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賽觀后感
主持人大賽已經舉辦了六屆了,可以說是中央電視臺選拔人才的最高級別的比賽了,縱觀這六屆以來,從中也會發現中國電視發展的演變,和對主持人的要求的不斷變化。而這第六屆也有它自己的特點和時代所賦予的新的氣息。那么你知道主持人大賽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主持人大賽觀后感,希望你喜歡。
主持人大賽觀后感(篇1)
俞熙雯,江蘇蘇州出生的小姑娘,畢業于浙江傳媒學院。在主持人大賽中已經進入決賽第二階段第二場晉級選手。
主持人大賽選手俞熙雯,一定是神仙下凡了,美到不能用言語表達。俞熙雯初中就讀于蘇州市胥江實驗中學校,高中考入蘇州市第六中學校。
就在20__年5月4日,俞熙雯在《我們都是追夢人——20__“五月的鮮花”全國大中學生文藝會演》擔任學生主持人,可見他也是剛剛畢業,長相甜美的她作為職場新人能夠進入知名電視臺做主播也是非常優秀的。
她在參加雛鳳清音鋒芒初現、厚積薄發神仙打架的20__主持人大賽之前,就已經在第五屆“未來金話筒”大學組全國總決賽獲得季軍。
俞熙雯再次晉級,表現沒有首輪好,但青春活力很加分。央視主持人大賽第二賽段第二場比賽精彩不斷,文藝賽道的三朵金花比拼充滿戲劇性,22歲的浙江傳媒學院畢業生俞熙雯發揮更搶眼,戰勝了22歲的上海師范大學大四學生李爽。
俞熙雯暖場的時候發揮得很好,連董卿都有些驚訝。
主持人大賽觀后感(篇2)
今天我看了主持人大賽的復賽現場,我發現每位選手的參賽水平都很高,表現都很驚艷,讓人敬佩!
復賽的題目是三分鐘的經典欄目即興考核,每位選手都抽到了我們熟悉的各類節目,不同節目類型,不僅考驗選手的知識儲備和文學功底,更考驗選手的臨場反應,邏輯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其中,新聞類節目中,五號選手馮碩主持的《感動中國》,他巧妙地把出題嘉賓給出的屠呦呦和蘭小草兩個人物串聯起來,一個如雷貫耳,一個默默無聞,但共同點就是奉獻,結尾的評價部分讓選手的才華鋒芒畢露,讓評委無可挑剔!
一位選手能有如此深的文學功底,一定是經過了幾十年的默默付出,訓練文筆與思路,才能在某一時刻綻放。如這位名叫馮碩的選手,他把自己幾十年來的積累在舞臺上展現,才取得幾近完美的成果,簡直就是滿分作文的范兒,而作為普通人,我們應該多掌握知識,多讀書,關心社會,幾十年磨一劍才能讓自己在未來綻放!
通過這次觀看,我收獲了很多,我希望下一次主持人大賽還能給我更多的驚喜與收獲!
主持人大賽觀后感(篇3)
20__年央視主持人大賽第三輪9進6的文藝類專場,成功晉級總決賽的6位選手,被網友分成了2大派系,實力派是蔡紫、李七月、尹頌,3位年輕派是張舒越、依利米努爾·艾麥爾江(小米)、李莎旻子。所謂實力派就是一路走來,在主持人大賽的舞臺得分與表現相匹配的選手,年輕派當然是分數有爭議的選手。
年輕派的3位選手張舒越、小米、李莎旻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年輕、漂亮、有氣質,這3位幾乎每一輪比賽結果一出來,就會引起不小的爭議,還被網友調侃成了保送派。大家紛紛不理解,既然是主持人大賽,為什么不是比業務能力,而是間接辦成了“選美大賽”。
第三輪文藝類專場,李莎旻子和張舒越又在爭議中晉級總決賽了,小米還意外沖到了第一名,那就具體看看3位的實際表現是不是真的與高評分嚴重不符?
