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瘋狂石頭人觀后感500字
一塊價值不菲的翡翠寶石,冥冥中維系著幾個人物的命運。可以說,《瘋狂的石頭》在眼下的國內票房市場上,真的閃動著翡翠般的驚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瘋狂石頭人觀后感500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生瘋狂石頭人觀后感500字篇1
今天晚上在中央六臺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瘋狂的石頭》,感覺這是一部多年來為數不多的優質電影,特推薦給大家看看!
影片故事講得是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在廠房搬遷時發現了翡翠玉石,由此廠長想靠這塊石頭進行旅游開發轉型,因這塊石頭引來來個各方勢力的覬覦,最終各方勢力進行火拼以后,這塊石頭終于落在好人(包哥女友手里)手里!整部電影都圍繞這這塊石頭開展,有較量,有搞笑,有心酸等交織在一起,每一個人物都有著鮮明的特點,這也是這部電影成就很多人的原因。這部電影中的演員絕大部分靠這部電影火了起來,比如黃渤,徐崢,劉樺,王迅和彭波以及導演寧浩等。縱觀中國電影幾十年一下子捧出那么多知名演員確實為數不多的!
但是這一切要感謝劉德華和寧浩,沒有劉德華的投資,相信這部電影會晚幾年問世,大家都知道劉德華先生不只是一代巨星同時也是個成功的商人;沒有寧浩的好劇本和導演,也不會有那么多經典的臺詞!聽說還有一段軼事,劉德華在內地宣傳電影時曾經說過他們其實已經關注寧浩很久了,覺得這個劇本寫得不錯。據聽說當時寧浩向劉德華要600萬,而劉德華跟他說我現在有很多電影在拍攝就只有300萬,如果你不愿意我就不投資了!但是寧浩說300萬拍不了《瘋狂的鉆石》,最多能拍出個石頭了!后來名字的真的改成《瘋狂的石頭》!
最后,寧浩導演很好的運用這筆錢拍出了這部經典電影,我們應該衷心感謝寧浩導演和劉德華先生的付出,當然這部電影也讓他們名利雙收,也是一部有票房又叫座的電影!
小學生瘋狂石頭人觀后感500字篇2
今天終于看完了《瘋狂的石頭》這部電影,總的感覺——有點意思、沒有意義。
剛剛讀過的一篇文章:《當垃圾被擺上圣殿的貢臺》
從前有個饅頭掀起過一陣旋風,如今一塊石頭激起層層波浪。一些小人物鬧出了大動靜,一個小制作狂斂了1400萬票房。當垃圾被擺上圣殿的貢臺,誰是最大的受益者?誰又是最大的受害者?聰明的人們,你們的智慧應該給出最明智的答案。
在我沒有觀看《瘋狂的石頭》前,我始終保持著必要的沉默,滿眼盡是吹鼓手們卑鄙的精彩的陳詞濫調。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真不愧是名言。一些捧臭腳之人的追捧,嚴重誘騙了像我一樣善良且容易相信他人的人們。善良人們的人民幣墊高了“石頭”的虛高身價。這讓我想起了那個靠賣增高鞋墊發家致富的家伙。“石頭”和那個家伙如出一轍。
說句良心話。一個低成本的電影能做到如此程度,已經很不容易了。對于這樣的小成本制作,我們應該鼓勵,應當給他們浮出水面的機會。至于1400萬票房有多少水分,這里面有多少人是被誘導觀看的,暫且不管。看題目貌似我批判電影制作。其實不是,我無意批判電影本身有多么垃圾。我旨在提醒花錢看電影的人,不能少了一個最基本的是非判斷。畢竟我們是消費者。不能炒作者說好,所有的人跟著說好,就像對待《無極》的態度一樣,幾乎所有的人都對這位美籍華人導演舉起了大棒。誠如這塊“瘋狂的石頭”。太多的人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面對這塊瘋狂的、惡俗的“石頭”,觀眾的瘋狂的、惡俗的心態被凸顯出來。如果把“石頭”當作一部喜劇片消遣一下,未嘗不可,但要給它冠以多么值得國人驕傲的榮譽和大書特寫一番贊美詩,我想,“石頭”的制造者們是不敢消受的。這好比就是幾個學生鼓搗的一部畢業作品,不曾想,天上掉餡餅,遇到了一批商業大師,就這樣,在商業大師的商業作用下,這生意做大了,賺大了。無非就是這樣。那些言必蓋·里奇云云者,多虧沒把整個電影工業的給塞進來。慶幸慶幸。
