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中小學觀后感
《上海堡壘》的主題、劇情都缺乏新意。地球遭受外星人入侵,經過艱難反擊最終擊敗了星際侵略者,這一核心劇情其實并不新鮮。從細部來說,外星母艦和“捕食者”的形態和空戰場景,也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另外,該片在結構上也還有值得商榷之處。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上海堡壘中小學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上海堡壘中小學觀后感(篇1)
末世科幻下一展純愛,未嘗不會是科幻電影一次新鮮有趣的探索,但對被流量綁架的《上海堡壘》來說,這卻儼然變成了一場如坐針氈的災難,正如同無數濫竽充數被架空了歷史的純愛影視劇作一樣,那千瘡百孔的劇情,一言難盡的演技,都徹底毀了電影本并不算差的特效制作。
《上海堡壘》唯一的可取之處就在于電影的特效制作,雖然這種視效并不足以媲美今日的好萊塢大片,但在并沒有與之對等的制作經費,且一群自帶流量的明星漫天要價的境況下,電影尚能達到一定的真實水準,能體現一些戰爭畫面,沒有達到慘不忍睹的底線,已然算是國產科幻戰爭片從無到有的突破了,如若電影不是掛了一出寡淡爛俗的愛情戲,那么《上海堡壘》或許并不會變得如此糟糕。
要弄清《上海堡壘》問題的本質,首先便要理清這部電影的底層邏輯,《上海堡壘》本身就并不是一個多么燒腦驚艷的科幻故事,它是一個披著科幻外衣的青春愛情小說,這一基因在先天上便決定了電影不具備多大的格局,所以面對這樣一個藍本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電影要請流量明星鹿晗來做主演,為什么要請拍攝了《蝸居》卻從來沒有任何科幻片拍攝經驗的導演滕華濤來執導。
所以《上海堡壘》是一部不能用《獨立日》或是《第九區》這種類型片來看待的電影,它的主要任務不是講好一個末世科幻故事,更不是透過末世科幻去建立一個發人深省的內核,而是如何把鹿晗的偶像包袱以最大化程度的突顯,去服務好明星的粉絲群體為之買單。在這部電影中早已不是演員服務劇情,而是劇情要竭盡所能的去服務好明星,在這種中國特產,連飾演軍人的主角發型都不能有絲毫損壞的電影中去談真實和演技,其本身就無異于一個荒謬的笑談。
鹿晗的粉絲想看到什么?自然是美好的純愛與明星的顏值,《上海堡壘》的噱頭是什么?戰爭科幻片。對于沒有涉獵過科幻戰爭題材,也并沒有多么出色調動能力的滕華濤來說,這是一個很難去兼顧的任務,因為這部電影除了要將著力點放在了鹿晗與舒淇的暗戀關系外,還要照顧好鹿晗的偶像包袱,還要去刻畫主角與隊員間的友誼,還要去展現一個外星降臨的人類末世,于是整部電影就亂成了一鍋粥,從頭至尾電影給我最為直觀的感觸就是它無力去集中精力做好以上任何一點。
于是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鹿晗與舒淇作為男女主模糊的情感蒼白無力,男主與隊友的友誼約等于零,而作為一部末世科幻片,電影不但無從所見平民視角的成分,不少戰爭場面也用不成熟的游戲特效掩耳盜鈴,甚至于不少突如其來的愛情與戰場面讓人倍感莫名其妙,最終連隊友的犧牲也讓人產生不了哪怕一絲的情感共鳴,整部電影就如同一場專供明星耍帥的MV,而根本不像一場關乎人類生死存亡的決戰。
技術的缺陷并不難彌補,但本末倒置的電影態度,卻成為了《上海堡壘》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如此態度永遠鑄就不了一座科幻堡壘。
上海堡壘中小學觀后感(篇2)
《上海堡壘》原著小說還是在讀書時讀的,至今還記得字里行間彌漫著的感傷和遺憾,那是青春特有的味道,歸根到底是少年氣的。所謂的外星人入侵不過是一道布景板,營造出一派孤城絕境的氛圍,就像莫奈作品里柔和朦朧的水彩背景。如果用一句話總結《上海堡壘》的故事,就是“少年在保衛孤城的戰斗中錯過了自己的愛情(或暗戀)。”故事格局太小,作為小說尚可,而要拍成電影,篇幅就遠遠不夠。這是原著小說在劇作上的天生硬傷。
