金子般的夢么?是水晶般的心么?是天使創造的奇跡么?愛啊,像閱讀一般,翻亂了邪惡的頁碼;像春風一般,洗濯了人們的心。荒野上的禿鷹,不再孤寂,因為有天使創造了愛的奇跡。用仙女般的恣肆,創造愛的奇跡;用天使般的心,放飛愛的奇跡。洗去心中的不快,倒空心中的塵埃;用愛填滿,填滿,直到心扉敞開。大地跳起迪斯科,它的心中充滿了愛,因為春姑娘創造了——愛的奇跡。將你的愛,帶給身邊的人;用你的心,創造愛的奇跡。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700字(精選篇5)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國電影,講的是著名指揮家皮耶爾。莫抗治收到昔日老友電話,登門拜訪,兩人回憶起他們的孩提時起,那時他們是一所寄宿制學校-——“池塘之底”的在校學生,這所學校的學生多為不服管教的不良少年,有一天來了一名新老師,馬修。正是他改變了這些孩子們。
這個故事十分樸實,所有的情節都發生在那座小小的陰森的學生宿舍。馬修是一個矮矮的胖胖的有點禿頭的中年人,他剛來學校的時候情況并不好,校長冰冷的像一個吸血鬼,孩子們又吵又鬧完全不聽他的話,甚至有學生偷了他的包,差點毀了他的樂譜,而馬修總是以寬容的心對待他們,還替他們掩蓋以不受校長的懲罰。 一個偶然的機會,馬修發現了孩子們喜歡唱歌,之后,馬修開始教他們唱歌。音樂的力量是神奇的,終年不會笑的數學老師也愉快地加入了進來,連可怕的校長也童心大起玩起了紙飛機。他讓每個人都充分人知道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用真誠。音樂治療孩子們的心靈創傷,得到自我實現。 可好景不長,馬修最后被迫離開了學校。
這六十個學生有兩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一個就是莫朗,他是一個很好看的孩子,有一點叛逆,有一點任性。他有一位單身母親,可想他曾受過多少白眼和歧視。他其實是很愛他媽媽的,不然他不會冒雨在窗外偷偷看著他母親,他不會扔墨水到向他母親獻殷情的馬修頭上。 他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向馬修說的那樣“他的聲音是一個奇跡”,他其實很愛唱,但是出于孩子氣的原因,他堅決要和馬修老師對著干,還好,最后他還是加入了,這直接引導他走上了從事音樂事業的道路。
另一個孩子是蒙丹。他是個可憐的孩子,行為不端被送進“池塘之底”。 他不服管束,屢教屢犯,還帶壞其他孩子,滿嘴的污言穢語,連馬修都拿他沒辦法。不久他出逃了,而那是學校里剛好少了十萬法郎的經費,無疑他就被當成了罪犯。之后,蒙丹被抓回,校長怒不可遏對他一陣暴打,他依然不肯說出前的下落,于是他被關進了監獄,臨走前他那蔑視一笑,我記憶猶新。 最后真相大白,小偷另有其人。當蒙丹被放出來以后,他竟然放火燒學校進行報復!蒙丹是馬修唯一沒有幫到的人,他其實才是真正可憐,沒人諒解他,而他也自甘墮落;有人伸出援手,而他卻不愿意接受;沒有偷錢,也不愿意辯解。最后離開了監獄,他已經徹底完了。與之相似的莫朗也差點成了這樣,還好,他被馬修拉住了。
這兩個孩子的對比是本劇高明之處,相似的開頭,迥異的結局,被救贖與不愿接受,導致了他們人生的不同。
馬修是個好老師,他幫助了這些孩子,雖然他只是個“小小小小的學監,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但是他用不一般的愛心。信任。,理解和真誠改寫了孩子們灰色的記憶,留下了歡聲笑語。 如一縷陽光,春風化雨!
這部法國影片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純純的感動,更有太多心靈上太多的觸動,我們從孩子們的改變,孩子們踏上正途的那刻起,便對馬修這位失意的音樂家感到了敬佩,他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他把改變學生看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他讓這些本來不可收拾的孩子改造成了一個個有愛好,有志氣的人,讓他們都為馬修的付出而感動,直到最終,馬修被辭退時,他們在樓上關住了自己,他們寫下自己深深的祝福,他們在窗口揮舞自己的雙手,與他們的恩師做最后的道別。 而馬修揀起地上的紙片,慢慢看時,我是最感動的,其實,無論這個世界多么不樂觀,多么灰暗,其實一些也只是偽裝的,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明白感恩,人人都可體會別人對他們的仁慈與付出。
自己只是從這部樸實的影片中,讀懂了愛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