我雖然掏錢觀看了“石頭”,但并不想做一篇油腔滑調的影評。更不針對影片本身。這里,只談這部電影所引發的現象。
這幾年,中國電影人出現了階段性的迷茫。但凡能弄到錢的中國大導演都費盡心思地拍所謂的“中國大片”,目標和眼光直指國際電影最高榮譽奧斯卡;弄不到錢的導演只好自慰般地搞點小制作小成本電影,明明是幾十萬的成本,還不好意思說出來,總是標榜上百萬,而絕大多數小制作小成本電影連在國內小范圍放映都很難,很多小成本電影不得不在廣電總局的電影庫房里壽終正寢。
--年,我曾專訪“第六代”著名電影導演王小帥。作為導演,王小帥也有很多困惑的地方。投資方的問題、劇本的問題、演員的問題、發行的問題等等。--年由他執導并獲得第58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獎的《青紅》,也是在資金極其緊張甚至近乎停頓的狀態下拍攝完成的。如果該片不是在國際上獲了獎,能不能公映都是個問題。
這年頭,咱們為電信做的貢獻太多了,為電影做的貢獻太少了。以至于,有想法的導演沒錢拍電影,即便是拍了有想法的電影卻難以公映,而有錢的導演沒想法,他們的想法往往是如何燒錢,如何玩“個性”,咱老百姓越是看不懂的電影他們就越覺得“夠個性”。
前車已有《無極》,后事跟上來的有《夜宴》和《滿城盡戴黃金甲》。好萊塢賣弄特技到了巔峰,中國電影還要從小學生做起嗎?
對于電影,我們應該持有一個基本態度,那就是合理批判。特別是很多中國電影人要么夜郎自大,要么太過于鄙薄,只知道一味迎合好萊塢的口味,打造所謂“中國大片”,有人就說,這好比-o的瓶子裝上了二鍋頭,糊弄了大多數電影觀眾的胃口。觀眾是那么好糊弄的嗎?這不是電影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雖然,電影的高票房并不是衡量電影優劣的唯一標準,但是,沒有票房的電影其意義何在呢?僅僅自娛自樂嗎?但愿有更多的電影人立足于中華民族之根本,拍出更多更符合中華民族特色的電影,走出一條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電影之路來。
看《瘋狂的石頭》,我是如此的熱愛這部電影,這部小成本制作的電影有很多新意和獨特的想法。還有那么多經典臺詞。雖然它里面一些東西都是改編經典電影,比如那個廠長的犬子對美眉表白的臺詞近似于《小兵的故事》開場白。但是一點不防礙我對它的熱愛。
那個保衛科長是正直的,善良的。廠長將廠子賣掉之后他的言辭就將內心一切表達,識時務者為俊杰,他不是不明白,可是他的血性和信念注定他是條好漢。看他憤然而出,就替他悲哀。一事能狂便少年,他有一顆少年心,他的身上有許多其他人沒有的東西。那些東西那么的可貴。
至于里面的其他人:真的是這個社會各種類型的壞人的折射與反光。從老謀深算的廠長到游手好閑的公子,無惡不作的首領,鹵莽呆板的幫兇,還有那個臭名昭著的大盜,包括風流成性的女子等無數人,都能給人留下強烈的印象。
瘋狂的石頭?石頭真的瘋狂么?那塊翡翠價值千金。本來可以改變某些人的命運,比如工廠二百多人的生計問題。這也是保衛科長深深信仰并為之戰斗的。可惜,卻真正的改變了另外一些人的命運,甚至決定了他們的生死,不如說瘋狂的人性。由寶物反映人性的善惡。由一塊翡翠折射出人性的貪婪,欲望,拜金,享樂等。
我不知道這部片子廣大網民們怎么給它定義的,喜劇片?其實它是一部黑色幽默片,讓我們開心的笑過之后,引發更多更深更廣的思考。其中有些東西對人性的尖銳抨擊令人拍案叫絕。斯賓諾莎有句話:不要哭,不要笑,只要理解。我覺得這句話很適合這部電影。
小學生瘋狂石頭人觀后感500字篇3
