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起手來第一季觀后感
《舉起手來》這部電影入木三分的夸張把敵人的愚蠢放大到了極點,放聲大笑的同時更明白了是非美丑,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我們要正視戰爭,回歸和平。那么你知道《舉起手來》的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舉起手來第一季觀后感,希望你喜歡。
舉起手來第一季觀后感(篇1)
“呵呵”“嘻嘻”“哈哈”從六年級二班里傳來的陣陣歡笑聲,響徹了整個教室。知道我們在干什么嗎?我們在看一部愛國喜劇影片《舉起手來》!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郭大叔趕著裝國寶金菩薩的驢車,在運回村的途中陰差陽錯的救了女大學生,卻因此未能趕在鬼子之前藏好國寶,當鬼子們苦苦尋找寶物時,村民們和八路軍聯合。同鬼子們展開了一場生死搏斗,取得了最終得勝利。
《舉起手來》用搞笑的方式來為我們中國人出了一口惡氣。讓我感動的是影片的最后的一個場景,當美麗的晚霞映滿了整片天空,當太陽漸漸向西落下時,在天的那邊突然傳來一聲:“舉起手來!”在山的頂端,潘長江飾演的日本太君緩緩將手舉了起來。這時,電影結束了,我卻還沉浸在其中。不僅是這部抗日戰爭題材的影片帶有濃厚的喜劇風味,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抗日戰士和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靠智慧和團結戰勝了日本侵略者。現在回首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再看看今天繁榮昌盛的中國。我想: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先輩們付出了多少鮮血和生命啊!做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擁有很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我們應該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用我們努力的學習、用我們優良的品質、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舉起手來第一季觀后感(篇2)
今日我看了一場關于抗日戰爭時代的喜劇電影,名叫《舉起手來》。影片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保護從日軍手里奪回來的國寶,村民們和八路軍聯合同鬼子們展開了一場生死搏斗,與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最終安全地將國寶運送出日本鬼子侵占的石橋村。
其中有一段令人捧腹大笑:由于日本兵搜不到金佛,企圖將出村的唯一一座石橋炸毀,然后再在村里慢慢搜查。當日本兵點燃導火線,正在洋洋得意時,村民的驢慢悠悠地走上石橋,一泡尿澆滅了導火線,并夸張的咧著大嘴狂笑,令日本鬼子再也笑不出來了。
在片尾,一位幸存的日本兵蹣跚著走上山頭,看著落日發呆,從遠處傳來一句剛勁有力的話:“舉起手來!”被嚇呆了的日本兵緩緩地把手舉了起來……這一幕不正證明了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人民舉手投降了嗎?影片看完了,可是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靜,一方面我祈禱和平,讓戰爭遠離人類;另一方面我明白僅有國家富強才不會受人欺負。我們此刻完美生活,是許多英雄用自我的生命換回來的,我們有很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我們應當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努力的學習,強身健體,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讓我們國家變得越來越富強。
舉起手來第一季觀后感(篇3)
今天,我們去電影院觀看電影舉起手來。影片講述了八路軍智斗日本鬼子的故事。最令我佩服的是電影里的兩個小男孩。
兩個小男孩可聰明啦,他們趁日本鬼子去找水時把他們車子的一個輪胎拆了下來,鬼子剛開出一點點,車子就爆炸了;他們又指引日本鬼子去找到那個里面有炸彈的西瓜,鬼子的隊長在切西瓜時就被炸死了。他們還把日本鬼子喝的水里改為他們的尿和一只癩蛤蟆,一個長著羅圈腿的鬼子喝了后嘴巴里總是“呱呱”的叫著,并且,還把他們吃的面條變成了豬食。兩個小男孩又把鬼子喝的白酒換成了汽油,趁鬼子喝所謂的“白酒”時把一根蠟燭用彈弓射進了他的嘴巴里,從那以后,“噴火鬼子”的嘴巴里就不停地噴出火來,害得在他旁邊的鬼子嚇得都趴在了地上,有的甚至還四處亂竄,使他發瘋似的不去找八路軍了,而是象著了魔似的不停地追那些逃走的鬼子,引得我們哈哈大笑。
