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電影觀后感
經典之所以有魅力,在于它可以穿越時空的限制,讓一代代的年輕人為之感動。灰姑娘與王子的愛情,可以說是全世界女孩子最熟悉的浪漫故事,灰姑娘的南瓜車、水晶鞋,午夜十二點魔咒等,都具有強烈的符號意義。
但是,《灰姑娘》原著故事畢竟出現于十七世紀,可以說必然包含著許多封建糟粕。特別是其中體現出的男尊女卑和等級觀念,與今天的主流社會風潮南轅北轍。“灰姑娘情節”更是成了男人們嘲諷挖苦的對象,女權主義者攻擊的目標。要想讓今天的觀眾特別是女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與接受這部電影,少一些抵制與吐槽,給老板賺更多錢,必要的調整與修訂當然是必要的。
老電影如何拍出新意境,這是所有參與者無法回避一道難題。讓人欣喜的是,以導演肯尼思·布拉納為核心的主創團隊,其工作還算不是相當有成效的,老板的錢沒有打水漂。
相比50年版,真人版《灰姑娘》保留了堅強勇敢,仁慈善良”的核心價值觀,但是在極為相同的外表之下,精神內涵已經悄悄地發生了改變。
既然是真人版,當然要增加活人的戲份,而不能讓老鼠鴿子們過于搶戲。相比50年版,真人版做了不少重要調整,讓劇情更加流暢、緊湊與合理。
首先是故事結構的改變。相比動畫版,真人版增加了四十分鐘,原來的故事情節當然顯得過于簡單,增加前戲就必不可少。舊版中大顯身手的各種老鼠,戲份被很大壓縮。新版更詳細地講述了辛德瑞拉的成長經歷。講到了她和父母親之間的真摯感情,講到了母親“堅強勇敢,仁慈善良”的遺言,還講到了父親的再娶與遇難,為她帶回來的柳樹枝等,這為她在飽受繼母孽待卻不愿意離家出走,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其次是人物身份的改變。50年動畫版的辛德瑞拉出身于貴族,但在新版中,灰姑娘的父親不再是紳士,而只是普通商人。這種改變,無疑是有一種與時俱進接地氣的作法,會讓更多女性觀眾更有認同感。
而女主角辛德瑞拉(莉莉·詹姆斯飾)在保留了動畫版美麗善良的同時,更多了幾分自立與主見。要不然,也不可能一個人騎著馬往小樹林里跑。
莉莉的顏值容易為某些中國觀眾抨擊,因為她不是標準的錐子臉,也沒有繼母那樣強大的氣強,但這不正好符合灰姑娘的定位嗎?如果說繼母是嬌艷中帶著邪性,莉莉的造型,就是清純而不失高貴。
50年版的繼母如女巫一般兇惡,兩個女兒也丑得能嚇跑小偷,真人版則做了很大改變,兩個活寶雖不能如辛德瑞拉一般美貌,但至少還算上得了街,嫁得了人。奧斯卡影后凱特布蘭切特扮演的繼母,則美得讓人無法直視,甚至比女主角更加出彩,完全不像一個心地惡毒的壞女人,她們的性格,也不再是模式化的一壞到底,而是有自己的苦衷。
再次是愛情戲的改變。愛情當然是灰姑娘故事的核心,為了讓愛情的產生與發展更加合理,男女主角的相愛更加自然,新版在內容上做了很多擴充,王子的戲份得到了加強,但這只是為了證明灰姑娘的魅力,證明王子和灰姑娘對這份感情同樣珍重。
暫時逃離那個讓人窒息的家,騎馬跑到樹林中放風的辛德瑞拉,遇到了一只可愛的馴鹿,以及一隊追殺馴鹿的獵人,其中有一個名叫肯特,自稱王宮學徒的帥氣男孩(理查德·麥登飾)。辛德瑞拉的美麗笑容,得體舉止,給肯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讓他難以擺脫思念的束縛。但他并沒有馬上愛上這個女孩,甚至連她的名字都沒打聽到。
為了能見到女孩,這個學徒要在王宮舉行了一行盛大Party與民同樂,甚至要求王國境內所有的未婚女孩都去參加……能用神圣的理由掩蓋把妹的真實目的,肯特顯然來頭不小,只能是王位繼承人。學釘鞋釘的伙計叫學徒,學著管理國家的也可以叫學徒嘛。
辛德瑞拉想進入王宮,只是為了見肯特。并非是么攀附高枝,這樣的理由顯然更加合理,更少讓人指責。但繼母當然不會相信,必然會百般阻撓。但是天無絕人之路,好心會有好報。當辛德瑞拉在神仙教母的幫助下,穿上藍色長裙和水晶鞋,坐上小老鼠們拉的南瓜車,出現在舞會現場時,其他所有女孩都因此黯然失色,所有男人當然也會興奮不已,但他們沒這個福份。那個學徒和她跳了第一支舞,隨后就一直陪著她,一直到了午夜,魔法失效之前……