看完《瘋狂的石頭》后,可能很多人覺得情節很熟悉,感覺在哪里看過一樣,的確,寧浩的這部電影,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配樂、兩伙盜賊的人物安排等,都非常類似經典喜劇《兩桿大煙槍》。一個是偷兩桿古董槍,一個是偷翡翠寶石,一個是為了還賭債,一個是為了還車燈,同樣是兩伙不同路的賊相遇撞出火花,同樣最后誰也沒有真正擁有想要追求的寶貝,還有一些蒙太奇的運用也非常相似,可以說故事線路基本與《兩桿大煙槍》相符,再加上一些人物的渲染,細節的安排調動,也就成為了一部外國式的中國電影。那么,這部電影是抄襲嗎?它的價值難道蕩然無存了嗎?不,不是。很多網友借這個緣由評論《瘋狂的石頭》只是一部抄襲的搞笑劇,其實,這是一個西式中國電影的借鑒成功實例,是一個中國喜劇電影開啟新紀元的里程豐碑。
導演寧浩,的確是一個非常善于向西方取經的人。從這部《瘋狂的石頭》到去年的中國公路片《無人區》,他都是一個喜歡中西合璧的導演,很多人說,這是混搭,這是盲目,但是,我們要考慮到的是,中國電影起步較西方晚,從邵逸夫時便有了效仿西方打造“中國好萊塢”的先例,借鑒只要手法合適,我想這會比閉門造車更加有利。我們不能說寧浩的《瘋狂的石頭》完全是效仿《大煙槍》,他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元素,自己的想法與新意,他能夠運用西方手法成功地造就出這個中國喜劇的里程碑,那么他也一定是下了大功夫的。從影片里,我們就可以看出導演演員的真正努力,寧浩不只是效仿了西方電影,他更加在影片里加入了眾多的中國元素,使電影實實在在成為了一部很有內涵的黑色幽默片。電影里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它不僅是一部幽默片,它的一些細節,導演埋下的一些伏筆,都實實在在的成為它成功的重要因素。
它成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影片內容非常接地氣,整部電影敘事樸實直白,雖然是藝術電影,但沒有任何故做高貴或故作深奧的藝術脾性,人物情節貼近生活,很容易讓觀影的普通人群產生共鳴,故事線條清晰緊湊,有條有理,沒有故弄玄虛的嫌疑,比如片中有三處多線性敘事,一個是可樂打中擋風玻璃引起的連環禍事,一個是黑皮和小軍第一次偷翡翠差點被抓的情節,還有一個是道哥騎著摩托車搶老包的背包,都采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把同一時間在不同空間發生的兩種動作交叉剪接,構成緊張的氣氛和強烈的節奏感,從不同角度共同解釋了事情發生的前因后果,使觀眾更加清楚容易的了解到故事的脈絡,非常清晰緊湊,沒有半絲拖沓。影片里的對白用的幾乎都是方言,天津話,重慶話,香港普通話,簡直是方言大雜燴,這是否有可能像李安說的一樣,是寧浩對統一地方語言的一種暗喻反抗呢?不得而知,我們只是知道,我們身邊的人們,很少有人是日常生活中講普通話的,這便又體現出了電影的接地氣,接近老百姓的特點,而且方言有它也有方言獨特的感覺,有時方言對白會使一些語句笑點頗高,“我頂你個肺”這句話,當時也一定風靡一時,劇本對白的笑點,也正是提高低成本喜劇質量的關鍵所在,例如《愛情公寓》便是靠對白成功的喜劇之一。
還有里面一些頗具自身特色的飽滿人物形象,也為電影加分不少,比如盜賊頭目道哥,他是一個盜賊,但他卻擁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較高的文化水平,比如從他嘴里說出的“窺淫癖”“小不忍則亂大謀”,還有天真地為女友劈腿而打電話給律師,在澡堂里流著淚感嘆“世道變了”等一些行為,都讓觀眾覺得滑稽到意想不到,這不是一個毛賊該有的行為,這些行為使得這個角色變得更加豐富有趣,更加真實可愛,再加上本來這個電影故事情節很有看點,劇本自身夠硬,導致這部小投資電影,并沒有拍出小家子氣的感覺來,所以好的劇本便是支撐小投資電影的硬件。