看了這個電影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八路軍有多么勇敢、機智,而那么日本鬼子又是那樣的愚蠢不堪。也讓我深深的知道,一個國家要不受外來侵略者的欺辱,我們自己首先要強盛起來,團結起來。我望著自己胸前的紅領巾,立志要銘記這段歷史,好好學習,將來保衛好自己的祖國,決不讓外來者再來入侵我們的國家。
舉起手來第一季觀后感(篇4)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部電影舉起手來。這部電影猶如解暑的冰淇淋,讓人身心為之清爽。這是一部以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為題材的戰爭喜劇電影,情節很簡單。故事的緣起是由保護國寶—— 一尊金身菩薩開始的,一位中國農民(郭大叔)和一隊鬼子兵展開了斗智斗勇的周旋戰斗。最后敵人嚴重受挫,八路軍和老百姓取得了勝利。 其中,令我特別敬佩的人還是要屬郭大叔了。
郭大叔面對日寇的槍口機智勇敢,臨危不懼,與敵人展開殊死的搏斗。他一邊唱著陜北民歌,一邊手持木棒與敵人進行較量。日寇被郭大叔的歌聲所吸引,握在手里的武器,也放松了下來。原來,郭大叔的褲腰上系著一枚炸彈想要炸死日寇們,可是,過了許久那炸彈都沒有爆炸。最后,郭大叔被日寇捉了去。日寇們把郭大叔綁在樹上,還用汽油潑在他身上,問他金佛的下落。郭大叔卻仍然昂著頭,挺著胸,怒視著日寇。日寇的首領生氣極了,命人把郭大叔放進窯洞里面用火燒,用煙熏,想活活燒死郭大叔。郭大叔站在里面大聲嚎叫:“你們這些強盜,遲早會遭報應的!會遭報應的!……”
最終,郭大叔被兩個兒童團的小嘎子從地下通道救了出來。郭大叔逃出磚窯后,仍然堅持與日寇在村莊周旋,利用收繳日寇的手榴彈打擊敵人,炸得敵人四分五裂。郭大叔這種英勇頑強的精神深深地觸動了我。 影片中還有兩個逗人喜愛的六、七歲的娃娃兵,他們雖然年幼,但是,也參加到了抗日救國的戰斗中。他們鉆在樹杈上觀察日寇的一舉一動,他們將日寇酒瓶子里的燒酒偷偷地換成汽油。當日寇把汽油當酒喝時,躲在樹林中的小嘎子用彈弓做火種,射到了日寇的口中,火焰燃燒,燒得敵人滿地打滾。看到這兒,我不禁大笑起來,笑日寇的狼狽,笑小嘎子們的聰明才智。
另外,那位貫穿全片的線索人物——一位弱不禁風的女大學生也成長為為保護重要情報而奮不顧身,能端起機槍橫掃敵人的堅強戰士;兩位白發蒼蒼的七十多歲的老奶奶年老志不移,也參加到抗戰一線的隊伍中,當她們看到日寇路經自家門前時,就端起裝滿玉米粒的簸箕,朝日寇經過的路上灑去…… 這部影片在中國軍民保護國寶的情節發展中加上大膽的夸張,在陰錯陽差中使日本鬼子丑態百出,讓所有觀看此片的中國人都能大出一口胸中惡氣。影片雖然很搞笑,卻反映了當時中華兒女全面抗戰的英勇壯舉,當時日寇被打的狼狽樣被宣泄得淋漓盡致!
舉起手來第一季觀后感(篇5)
當美麗的晚霞映滿了整片天空,當太陽漸漸向西落下時,在天的那邊突然傳來一聲:“舉起手來!”在山的頂端,有個人緩緩將手舉了起來。這時,《舉起手來》也將至結束,我卻還沉浸在其中。不僅是這部抗日戰爭題材的影片帶有濃厚的喜劇風味,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抗日戰士和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靠智慧和團結在一起的心抗擊了日本侵略者。精彩的每一幕深深地扎進了我的心里,難以平復。
三個八路軍在火車上以微薄的力量抗擊幾十個日本鬼子和一架日本戰斗機。他們用幾把槍和他們的機智勇敢,就將阻礙他們的日本鬼子一一擊退。當那架戰斗機在天空中對著火車頭掃射時,我得心不免有些緊張,會不會打到火車頭?會不會引起爆炸?八路軍會不會就這樣犧牲?日本鬼子會不會搶走國寶?一個個問題都是那么扣人心弦。但當那架戰斗機僅僅八路軍用機關槍打落時,我松了一口氣,同時也暗暗喝彩:“中國人好樣的!”
最痛快不已的一刻
女大學生誤將豬食當作飯盛給日本鬼子,兩個機智的小男孩把自己身上那帶有腥味的水和癩蛤蟆裝進了鬼子們的水壺里。當看到日本鬼子吃著老百姓們為他們“精心”準備的這些食物時,全場的同學都大笑起來,笑得那么的痛快過癮。我還隱約聽有同學說道:“日本鬼子就是應該吃豬屎。我們中國的豬也比這些可惡的日本鬼子強。”真棒!相信如果我們這群孩子生在那個年代里,也一定會用我們的聰明智慧來對抗日本鬼子的侵犯。“中國人好樣的!中國的娃娃頭也不賴!”
最振奮人心的一刻
當那塊藏在西瓜中的炸彈爆炸時,當那個進入這個村莊的日本鬼子的隊長被炸得粉身碎骨時,當這支日本鬼子軍被打得七零八落、四分五裂瓦時,我笑了,十分振奮地笑了,中國人不可能被威脅的,我們會奮起反抗,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信念,就是日本鬼子會在我們國土上雙手舉起手投降,然后像老鼠一樣灰溜溜地逃出我們神圣的領土。“我們生長在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如果誰要強占去,我們就和他拼到底。”有許許多多的讓我們中國人為之喝彩的一刻,那是難以用手中的筆和語言所形容的。孩子們露出了無憂的笑容;老奶奶露出了信欣喜的笑容;廣大群眾露出了勝利的笑容。歌聲回蕩在山谷,笑臉映紅了天邊。
“日本鬼子,舉起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