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觀后感600字
《活著》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命運在腦海深處層層涌現(xiàn),撞擊著藏在深處的靈魂,《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他們相互感激,同時也相互仇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活著觀后感6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著觀后感600字篇1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濕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么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xué)前、放學(xué)后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么孝順好學(xué)!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xiàn)實造成的吧!作為當(dāng)時的醫(y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nóng)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只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jīng)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nóng)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nóng)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nóng)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為什么要分等級?為什么法律上寫著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并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yīng)該向西方國家學(xué)習(xí)!
綜觀全文,當(dāng)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著!但它的活著比死更難,活著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為只要你活著就要承擔(dān)責(zé)任履行義務(wù),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說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么?而現(xiàn)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氣、才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于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zé)任與義務(wù)!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jīng)了那么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后,他學(xué)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么,不管脖子上套著什么,不管肩上負載著什么!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fā)生什么,都要堅強的————-活著!
活著觀后感600字篇2
余華的這本《活著》被幾個朋友推薦過了,不知道我是出于偏見還是什么,總覺得這本書大抵描寫的也是五六十年代農(nóng)村的故事,就像《白鹿原》,這類書大多稱之為名作,但我好像就是一個單純喜歡讀故事的人,喜歡高潮迭起、迂回曲折,對這類太深刻的作品反而是不大感冒的。和朋友聊起讀書,這本《活著》再次被提及,我想是應(yīng)該看看了,從下載下來到讀完,兩天時間,像著了迷似的,越讀越被深深的打動,越是停不下來。
一個人的一生裝進了一本僅僅幾百頁的書,沒有對人物心理濃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簡單的敘述。講的人娓娓道來,平靜的敘述,聽的人心里卻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靜,這大概就是余華的高明之處吧!福貴,又富又貴,多好的名字啊,這也是他的父母對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貴,可他的一生卻是潦倒窮困、厄運相隨。年少輕狂,仗著家里吃喝嫖賭,等到輸光家產(chǎn),父母離世才幡然醒悟,但覺悟、改變并沒有阻止厄運的腳步,在那個年代生活本就難以為繼,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又相繼離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著,他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與一頭老牛為伴,書中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活著不是為外在的事物而活著,而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活著,對福貴而言只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他的心經(jīng)歷太多苦難,已變得波瀾不驚,看透人生的磨難,才豁然開朗,才能夠平靜的敘述那些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安靜的度過人生的黃昏。
福貴的故事能夠打動人不是因為命運給了他接二連三的打擊,而是那種經(jīng)歷苦難、看破人生后的豁然開朗,親人離世、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這樣的故事并不離奇,但卻是異常痛苦的,當(dāng)親人相繼離開后,福貴大可以一死了之結(jié)束這悲劇痛苦的人生,可他沒有,他選擇接受,好好的活著,種種地、唱唱歌、和老牛說說話,他困苦的一生讓人感慨,但他平靜的講述才真的讓人心疼,真的打動人!現(xiàn)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著,縱容要承受眾多難以接受的痛苦,卻依然要堅韌、頑強,這大概就是生命的力量,活著的意義罷!PS:有的酒越品越香,有的書越讀越深刻,看來以后讀書得沉下去。
活著觀后感600字篇3
看完了余華的《活著》,不明白該怎樣去評價福貴這個人,說他不幸,他卻度過了最為漫長而黑暗的一夜,樂觀而堅強地活著;說他幸運,他又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jì)還大的病牛陪伴著。其實,福貴的人生代表了那個時代大部分中國人的命途:從身為地主的浮華到敗家后遭壓迫;從被國民黨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軍回家團聚;經(jīng)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大煉鋼鐵和____……
