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中小學觀后感
《建國大業》繼承了主旋律電影的基本的傳統和敘述模式,但更重要的是它借鑒了好萊塢類型片的一些經驗,在滿足觀眾的欣賞和消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正是按照電影藝術與市場的雙重規律來創作,使《建國大業》成為雙重意義上的真正的主流電影。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建國大業中小學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建國大業中小學觀后感(篇1)
觀看電影《建國大業》后,讓我感觸最深的地方是:共產黨人組織開會和國民黨政府開會的場面,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氛圍,完全可以用陽光和黑暗來形容這兩種氛圍。共產黨人是陽光般的政黨,成員們坐在陽光下,農村的土堆上,感覺像是其樂融融的農村大家庭,沒有壓抑,沒有等級觀念,共同努力,共同付出,共同強大的團結精神在此體現的很突出。
特別是有一次拍攝晚上的會議,沒有點燈,可是毛主席爽朗、陽光般的笑聲和話語頓時讓整個房間似乎充滿了光芒,而國民黨的天總是見不到陽光,昏暗陰冷的辦公室,縱使千般豪華,終究是壓抑的,而室外鏡頭也是陰雨綿綿……
中國共產黨,最終成就了偉大的新中國,成就了四萬萬同胞的幸福生活,一個充滿陽光的新中國從此走在世界的東方。
從教育宣傳的角度講,整個電影回顧歷史,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振奮了民心,面對當年的歷史鏡頭,品味今天的幸福生活,很多人都有一種國家和民族自豪感!
建國大業中小學觀后感(篇2)
__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__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__歲生日。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后苦難的中國人民最終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只巨龍一樣,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東方!
在中國成立__周年的前一天,和同學一齊收看了電影《建國大業》,使我們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建國大業》講述了新中國建立的艱苦過程,講述了老一輩革命先烈嘔心瀝血,與國民黨反動派不懈斗爭,贏得最終勝利的過程。
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仿佛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后,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于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占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后。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么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經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李公樸、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我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后,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于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齊喝酒,喝醉了一齊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克制不住自我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么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團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日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莊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里久久回蕩,揮之不去。
毛主席的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們的黨始終站在人民和國家立場上,才能如此海納百川,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成其大,成其雄,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__周年的主旋律影片,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我__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堅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看完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覺得今日的幸福生活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作為90年代后出生的人,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卻應更珍惜此刻完美的一切。
建國大業已經結束,建國大業正在進行……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__周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日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祖國,您如一葉期望之帆,從共和國開國大典的隆隆禮炮聲中駛來;從神州7號飛船遨游太空的喜訊中駛來;從城市改革振興的藍圖和鄉村富裕禮貌暢想曲中駛來。于是,我看到春風吹進億萬扇幸福的門窗,聽到了“春天的故事”響徹華夏大地。遼闊的海疆飛駛英雄的戰艇,西部邊陲又騰起沖天的火箭。漫漫半個多世紀的歷程中有過輝煌,有過挫折。
勤勞勇敢的中國人在幾代領導人和黨中央領導下,眾志成城,排除萬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振興
中華,壯我國威”的經濟建設。
同學們,迎著太陽,秋風送爽,讓我們站在古老的長城上以一種深情,以一種豪邁,以一種莊嚴的儀式,端起金杯,痛飲歡慶的美酒,輕輕柔扶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共同祝福我們親愛的祖國國泰民安,前程似錦!
建國大業中小學觀后感(篇3)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__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話題人物齊聚,四大天王中的兩位捂婚天王劉德華,黎明,功夫之王成龍,李連杰,華表獎的雙黃蛋得主陳凱歌,馮小剛,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趙薇,實力派男星姜文,陳道明,陳寶國,葛優等演員紛紛出馬,以置于使筆者無法一一列出,這些大腕在影片拍攝和上映的檔期,每個人身上出一條新聞,對影片的宣傳就不可小窺,更何況中影掌門人韓三平十多年后重新掌鏡,眾大腕零片酬出演,國產片拷貝又創新高等新聞本身就有著巨大噱頭,讓人們重新喚起了對主旋律影片的熱情!
其實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對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觀眾做過嘗試,,為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__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臺明星梁家輝,劉德凱分別飾演國——共的抗——日英雄,的獻禮影片《八月一日》同樣選用了呂良偉,李子雄飾演了葉挺和汪精衛,兩部影片在這一類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可是起用明星的機制無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建國大業》在起用明星上能夠說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并且對這一類型片的宣傳,說教的功能大為改觀。國共兩黨人物喜怒哀樂都給予了描述,凸顯了人性化。然而影片從皓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則材料,修改劇本,難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掛一漏萬,下頭是筆者看出的幾點,一吐為快。
李宗仁不顧蔣介石的阻撓,硬是選上了副總統。片中有一場蔣,李二人共同登臺,宣誓就職的戲一閃而過,未做交待。其實當時蔣對李很是憤恨,想讓李宗仁出丑,于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職時穿軍裝。自我反到穿一身長袍馬褂。當李宗仁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結果就職典禮時李宗仁站在蔣介石旁邊,象極了一個跟班。
片中結尾處斯——大林對中——共的代表慷慨陳詞: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國,就第一個與中國建交,顯得很丈義。可是片中也提到過一幕,起初共——產黨攻陷南京,蘇聯的駐華使節并沒有留下,而是和蔣介石一同退往廣州,事實上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一向是曖昧的。對中國是否劃江而治也提出過意見。可是還是毛主席有遠見,有魄力,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詞就點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國人的事還得中國人自我作主!任何國家的政策都是以自我的利益為主,并沒有無私的援助!
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__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堅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建國大業中小學觀后感(篇4)
以前我很少看紅色電影,而這一次我選擇觀看的紅色電影是《建國大業》,因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新中國建立的艱苦過程,講述了一些老一輩的愛國人士發起共產主義的革命的嘔心瀝血,還有與國民黨反動派一向堅持不懈的斗爭最終經過許多磨難取得勝利的過程。
今日的和平與安寧實在是來之不易啊!當我站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怎能不對英雄們肅然起敬;當翻開革命先輩用熱血和生命譜寫的愛國華章時,我又怎能不熱愛他們!
我們今日的生活能這么幸福,全是共產黨對社會的辛勤奉獻造就了這一切。我應當對黨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本領,長大以后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回報社會,回報黨。我要好好學習,好好做人,做好祖國的下一任接班人!
“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動社會前進的最活躍力量”。
建國大業中小學觀后感(篇5)
《建國大業》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明星云集,整體故事布局相當不錯,節奏的把握和它整體氣氛的烘托都是相當不錯的。
從具體的表演來看,張國立演的蔣委員長是相當深入人心的,用內心把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其他演員也表演的非常不錯,為這部片子增色不少。
看完影片之后,最精彩的片段是淮海戰役后,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瞬間,他們所有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之后,電影開始回放曾經的一幕幕,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無盡的草地。無數人用生命換來了這一刻,在這一刻,他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我也為這一刻而感動。
總的來說,這部片子是非常不錯的,但對于周恩來總理在里面罵人這一部分來說,我是十分生氣的。據我所知,周恩來總理是一個極具人格魅力的人,他脾氣非常好,即使在再糟糕的情況下,他也不可能說出那樣的話。我認為這一部分對于我來說,是不能容忍的。
我在此希望每一位電影人都應該認真的思考角色,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