《瘋狂的石頭》取得成功除了是因為它“瘋狂”的蒙太奇,還因為它反映出很多中國的社會現實。比如在纜車上謝小盟說“子宮”和三寶翻陽臺開門時,都有一個婦女不屑地說“流氓”,這體現出中國社會人們依然存在著殘留的傳統保的思想。“子宮”本是一個人類生殖器官的專業名詞,但在傳統中國人心中,那就是流氓詞匯,而爬陽臺開門也是雖迫不得已但正常的事,但在中國人眼中那就是做了流氓事不得已逃走的人做的事,到底這是中國社會的問題還是中國人自己的思想問題?我想帶著殘留思想的中國人,都很值得認真反思一下這個事情,雖說這幾千年的遺留要徹底改變絕非易事,但我們也該學會,不要讓一些落后封閉的思想束縛住我們的手腳,蒙蔽住我們的雙眼。
道哥黑皮一伙人在地鐵里串通企圖騙人,旁邊的人看到馬上躲瘟疫一般閃得遠遠的,這也是導演的一種諷刺,不是說體現中國老百姓們的防范意識有多高,而是很可悲的道出一群早已不再單純寧愿自保來犧牲自己本能善良的中國人,我想這比“小月月事件”還要直觀的讓觀眾看到自己已經逝去的純真和一副副世故的嘴臉。影片中還有一個人值得一提,那就是謝廠長,當初他請包世宏來保護翡翠,口口聲聲說因為要省下錢給廠里的職工發,讓人不禁感嘆:這是多么善良的領導啊!而后來,他不僅沒有重新開廠,還在馮董的威逼利誘之下把整個廠子賣了出去,前后不一的他像極了中國的一些領導官員,對待下屬的不負責任不靠譜,都是寧浩通過電影對一些中國權力進行質問的表現。
除了這些細節外,整部影片的故事情節也充滿著現實意義,黑色幽默中所有心懷鬼胎的人都沒有得到好報,被抓的被抓,被殺的被殺,也體現出了越刻意想要的東西越難以得到的道理。反而老包最后得到了真玉石,但他們不知道,那可能會被他們一輩子當成是贗品。但換一個角度來說,石頭本身并無特別之處,它本來自與大自然,無所謂好壞,是人類為它定了身價,用金錢為它劃分了三六九等,其實馮董最后以八百五十萬的高價買下贗品,他以為它是“真寶石”,那它就值這個價,但如若你并不清楚自己脖子上掛著那一個可以換很多金錢的石頭,那么它也并沒有什么價值,只是那么一塊普通的石頭,不會讓人為之“瘋狂”。
這部電影好評如潮,但并不代表《瘋狂的石頭》不存在缺點與不足,它很多隱晦的畫面細節太過短暫含蓄,比如黑皮給關二爺供飯上香,還有一些反映現實的刻意安排等,需要第二次看才能意識得到,畫面剪輯太快,有點考驗了觀眾的眼力,不夠時間去表現導演刻意的細節。也許這是因為時間資金的限制造成,或許是別的什么因素,但這也讓我們知道,想要有拿得上臺面的影視作品不僅需要自身硬,還要更多的軟件來支撐,三百萬的小成本制造大成功的電影畢竟是少數,想要好的回報,還是少不了一定的投資的。我們反對粗制濫造,認為用心用力做出的電影才能成為佳品,但即使沒有錢,都不應該也不能成為電影質量下乘的理由,《瘋狂的石頭》便為我們起了一個帶頭作用。所以我們也都期待著中國像寧浩這樣用心真誠的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者會日益增多,繼續為中國電影發展貢獻力量。
小學生瘋狂石頭人觀后感500字篇4
這部電影具有顛覆性的意義。對它的解說可以很多元。假如我們把電影分為兩類――陽光型與暗黑型,則這部電影的確屬于暗黑型。無邊無際的暗黑――也許是寧浩們對現在中國社會的理解和解讀。在這部電影里,重慶――當然它之是一座城市的代名詞而已――這座城市里主流的東西和是陳舊破敗貧窮。影片一開始,謝小盟坐纜車過江,導演給了我們一個全景――幾座不新的高樓背景下,4分之3的畫面是破敗的老房子。這就是這當代中國人心態的象征。房子這樣的意象標示了咱們的齷齪下賤和低迷。果然,謝小盟的生命意義就在于追求女人,人們對處都在做這樣一件事情,在車里,廁所里,纜車里,游戲廳里,有人以偷窺為樂。“泡妞”成了極有象征意義的一個詞語。
在《瘋狂》里,女人的形象相當不雅。有的濫交,有的縱情,脾氣火暴,行動怪異――如那兩個旅館里的服務員。