書中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此刻一向盤旋在我腦海中的是福貴的兒子有慶給鎮(zhèn)長的女兒獻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場景。我仿佛看到有慶嘴唇發(fā)烏,臉色鐵青地呢喃著頭暈,我仿佛觸摸到他想要抽出那被醫(yī)生死死握住的全是骨頭的手。我似乎就在那樣一個場景中,想要上去幫一把有慶,卻被什么阻擋著,只能眼睜睜看著,心發(fā)憷。其實有慶是不是代表著那個年代想要拯救中國的有志之士呢,他們一腔熱血被時代活活抽干,成為有權(quán)階級的美食。
畫面一轉(zhuǎn),是老人福貴和他的老牛福貴。我看到兩個福貴一樣黝黑的脊背在余暉中發(fā)光,聽到老人用渾濁的嗓音在空曠的田野間響起: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書以老人的敘述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聽者,坐在下午的山頭上,聽老人默默細數(shù)。正如作者所說,很少有人能這么詳細地講述自己的一生,我想這大概是因為福貴這大半輩子都用在回憶過去了,一個人守著7個人的人生,不斷在腦海中放映,無論巨細。就像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老人福貴“責(zé)罵”老牛福貴道:“這天有慶,家珍耕了2畝田,苦根還小,也耕了1畝田,你呢,我明白你年紀(jì)大了,也就不說出來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那里就只有一人一牛,哪兒來的那么多名字福貴得意地解釋說,:“如果它(牛)明白只有它在耕作,就會偷懶的。”呵,多么搞笑而憂傷的畫面,其實福貴和他的牛一樣,他們都假想著自己的親人還在,所以從來不曾忘記。
故事的最后,黃昏正在轉(zhuǎn)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jié)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tài),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會兒是少年時飛揚跋扈的少爺福貴,一會兒是得了軟骨癥不能干活而哭泣的家珍,一會兒又是餓的撐死的苦根。我仿佛是想要哭出來的,但卻又覺得連福貴自己都從未哭泣過,我又在那里流著誰的眼淚呢
原先,《活著》便是最好的幸運,亦是最大的勇氣。
活著觀后感600字篇4
今天上午,一口氣把作家余華的作品《活著》讀完,感觸很深,所以在這里跟大家聊聊,想了解下每個人的感受。
讀《活著》我?guī)锥嚷錅I,特別是兒子有慶的死,我淚流不止,心里堵的慌。
活佛
《活著》可以說是寫實主義的大悲劇,作家余華寫作樸實而簡潔,人物形象刻畫細膩,全篇布局別具匠心,展現(xiàn)了作家扎實的寫作功底。
值得喜歡文學(xué)的青年,好好品讀和感悟。好的作品,值得你去親自品讀和感悟,如果知道了劇情,就像知道人生的經(jīng)過和結(jié)局,人生就索然無味……
《活著》悲劇順序:
1紈绔子弟富貴,好色好賭,游手好閑,輸盡家產(chǎn),氣死老爹,富貴人生從高谷走向低谷(支撐他活著下去:任勞任怨的家珍,可愛的女兒鳳霞,溺愛自己的母親)
2家珍得了軟骨病癱瘓在床,兒子有慶獻血被抽死,對醫(yī)生的麻木無情冷漠,簡短數(shù)筆,刻畫的淋淋盡致。我個人認為此段是悲劇的高峰,因為我是幾度抽泣。
(人生大悲劇:終年喪獨生子,全家唯一的香火)
3女兒鳳霞生孩子大出血去世,媳婦家珍接著去世
(悲劇接著悲劇,中年喪女中年喪偶,此段是悲劇第二個高峰)
4女婿工地意外去世,接著外甥被豆子撐死(悲劇接著悲劇)
讀完后,讀者肯定會覺得,家人都離他而去,富貴這樣茍活著還有什么意義?
生活中,就有這樣的富貴,真真實實地活在哪里;也許,作家想表達的,沒有比富貴更悲慘的人吧?雖然這樣悲慘,可是富貴還是淡然坦然的活著
也許,生命真的沒有意思,唯一的意思就是你還活著吧!
正如,魯迅先生說的: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啦,就變有了路。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血淋淋的鮮血。
讀完《活著》,雖不明白活著的意思,你會有一種堅定活下去的信念。
活著觀后感600字篇5
電影里呈現(xiàn)的是一個家庭在一個時代里的生活,它闡述的是在解放時期,大躍進,最后到____。側(cè)面的體現(xiàn)出當(dāng)時的社會經(jīng)過這三個階段時的一面,而電影中主要就是講富貴一家在這4個階段中的艱苦歷程,始終就是為了“活著”。
電影中的富貴是一個嗜好賭博的人,不顧自己家庭,而他的妻子家珍也多次以離家出走來威脅富貴,希望能夠令他痛改前非,但是卻未得成效,富貴日復(fù)一日的賭博令得他負債累累,最后導(dǎo)致把自己的家產(chǎn)都輸了進去,父親因才此氣死。有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富貴是個不肖,而且沒有責(zé)任心的人。后來他拾起留下來的皮影,想到靠皮影戲謀生,便邀請了一些人開始了他謀生的路途,但是,恰巧一次的演出,國民黨的軍隊過來了,把富貴拉走,在軍隊里面干事,而他也遇上了一個人,他們成了共患難的好友——春生。他們在軍隊中談各自的思念,各自的前生,而在對話中也可以感覺的到富貴是有懺悔的心了,而這個時候的富貴可以說是在向著成熟前進,正在進行著蛻變,在這是他不在是麻木的活著。
有一次,中國共產(chǎn)黨軍隊出現(xiàn)了,國名黨的軍隊潰敗,富貴以及春生舉起雙手示意著頭像,到了解放軍的車上,他講述著自己為何在國名黨的軍隊中,最后,共產(chǎn)黨讓他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從此,他與春生就分離了。他回到了家中,家里的變化很大,然而,家庭不容許他的退縮,他成為了家庭的支柱。到了大躍進的時期,村長讓每家每戶把鋼鐵等都獻出來,而每家每戶都把自家的鍋,鏟都拿了出來,以捐多為榮。然而,家珍問了一句“鍋沒了,那我們吃什么?”而村長說的是有大鍋飯,全村人都一起吃,最初的時候可以說場面是宏大的,每家每戶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是到了后面,卻是一番悲傷的氣息,許多人都因此餓死。由此可見當(dāng)時的社會是多么的悲慘,雖然說出發(fā)點是好的,因為這是個社會主義的國家,都提倡共有,想要人人都得到滿足的東西。但是,當(dāng)時的人卻忽略了:如果人人都是那么想,人人都坐著等就可以吃飯的話,那么誰去勞動,誰提供糧食呢?就是因此導(dǎo)致了這場悲劇。
電影中還提到富貴在大煉鋼鐵的地方演皮影戲,而在那個時候,一輛解放車撞倒了他的孩子有慶,而駕駛員是春生,從此后,春生一直都是念念不忘此事。富貴也是盡量的忍住自己的悲傷情感,在這是我感覺到的是一個人活著,卻是要經(jīng)受那么多的痛苦。還有一個場景是,一個孕婦到了醫(yī)院中就要生孩子了,但是,當(dāng)時是沒有醫(yī)生的,富貴不容易的請了一個老醫(yī)生來,但是他卻是餓了幾天,最后他沒有幫到忙,反而是顧著吃饅頭。可見當(dāng)時的社會,連醫(yī)生都沒有,這樣的社會不是在前進而是在倒退。
電影的結(jié)尾,可以看到的是富貴一家就是這么悲痛的活著,就猶如當(dāng)時的社會這樣悲痛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