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的觀后感
長征路,是一次偉大的征程,它記錄了許許多多的悲喜,也見證了偉大的勝利。那時候的戰士們用鮮血染紅了戰旗,染紅了長征路,染紅了這片充滿滄桑的古老大地……長征,是我們永遠忘記不了的,也不能忘記的,這段歷史永遠活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那么你知道《紅軍長征》的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紅軍長征的觀后感,希望你喜歡。
紅軍長征的觀后感(篇1)
在戰爭中,一雙雙扯著親人衣襟的手,一雙雙渴望和平的眼睛,一聲聲哭泣號啕,一次次慘痛失敗,都向人們告戒著戰爭的危險性,戰爭好象是一包炸藥,隨時都可以爆發,可戰士門義無返顧地沖向沙場,因為,如果戰士門退卻了,他們的父母、兄弟、孩子、村民將陷入更深的苦難,如果他們退卻了,他們的餓同志已經流過的血就白流了,如果退卻了,他們剛剛燃燒起的理想將隨著生命消失而破滅。
當年長征,條件極其艱苦,爬雪山,過草地,遇沼澤,還有敵人的阻擊,都危及著紅軍戰士的生命,考驗著他們的意志,最后,紅軍戰士終于戰勝了難以想象的險阻,他們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靠的是全黨全民的堅強團結和軍民之間的大團結;靠的是紅軍戰士不屈不饒,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雄氣概。
有一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那就是寧可犧牲自我,也要去保全集體的團結精神!
沐浴著新世紀的陽光,歷史的重任將落在我們這一代少年的肩上,作為21世紀的我,一個小學生,深深的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祖國的繁榮昌盛,都是無數革命者用鮮血換來的,我們只有繼承和發揚這份精神,在學習上,不怕困難,永登高峰,使祖國更加強盛,才能無愧于革命先烈!
紅軍長征的觀后感(篇2)
每當讀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首詩時,我就會想起那二萬五千里的長征,在這么漫長的征途中,我們的紅軍戰士又經歷了何等的艱難困苦呢?紅軍戰士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一路上披荊斬棘,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完成了這一偉大壯舉。
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渡河,沼澤遍地的大草原,高聳入云的大雪山,戰士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為部隊探索出一條前進的道路。這不僅僅是一條前進的路,更是一條生命之路。遇到開闊美麗的草原,誰也沒想到這里面蘊藏著重重殺機。很多戰士就在這片草原上倒下了,再也沒有站起來。但其他戰士前赴后涌,沒有退縮。戰士們面對重重困難,前進前進再前進。
我讀了以后,非常欽佩紅軍的頑強意志和不畏艱險的精神。想想紅軍,現在我能做得只有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用科技強國,以人才壯國。我們不能在陶醉在祖先創造的業績中了,而要自強、自立,創造21世紀的偉業,這是要做到的,也是能做到!當然,這很困難,因為這需要頑強的拼搏精神。
我從《紅軍長征》書中收獲了堅強、智慧、自信、頑強、團結……那么,我們要將這些品德付諸于祖國的建設中去。我們的國家將成為世界上的強國,讓我們團結共助,書寫嶄新的歷史吧!
紅軍長征的觀后感(篇3)
長征,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它以它特有的魅力,在中國人心中產生無窮無盡的力量,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發向上。
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長征。1934年10月,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二萬萬里長征,歷時兩年零五天。流年似水,歲月如歌,轉眼間,八十多年過去了,但它卻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永恒的長征精神!
瀘定橋下水流湍急,波濤洶涌,敵人的槍彈更是密集如雨,殘忍瘋狂,但這并沒有使紅軍望而生畏,他們沒有退縮,沒有害怕,他們用鮮紅的血液染紅了一根又一根烏黑锃亮而又冰冷無比的鐵鏈,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便是前進,前進......
在廣袤無垠的草地上,面對腳下的泥濘,早已干癟的干糧包,以及隨時踏入沼澤喪生的危險,他們沒有畏懼,沒有退縮,他們抱著堅定的信念向前,向前......
血戰湘江,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越草地,巧奪金沙江,所有的艱難險阻在他們心中只不過"萬水千山若等"。他們與天斗,與地斗,與敵人斗,他們用他們那雙傷痕累累的雙腳走過漫漫征程,他們用他們那殘損的血肉之軀譜寫萬里長征的光輝歷史。他們想我們展現了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他們向我們展現了堅忍不拔,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他們還向我們展現了換位思考,甘于奉獻精神,這些就是長征精神。
即使長征早已過去多年,但是革命先驅們的精神卻深深地的銘刻在中華兒女心中。長征精神在人們心中形成了一座碑塔,一個等她,一面旗幟,它以它獨特的'魅力引導著我們奮發向上,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紅軍長征的觀后感(篇4)
紅軍,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他們的故事一直銘刻在人們的腦海中,其中最讓我感動的,那就是——紅軍長征的故事!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紅軍長征》。其中一系列的數字反映出了當年紅軍的艱辛,有這么一段話:紅軍長征途中,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路上一共368天,有15個整天用在大決戰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軍,18天用于夜行軍。長征路上,紅軍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華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軍74華里。路上共爬過18座山脈,其中5座終年積雪,渡過24條河流,經過11個省,占領過大小62個城市,突破了11個地方軍閥的封鎖包圍,通過6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紅一方面軍從瑞金出發到達陜北,平均每行進一公里,就有三四個紅軍戰士獻出生命。
紅軍在漫漫長征路上即使知道前方有千難萬險,也決不退縮,奮不顧身地英勇戰斗,直至奪取勝利!他們的目的是什么?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那百年戰亂的中國得到統一,讓中國徹底解放!
我感動紅軍的堅持不懈,更感動他們那不畏艱險,勇于犧牲的高貴精神。在我的學習生涯中,也遇到過許多困難,碰到過許多挫折,我要牢記紅軍長征的故事,不斷地鞭策自己,讓自己的學習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紅軍長征的觀后感(篇5)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我聽著這首歌,想起了紅軍在過草地、爬雪山的過程中,不因為自然的阻礙而終止前進道路的精神。
長征,不光是靠自己的雙腳從漫漫征途中走過來的老一輩人的驕傲,也是我們的驕傲,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它不僅載入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史冊,在世界史中,它同樣也是永遠不可忘記的重要一筆。
長征的開始,是被國民政府逼迫的。國民政府以各種各樣的襲擊,使我們的紅軍傷亡慘重。紅軍在長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對自然環境變化的考驗,更要防備國民政府和日本侵略者,使紅軍有了許多作戰經驗。特別是在面對著國民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圍剿”,紅軍立刻掉頭,于1935年3月21日至22日晨,神速地再次東渡赤水河。紅色政權巍然屹立在中華大地上,同國民政府政權對峙。他們強渡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后夾擊合圍的陰謀;飛奪瀘定橋,實現勝利的第一天。
最后紅軍長征于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束。紅軍長征的歷史事件,將會在中國歷史永遠保留著,中國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二萬五千里長征。它那傳奇式的犧牲和堅韌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賴以成功的基礎,它激勵著一個有13億人口的中國朝著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未來前進。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舉世無雙的壯舉,它像一條永遠銘刻在地球上的紅飄帶,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象征。
為了這心中永存的信念,紅軍克服重重困難,浴血奮戰。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紅軍才有了“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氣概!
此時,我感到了一種力量,一種因歷史而越發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謝那些長征中的先輩們,感謝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堅持到底,永恒的長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