人們除了泡妞這樣一個看似“公共”的事務外,還在做的事情有這樣幾樣:欺騙(詐騙、欺騙老爸)、偷竊(偷女人、偷珠寶、偷地產)。甚至直到影片結束,人們還在互相偷竊和追逐。在影片里,人和人之間完全沒有信任,父子之間沒有信任,情人之間也一樣,每個人都不相信任何人。包也曾和三寶發生巨大的誤會。電影為了強化這樣的戲劇性效果,把賊和捉賊的人安排在一個旅館的同一層樓房上,讓他們只隔了薄薄的一層墻(也可以看成是紙),包世宏釘地圖的時候,就差點弄穿了它。賊和防賊的人互相認識,卻不了解,甚至還在事故后互相幫助(擦紅花油)。賊做的事情荒誕不經,防賊的人和賊都盲目地做事情,包世宏設計的防賊手段形同虛設。那塊瘋狂的石頭也是三番五次地被置換,最后竟然讓包世宏監守自盜!這里面的滑稽和黑色幽默內涵了巨大的潛臺詞。還有,不管是人們在做什么事,都無法與別人互相理解,巨大的社會性隔閡就像那堵墻一樣。包世宏把棒棒們請來,想當然地以為他們是賊的同伙,請他們抽煙喝酒,可是棒棒們卻把他看成了城管治安監督員便衣。影片中那幾個依靠易拉罐詐騙的賊被人們發現,卻沒有一個人當眾指出他們的賊或詐騙。出人意料的是,竟然有一個啞巴比劃者把最后一名觀眾勸到一邊去了。她無聲的比劃也許是這個現實的世界最大的諷刺吧。我們還應該看到這樣一個情節,影片里的警察基本上沒有做什么事情。一開頭就把賊放了。最后他們行動時,賊已經被制服。這就是我們當下的邏輯:警察在做什么?當人們面臨欺騙、威脅時,警察在哪里?影片里,賊們做事情都是公開的。公開去偷盜,美其名曰“搬家”。賊不以為偷竊是違法,他們嘻嘻哈哈地談論偷盜方法,連看看有沒有保安這樣的事情都親自去察看。馮董這位地產商做了許多的壞事,他也在保安的面前訓斥部下沒有完成偷盜任務。而保安――這是諷刺意味的一環,竟然像假人一樣站立不語。
人和人之間不理解是影片最大的主題。
廁所和下水道,構成了影片另外一個意象。陰暗的國人啊!請注意,電影里沒有亮色,沒有鮮花,沒有陽光。重慶――這個陽光很少的城市,之所以成為電影的背景,其實不是巧合啊!
我說了,對這樣一部電影,我們有多元的解讀。這部電影,可以給我們許多的啟示。不管你怎么理解,都是可以的。不過,我們還是這樣希望:希望我們的城市里沒有盜賊,警察能干,陽光明媚,鮮花開放,人人相互尊重敬愛理解……哈哈,那樣的社會存在嗎?
小學生瘋狂石頭人觀后感500字篇5
沒有更多的商業宣傳,倒有更多的好評。難癢一窺,讓人驚喜。很多人都用此片以之前伍仕賢的《獨自等待》相提并論,但明顯的是,《石頭》雕琢得更加精妙,其更加原創化、本土化的語言風格與國際化的大氣剪接手法,融合成了一部類似蓋·里奇似的黑色幽默影片,不得不說,這是一次國產電影創作和審查制度的與時俱進。
確實,像這樣一部通篇捎帶著粗口和社會矛盾敏感話題的黑色幽默,能通過審查是出乎國內影迷意料的事。影片從頭至尾利用一種讓觀眾倍感輕松的心態利落而不失巧妙地講述了一個沉重的故事。那種分段式的故事間接,將幾個相關人物的命運接合在一起,讓觀眾以一種坐在上帝的角度俯視了這場人間鬧劇,足可見導演對故事的掌控能力和編劇者的凌厲。的確,影片中的各個細節層出不窮地拋著一個又一個的幽默包袱,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真實典型的市井小民形象,講究專業化的拙賊、講究素質品位的賊頭、被生活壓得無以翻身的保安隊長、嬉皮的國際大盜……都給觀眾以不斷的共鳴和歡笑。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找到自己和周圍人的影子,人與人在現實社會中的空虛和虛偽都在他們身上得到了一個立體而集中的再現。觀影的過程中,人們笑聲不斷,那都是發自內心的大笑,里面有嘲諷,有挖苦,也有辛酸。看著幾個為生活所迫的市井小人物無奈地被欲望所左右,被命運所玩弄,那種心情,就好似在重審自己走過的生活,很大程度上,觀眾的笑聲里都是由衷而真誠的自嘲。
這種自嘲,讓我們輕松,讓我們踏實。
當一切恩怨看似化了的時候,主人公把那塊貨真價實的翡翠扣到自己印堂上的剎那,他笑了,笑得那么坦然,那情景好似一尊終于修成成果的菩薩。然而呢,生活總是不斷地制造命運的續集,沒人知道明天的生活將如何上演。
導演寧浩給我們帶來一場璀璨而沉重的生活秀,其為大家不斷稱道的技巧和功底攜帶著影迷們的口碑,定會在圈子里愈加傳誦,他已經讓中國低成本電影瀟灑地揚眉吐氣一回。而微笑著、嘆息著走出影院的我們,又何時能在自己的圈子里修成正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