張舒越總分96.084分,專業評審團96.133,在線大眾評審團96.009
李莎旻子總分96.208,專業評審團96.033,在線大眾評審團96.471
小米總分96.672,專業評審團96.967,在線大眾評審團96.230
首先是張舒越,張舒越這次是到采訪內蒙古草原上的烏蘭牧騎文藝宣傳隊。如果說前兩輪張舒越只讓我們看到了一副漂亮的外表,那這一輪她的進步非常明顯。首先從形象上來了一個大轉彎,頭發扎起來突破了大型晚會的華麗風格。經過900公里翻山越嶺,72小時戈壁跋涉,用95后的滿腔熱情與采訪嘉賓相處了三天。張舒越對烏蘭牧騎精神所呈現出的獨到見解也得到了董卿的肯定。
李莎旻子背上吉他來到了馬蘭村,走進一群大山中的孩子和村里唯一的音樂老師。李莎旻子與孩子們一起上音樂課,陪孩子們彈吉他唱歌,還為孩子們舉辦了一場“不完美”的篝火晚會。這段采訪,讓康輝感慨“我感受到了你的一種真”;她清新的打扮也得到董卿的肯定:“敢于穿著平底鞋、白球鞋主持的女生都是很有勇氣的,這身打扮正是出于對節目的理解!”
小米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新疆且末縣,采訪了一群“小紅柳”和一位支教老師,也是在講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從沙漠中走出的“小紅柳”,小米用微笑和眼淚記錄下,老師和孩子們的夢想,真情的講述令全場評委和觀眾都熱淚盈眶。對于主持人來說,講好故事并不容易,講出觸動人心的真實故事更難。康輝對小米的講述感慨不已:“小米每一次都是真的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真情去表達。”
張舒越、李莎旻子、小米在第三輪中,看似完美的表象下,其實也有各自不同的問題。張舒越雖然有進步,但感覺這個題材沒有特別觸動人心。李莎旻子被指手部動作過多,好在氣質清新,小米雖然勵志但選題重復。
尤其是面對176cm大高個的張舒越,評審之一的陳臨春直說:張舒越應該說是目前為止本賽段最年輕的一位選手,雖然還有一些青澀,但是有氣質、雍容大方、有潛質,很適合主持一些綜藝晚會。
其實,文藝類節目的主持人選拔,注重選手的綜合素質,通過形象、氣質、潛力、實力等多方面來衡量。如今央視的綜藝主持人隊伍,迫切需要培養一批新生代主持人,年輕漂亮的選手就成了香餑餑。李莎旻子、小米、張舒越站在舞臺上確實很打眼,雖然青澀但有培養價值,可塑性強,說“明日之星”一點不為過。
主持人大賽觀后感(篇4)
上周六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__主持人大賽》著實讓觀眾見識了一場“神仙打架”。無論選手、評委還是點評嘉賓,都代表了當今中國主持界的最高水準。賽況緊張激烈也伴有輕松一刻,康輝和撒貝寧互相調侃逗趣,康輝糾正撒貝寧口中的大眾流行語“懟”,其實應該讀四聲“對”音,還提醒他按央視規定,讀錯一個字要被罰200塊。
還是熟悉的央視味道。比起各類娛樂選秀,央視大賽向來干凈利索,不玩滿屏的花字,沒完沒了的重復閃回。整場大賽95分鐘開門見山,連選手背景介紹都省了;3分鐘自我展示和90秒即興考核,高手過招是纖毫之爭,選手每一秒都在展現臺風、反應、言語組織能力和現場感染力;結束時晉級的六位站一排來個集體大合影。全程不煽情、不渲染,沒一句廢話。
評委方面是專業性和大眾性的全方位覆蓋。演播室評委席上就座的,要么是前春晚導演陳臨春這樣的業務領導,要么是臺里負責主持人日常培訓的幕后專家,還有敬一丹這樣的業界前輩。此外,央視還突破性地將AI技術與電視節目深度結合,面向全國招募的數千位大眾評審,經過3D形象模擬,制作出與真人相似度極高的虛擬形象出現在現場鏡頭里。這樣,大眾評審即使人在千里之外,也能如在現場一般參與打分、評價。
很多娛樂類選秀會讓觀眾分不清,到底是看嘉賓耍寶還是看選手表演,但這個問題在“神仙”賽場上不存在。評委和嘉賓的專業水準使之無須再用力扮演“專業”,所以他們的評語大都言簡意賅、一語中的,不會越界搶選手風頭。大賽主持人是總能娛樂得很得體的撒貝寧,康輝、董卿分別作為新聞類和文藝類點評嘉賓。