那么電影是怎么處理的呢?“篇幅不夠,場面來湊”,一個甚至用不到三幕劇就能講清楚的故事,無法湊夠基本的100分鐘,只好擴大作為背景的科幻。利用大篇幅的空中格斗、地面戰斗、上海大炮等戰爭場面填充電影。本末倒置地把一則“霍亂時期的愛情”變成“論霍亂時期的起源、發展和治療,哦,那個戴鳥嘴的醫生愛上了戰場邊的少女”。這就從根基上摧毀了電影像原著那樣動人的可能。就好像朦朧的印象派繪畫變成了十塊一幅的畫廊油畫,色彩俗艷,大紅大綠。
退一萬步講,即使放棄了原作的套路,改走商業科幻電影的套路可不可以呢?當然可以。商業科幻電影自有商業科幻電影的路數,可《上海堡壘》依舊沒有按套路出牌。故事總要有起承轉合,可故事一開始,一句話就交代了作為敵人出場的外星人。既沒有“不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先聲奪人,也沒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九曲回腸,更沒有“宇宙浩瀚,同為生命”的都不容易。當五元一個,十元一打的AE模板出現時,我不僅沒有被捕食者的殘暴酷烈嚇倒,反而還有點想笑。而當高達一般的外星人莊嚴降臨時,我甚至產生了“太君,this way”的沖動。畢竟,高達這么可愛,為什么要傷害它們?大哥,都9012年了,咱特效能走走心不?那廁所地磚一般的泡防御是什么鬼?哦對了,3億的片酬鹿晗拿了1.2億,沒錢做特效了,那就盲@崔永元,多半不會錯。噢,還有,這是7012年拍的片子,畢竟有兩千年的時代差距,是我錯怪你了。
無頭無尾,機械降神般的外星高達,不僅不能讓觀眾燃起同仇敵愾的戰友之情,反而催生了吃瓜看戲的看客心態。觀眾和看客畢竟不一樣,電影需要的是觀眾,只有觀眾才會一把鼻涕一把淚,末了還給你轉發朋友圈;看客只會不停看表,不停補覺,時不時再照顧一下自己的膀胱需求,說不定哪次尿遁就成永別。人們不會為冷冰冰的統計數據動容,只會對指名道姓,具體到人的故事牽動心腸。高明的導演和編劇當然沒有忘記這一點,那么看看外星人高達是怎么虐待同胞的?鹿晗,嗯不,江洋飛身而起,抱起一個追逐寵物小狗的女孩。???確定這不是超英上氣,而是上海堡壘?不過想到讓東方明珠永遠屹立不倒的神秘力量,一切也就變得不難理解了。
上海堡壘中小學觀后感(篇3)
去看了《上海堡壘》,想起了好多以前的事情,有時候覺得人要是勇敢一點點就好了,哪怕只是一點點,都不會有那么多遺憾了吧。
電影講述了未來世界外星人大舉入侵地球,上海堡壘成為人類最后的希望,舒淇在其中扮演了一個很厲害的軍官,而鹿晗則是一個小小的仰慕她的預備役士兵。
好多次都是,他一邊看著她一邊努力為了上海而戰斗,想著什么時候能被她注意到。“愛一個人一定要像只剩五分鐘一樣。”“萬一真的只剩五分鐘呢。”這是鹿晗扮演的江洋和路依依的對話,我很喜歡,但是故事里的他們好像都沒能勇敢。又或許不是不夠勇敢,而是像舒淇說的那樣,戰爭面前,愛情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好多次我都在鹿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小心翼翼地準備生日禮物,但要假裝是偶遇,每天期待的一絲絲甜就只是對方發來的一句“晚安”而已,到最后也只能說一句,我離她最近的時刻,還是沒有勇氣說出那句話。
雖然他一次次地錯過開口的機會,一次次小心接近又不敢開口的樣子真的讓我很難過,但沒辦法,我們都是在遺憾中學會珍惜,學會坦白的吧。畢竟,“愛是想觸碰又收回的手”。
電影有很多戰斗的大場面,也有很多科幻元素,但最最最打動我的還是末日之下,平凡人類的那一點點心軟和偏心。你看,即使地球要毀滅了,我也還是那么的愛你,哪怕不敢讓你知道。
上海堡壘中小學觀后感(篇4)