一見傾心,二見鐘情。因為有了辛德瑞拉,王子心里已經沒有那位真公主的位置了。為國家利益犧牲個人幸福,其實并不高尚。借助最先進的拍攝手段,所有的一切場景都無比完美,如夢如幻。相信每一個女孩子,都愿意在此刻化身為辛德瑞拉。
最后,也是為重要的,是高潮戲份的改變。動畫片的高潮戲份在舞會,后面公爵帶著水晶鞋尋找辛德瑞拉的情節可以說是并不出彩,而真人版做了很大補充與調整,將高潮戲挪后,增加了許多變數與危機,平添了幾分意外與驚喜,讓觀眾為這份愛情的來之不易深深感動,當灰姑娘披上婚紗與王子深情熱吻時,所有人都愿意送上真心祝福。(此處省去一千字……)
電影告訴我們,王子與辛德瑞拉的相愛,是基于兩人相近的價值觀,高度的默契合拍,相互欣賞與真心愛慕,是克服了諸多困難、歷經了種種考驗之后的必然結果,是兩個人,男人與女人之間的平等之愛、心心相印,而絕對不是一方高高在上,一方曲意逢迎,完全不是一邊倒的恩惠與施舍。這樣一部《灰姑娘》電影,事實上恰恰否定了那種所謂的灰姑娘情節。
世界在變,時間在變,年輕人的時尚用品從隨身聽發展到蘋果6,但他們最重要的精神需求,他們對真愛的渴望并沒有改變,也永遠不可能改變。
而那些優秀的品質,一樣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褪色,恰恰相反,歷經歲月的沖刷洗滌,更能顯得彌足珍貴。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增加了新的內核。
正如八百年前的《大憲章》,只是英國貴族們爭取自己權力的文件,而今天的英國人,卻愿意將其解釋為英式民主的起源。
而成型于十七世紀的《灰姑娘》,到了今天也會有全新的解讀,與時俱進的的愛情觀更加感動人。這不是白種人的專利,而是全人類都高度認可、超越民族與種族的美好情感。只要你還愿意相信愛情,相信人性的美好,相信努力可以改變命運,你就很難不喜歡這部電影。
人人都知道,童話里的故事是不可能實現的,但為什么那么多人還愿意相信童話并為之感動,難道僅僅是用來麻醉自己嗎?這何嘗不是一種激勵,一種鼓舞,一種催人向進,促人奮發的力量?
電影大師斯皮爾伯格將自己的工作室命名為夢工廠,無意中揭示出了電影的本質,就是幫助普通人在兩小時內圓夢的。現實生活何等瑣碎無聊,沒人希望花錢看的電影同樣平庸無味。
童話當然都是不能實現的,但不相信童話的人,未必就真有多高明。
值得一提的是,善良可愛的灰姑娘來到中國,居然被許多自以為聰明的天朝精英們市譏諷為瑪麗蘇心機婊,靠勾引男人上位,等等。真是應一句老話,自己是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滿腦子裝滿陰謀,看什么都是陰謀。自己是一堆垃圾,看整個世界就全是垃圾。真正的心機婊不是灰姑娘,就是你們自己。
灰姑娘電影觀后感(篇1)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灰姑娘》,主角有三只老鼠、艾拉、莉莉、巫婆、三只老鼠,有一只老鼠胖乎乎,有一只老鼠瘦瘦高高的,還有一只老鼠很紳士。艾拉是一個善良的女孩,有一次吃飯,三只老鼠出來偷吃,被艾拉的繼母發現,罰艾拉一個月不能吃晚餐。可是,她卻沒有生氣,還把自己的奶酪分給了他們。
通過第三只老鼠亞歷克斯的舉動,才發現這只老鼠是王子。他們去找魔法師莉莉,艾拉被巫婆抓去了,亞歷克斯去救艾拉,和假王子打架,快要亞歷克斯贏的時候,假王子太狡猾,亞歷克斯要摔下去時,幸好抓住了屋檐,假王子過來,踩了亞歷克斯一只手,當他要踩另一只手時,亞歷克斯用左手一把抓住假王子的腳,把他拉了下去。亞歷克斯經過了磨難,可還沒有把艾拉救出去,這時莉莉來了才發現巫婆是自己的神仙教母,她的老師,可是莉莉發現她的老師這么壞,不愿站在她那邊,把他們救了出去,不料,艾拉被巫婆石化了,只有亞歷克斯的圣戒才可以把艾拉救回,亞歷克斯把圣戒給了艾拉,他又更新變回了老鼠。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艾拉是一個善良樂觀的人,亞歷克斯是一個舍已為人的人,她為了艾拉,放棄自己做人的機會,做一輩子的老鼠。另兩只老鼠還讓我知道遇到事情不要慌,我們都要向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