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董黯中學生觀后感
《尋找董黯》是慈溪創建“中國慈孝文化之鄉”十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慈溪因東漢董黯‘母慈子孝’的傳說得名,為推廣慈孝文化,慈溪各有關部門“新瓶裝舊酒”,找來新時代慈溪娃演繹古老的本土慈孝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的是尋找董黯中學生觀后感5篇,歡迎大家參考。
尋找董黯中學生觀后感(篇1)
電影從小就伴隨著我長大,我對電影有著特殊的感情。但總覺得那電影里的事離我們好遠。近年來,電影與我們的慈溪也越來越近。就在今年1月7日,我來到了慈溪市滸山圖書館電影廳觀看了首部慈溪人拍的電影——《尋找董黯》。
從前,老慈溪不叫慈溪叫茍章。那時有個叫董黯的人,家境貧寒,但侍母至孝。到了夏天,蚊子很多,董黯為了不讓蚊子咬到母親,而先讓蚊子來咬自己,把蚊子喂飽,只為了讓蚊子不去咬母親。
就像孔子說過: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于后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就是孝的最終目標。
在這個世界上,我最愛的人是父母,他們孕育了我,讓我來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如果我是一只在海上漂泊渺小船只,那父母就是無邊無際的海洋,如果我是翱翔在白云之間的小鳥,那父母就是湛藍深遠天空,如果我是一朵含苞的花朵,那父母就是給予養分的泥土。
父母日夜為我們明天更好的生活而操勞,當父母老了,跟不上你的步伐了,你要牽著父母,放慢步伐,配合他們的確步伐,因為你也受過這樣的恩惠。
當父母和你發生爭執時,請你不要頂撞,因為你是受了父母多少的寬容。
時刻懷有一顆感恩,孝順的'心,去用心感恩身邊每一個對你好的人,用行動去孝順你的長輩。做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小董黯。
尋找董黯中學生觀后感(篇2)
今天中午,英語老師給我們看了《尋找董黯》公益電影。老師說這是關于孝心的電影,讓我們認真、仔細地看。而且里面的人物都是我們慈溪人。
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小男孩,名叫陳述。這位叫陳述的小男孩正在參加《尋找董黯》小演員選拔。陳述想被選拔上,便在媽媽的書房里尋找關于董黯的古書。但在無意間發現了一個會說話的陶罐……陶罐知道陳述想學習孝心,便施法讓他到了董黯的那個時代——東漢。正巧,東漢有一金魁金老爺有七個女兒,沒有兒子,正在開法求子,陳述從天而降,變成了金府的少爺。
陳述在東漢遇到了董黯,不僅成了朋友,還一起經歷了好幾次的險難。董黯的媽媽深受雙目失明痛苦,爸爸又早早去世。這個家都是靠董黯為金府做陶罐來維持。董黯每天都悉心照顧著失明的母親,都認真的孝敬母親。陳述看到了董黯孝敬父母,心里似乎有了什么決定。過了不久,陳述穿越回現代,在爸爸工作時睡著了,為他扇風擦汗……變得越來越有孝心了。
這次的公益電影讓我學會了什么是孝心,我以后一定要多多的孝敬父母,為父母敬一份自己的孝心——孝心是什么?不是長大后買來的禮品,更多的是陪伴,是每一次學習的一點進步,都會使父母高興。我們不僅是對父母還有爺爺奶奶盡孝心,我們要對每一個關心自己的人盡一份孝心。讓我們一起學習孝心學習董黯。
所以,看了《尋找董黯》電影后,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共同在學習中,取得進步,哪怕只有一點點。讓我們把孝心帶給父母,讓父母沐浴最溫暖的愛的孝心!