故事發生在末日的上海,為了保衛仙藤,上海堡壘軍隊與入侵者進行斗爭。時間背景并不復雜,世界觀也比較簡單明了,即使沒看過原著也比較容易理解。
電影最令人稱道的是特效和感情線。首先特效,上海大炮和母艦都做的像模像樣,泛著金屬光澤未來科技感十足。捕食者那小綠豆眼居然閃爍著人性的光輝,比起AI更像是有著人類的腦袋瓜子。而戰斗場面也比較成功,槍戰、空戰令人頭皮發麻精神緊繃,特別是后半段密集的爆炸場景都不顯粗糙,甚至上海陸沉和母艦炸毀所形成的蘑菇云可以用壯觀形容。
說到感情線,就不得不夸滕華濤導演功底細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友情與愛情的輪廓。可愛的灰鷹小隊,四名成員從生疏到并肩作戰,尤其是為男主人公挑選約會著裝時,令人不由得感嘆年輕真好。這種情感是無畏的,是可以隨時宣泄的。而愛情線,則刻畫的朦朧且詩意,無論是江洋躊躇許久送出去的郁金香,還是初見時林瀾轉頭的那一抹笑意,比起張揚的友情,顯得內斂又壓抑。當世界末日響起時,誰不會為兩位主人公的愛情而落淚呢。尤其是彩蛋部分,記得一定要留下看!貫穿整部電影的郁金香太好哭了,雙向暗戀真是最經久不衰的戲碼了。
夸完之后說說不足,這部電影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首先就是邏輯問題,電影里指揮部關于仙藤能量的問題強行降智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好像在說“看吧,這世界還得讓主人翁拯救”。
還有就是人物塑造方面過于扁平,男女主人公都未能展現性格特質,其中最出彩的人物居然是陸依依。演員方面鹿晗演技還算細膩,臺詞著實不錯,高潮戲份發揮的可圈可點;舒淇中規中矩飾演高冷女神,中間有段爆發戲配得上影后的頭銜,灰鷹小隊成員都發揮的不錯,但是高以翔拖了后腿,高海拔和顏值都難以拯救他的面癱和口音。
總得來說,這是部瑕不掩瑜的作品,特效水平超出我的預期,閃光點也不少,即使沖著炸上海咱也得去瞅兩眼啊!中國科幻發展不易,未來也希望有更多的劇組導演演員能參與進來,且行且珍惜。
上海堡壘中小學觀后感(篇5)
“愛一個人,要像只剩五分鐘那么用力。萬一,我們真的只剩五分鐘了呢。”
作為國產科幻片,《上海堡壘》滿足了我對中國科技發展前景的期待。無論是恢宏的電影場景,還是精致的特效效果,它都符合國人的審美。
我并不是一個專業的影評人,我只能從電影劇情來解讀我眼中的《上海堡壘》。
年少青澀朦朧的暗戀,江洋對林瀾的感情炙熱而又克制。那句始終沒能說出口的“我喜歡你”,使得整部影片縈繞著淡淡的遺憾。
在“世界末日”這個闊大的主題下,一個人的感情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但編劇卻以此為切入點,將一個少年單純的感情與緊張的劇情相結合,用上海這樣一座非凡城市的陸沉來暗示這段無疾而終的暗戀,讓人嘆惋不已。
永遠記得,在那片盛開紫色大麗花的天空下,有一個男孩用近乎虔誠的目光看著近在咫尺卻又遠如天端的女孩。寂靜。“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個男孩此生最熱烈的感情,一個眼神就足以表明一切。
永遠記得,有那么一個男生,為了心中所愛,勇擔重任,從不回頭,踏上了一條荊棘遍布的不歸路,用熱愛與鮮血于烈火中奏響勝利的凱歌。
永遠記得,那個少年鼓足勇氣寫下的“林瀾,我喜歡你”,在五年后才得到一句“收到”,經歷過生死的少年在那一刻流下了淚水。或是為這段感情有了一個不算結局的結局;或是為佳人已逝,年華不再……無論如何,我知道,這個少年再也不會像愛林瀾那般用力地愛其他女孩了。
對《上海堡壘》而言,網友的評論毀譽參半。
但對我而言,只有一句它值得。它值得我為此期待一年;它值得我花兩小時安靜看完;它更值得我泣不成聲。
愛一個人是種什么樣的感覺?就好像突然有了軟肋,也突然有了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