最讓觀眾驚艷的選手李莎旻子也成了最富爭議的選手,“李莎旻子晉級”上了熱搜。李莎旻子是湖南衛視的一名90后主持人,參與過《20__超級女聲》《我是歌手》等熱門綜藝節目,此外她還出單曲、拍電視劇。一身打扮更像文藝女青年,在全場西裝革履的主持人中顯得很特別。她的臺風也與眾不同,將《哪吒之魔童降世》導演餃子的故事很熱血地報道出來,盡管康輝夸她會發光,董卿贊她的節奏感是完美的,幾乎做到了零誤差,但網上也有另一種截然相反的意見,認為她更像是從《我是演說家》節目里穿越過來的。尤其當另一位表現出色的選手遲茜以微弱分差被淘汰后,對李莎旻子晉級的爭議迅速成為當晚微博上的熱搜話題。
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撒貝寧的幽默和康輝的反差萌。撒貝寧用時下流行語稱康輝為“當代懟言大師”,康輝憨憨的,也不辯駁,低頭一笑,直接糾正了撒貝寧的錯誤讀音:這個我們都念三聲的“懟”字,在《新華字典》里的拼音為duì,兩人一個含蓄著內心得意,一個被噎得啞口無言,馬上就有網友提議:“今年春晚讓倆人來段相聲吧。
主持人大賽觀后感(篇5)
前幾日觀看了20__主持人大賽后,頗有感觸。
主持人大賽是比拼選手主持功力和文字組織能力,由專業評審和大眾評審打分進行不斷淘汰和最終產生冠軍的比賽類節目。比賽方式一般是即興主持,即根據材料進行主持。我看著各路選手紛紛上臺,真可謂是“神仙打架”,各顯神通。在欣賞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這不就是我們考場的材料作文嗎?想到這,我立刻認認真真地看起來,逐漸從中學到一些寫作技巧。
首先要緊扣材料提煉中心詞。通過觀察,我發現每一位選手都會圍繞一個詞語展開論述主持。如新聞類選手王嘉寧在經典節目《環球瞭望》考核中,通過對材料的迅速考察,發現兩則材料的共同點:英國姑娘鄧扶霞和中國奶奶徐秀珍都為了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打開了一扇門,于是王嘉寧提煉出“中國文化”這個關鍵詞,展開講述。
其次要巧妙運用過渡句。我很早就知道過渡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可我一直覺得這沒有什么值得重視的,直到看了選手的主持文稿,我才發現過渡句真的非常重要。以文藝類選手蔡紫為例:她在即興考核中圍繞“夢想”講述了“油條哥”劉洪安和姜淑梅奶奶的故事。蔡紫巧妙地抓住兩人間年齡的差距,在講完劉洪安的故事后,她說:“夢想,難道只屬于年/輕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追夢人,永遠是年輕的。”有了這個過渡句,材料間的銜接就非常自然和流暢了。
當然還要善“抓”會“放”取信息。當我們在考場上時,面對撲面而來的信息、材料,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是有用的,但是,我們還是要在確定中心立意后,找出哪些材料信息是最有用的。新聞類選手董星辰在經典節目《時代楷模發布廳》考核后,康輝點評時建議他一手“抓”,一手“放”。“一定要有選擇,而且舍得去放棄”,康輝如是說。
最后要細致表達真情感。看了這么多期節目,我也找到了我非常喜歡的一位選手——李七月。在“走出去”的環節中,她采訪的是一位在上一屆比賽中她采訪過的老郵遞員曹正富。李七月去了河北蔚縣,再次找到了曹師傅,跟著他走了一天步班投遞路,明白了這份職業的艱辛。她溫情沉穩的講述背后讓我看到了平凡職業的偉大。李七月通過實地考察,將自己最真實的感受講給我們聽,呈現的感情更加飽滿。我們學生寫作文也是一樣,親身經歷的事寫出來更具真情實感、引人入勝。
主持人大賽教給我的寫作技巧還有很多,不一而足。而且每一場比賽中呈現的寫作技巧都讓我醍醐灌頂,耳目一新。那么,對我來說,現在要做的就是:努力沉淀,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