尋找董黯中學生觀后感(篇3)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尋找董黯》這個電影些的是一個現代的兒童陳述,不僅對孝順這個詞沒有想法,也沒有父母的陪伴,但后來他遇到了董黯,從此,他對媽媽就很孝順了。事情是這樣的:學校要拍一部董黯對媽媽有孝心的畫面,陳述很想參加,但他一點都不懂得孝順是什么意思,于是回到家打算看看媽媽的古書,后來又問了爸爸,卻都沒有找到答案。
但一個董黯做的陶罐帶他穿越到了東漢時很有錢的金老爺家。董黯是給金老爺做陶罐的。董母在很久前生了一場大病,向金老爺借了一些錢,金老爺要求董黯給他做陶罐做補償,董母答應了。于是董黯每天都很忙,不但要給金老爺做很多陶罐,還要給病未康復的媽媽燒飯,燒水。陳述也和董黯成為了好朋友。可后來金老爺又讓董黯每天做一百個陶罐才肯放他。
陳述想了一個辦法,回到了現代和爸爸一起穿越到了東漢時期,后來在爸爸的幫助下金老爺終于放了董黯。對父母孝順的地方有很多,比如:給媽媽倒杯水;給爸爸捶一錘背;
給媽媽洗一次腳;給爸爸拿一雙拖鞋。有些人覺得孝順只有等長大了才有責任,只有賺到錢了才能彌補給父母,但他們有沒有想過萬一長大了自己都過得不好怎么補償給父母,但他們有沒有想過萬一哪一天父母走了,再也不回來了,該怎么孝順。那時候留下的也只有對父母深深的慚愧了。讓我們從這周開始,從明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從小事做起,為父母分憂解愁,為父母做些家務,問些關心的話語,世界將會變的更加美好。
尋找董黯中學生觀后感(篇4)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告訴我們:孝是第一位的,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要尊敬父母。
今天,我看了一部關于慈孝公益的電影——《尋找董黯》。這部電影是慈溪人自己拍的,本土導演,本土演員,本土素材,和本地場景,主要凸現的是“慈孝”的主題,呼吁大家一定要多多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影片講述了一位有錢人家的孩子陳述,因缺少父母關愛而不懂得孝敬父母。后來,他偶然摸了母親收藏的東漢時期的陶罐,陰差陽錯穿越到了東漢時期,成了一位財主的兒子,認識了在家中打工的董黯,成了他的好伙伴。董黯家中很窮,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和母親相依為命。董黯的母親體弱多病,為了照顧母親,董黯不辭辛勞地為金財主做陶罐掙錢。
夏天,蚊子很多,董黯為了母親不被蚊子咬,他把自己身上的衣服都脫光了,讓蚊子來咬自己,等蚊子吃飽后,就不會咬母親了。冬天,母親想吃竹筍,即使雪下得很大,他還是冒著大雪去山上挖竹筍,他挖了許多地方都沒有挖到一個竹筍,但是他并沒有放棄接著找,后來終于找到了。
一年,董黯的母親得了一種病,想喝大隱寺的水,這條小溪離董黯家很遠,有幾十公里,但是董黯為了母親,就每天都給母親去挑這條溪里的水,母親每天都喝,病終于好了。后來,一股泉水從院里涌了出來,成了一條小溪。陳述被董黯的所作所為感動,后來也成了有孝心的孩子。
在看了《尋找董黯》之后,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孝,孝是在報答我們少年時父母的養育之恩,沒有父母,就沒有現在這么優秀的我們。在《尋找董黯》中最讓我感動的實際上只有一句話:在董黯和金天賜被綁架后,董黯說的第一句話竟是:“糟了,阿母還在等我回去燒飯呢!”你看,在董黯遇到危險后,第一反應不是擔心自己的安危,而是那行動不便的母親。董黯把自己的母親看成是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存在,也正因為這點,他才擔當得起“史上孝之第一人”這個稱呼。
在我們同學之中,不孝敬父母的事情時常發生。有些同學非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常跟父母頂嘴,但他從來都不知道在那些嘮叨里滿載的都是父母對我們的愛。有些同學從來都沒有去關心過自己的父母,只是把父母當成自己的銀行,但他從來都不知道父母的錢也是辛辛苦苦,省吃儉用掙來的。有些同學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愛都是理所當然的,自己愛怎么任性就怎么任性,但他從來都不知道父母也是需要愛的。孝心不是用錢就能買到的,也不是長大以后才能做到做好的,其實孝心對我們來說是很簡單的。比如:放假有空時幫媽媽打掃一下衛生,為剛下班的父母倒一杯水,為父母洗洗腳,為父母捶捶背……
雖然現在的我們學習很緊張,但是,讓我們共同努力,在繁忙的學習中抽出一點點的時間來孝順我們的長輩,把我們的孝心帶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尋找董黯中學生觀后感(篇5)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男孩穿越到了東漢,見到了董黯。董黯十分孝敬他的母親,不辭辛苦地為金家老爺每天做一百個陶罐、到很遠的地方給母親挑甘甜清澈的溪水敷眼、給母親做飯。
董黯的事例也打動了我。在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個“董黯”。如馮莫林就是其中一位。我在電視上了解到,他的母親是青光眼,父親也在他六歲時雙目失明。所以,他就是家中唯一的眼睛。
在家中,他種菜,為父母提供食物。在暑假,他幫鄰居做事,攢夠了錢為父母買了一臺電視機和冰箱。當記者問他為什么買這兩樣東西時,他回答,爸爸愛聽新聞,所以買了電視機。一些蔬菜可以放到冰箱里,爸爸媽媽可以隨時吃上新鮮的蔬菜。就是這簡樸的回答,讓我明白了,什么叫“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我真可以用“烏鴉反哺”來形容他!
馮莫林的年紀與我相仿,可我從他身上卻可以學到很多。在我的生活中,我捫心自問:我有沒有常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我看了董黯和馮莫林的事跡后,感到慚愧不已。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讓我們珍惜現在的時間,去為父母做更多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