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中小學年級的觀后感
《阿甘正傳》在當年上映時 ,美國媒體曾報道說:“男女老幼懷著真誠的感傷涌出電影院。孩子們似乎在想問題,成年人在沉思,成雙成對的人則互相緊緊握住對方的手。”足以見得《阿甘正傳》在當時對美國民眾的精神鼓舞。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阿甘正傳中小學年級的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阿甘正傳中小學年級的觀后感(篇1)
《阿甘正傳》的大名早就聽過,但遲遲未看。這并非沒有時間,而是在我眼中,這無非又是一個賺眼球的傳奇喜劇,商業片的伎倆,不值一顧。
但真正看了它之后,很受啟迪,我也頗為之前的斷言慚愧。
阿甘天生弱智從小腰背佝僂,只有靠器械才能笨拙地行走;而珍妮則總被父親“虐待”,希望化為鳥脫離窠臼。只有珍妮和阿甘玩。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阿甘受到珍妮的激勵,漸漸跑了起來,綁腿在跑的過程中支離破散,露出了阿甘健康的腿,他開始風一般地奔跑——
“后來,我無論去哪里,都要跑著去。”
阿甘就這樣跑過了大學的橄欖球場,硝煙四起的越南戰場,捕蝦場,乃至全美國,到最后他成了一個名利雙收的人。而珍妮未能如愿化“鳥”,她只是變為一根漂泊不定的羽毛。最后,她也因吸毒患病,在將兒子托付給阿甘后便匆匆離開人世。
兩個人都有相似的夢想——阿甘想一直向前跑,珍妮想變成鳥向上飛翔,而結局天差地別。然而稍微總結一下就會發現,阿甘是單純地喜愛奔跑,他所得的一切都是阿甘在奔跑中偶得的,而珍妮的夢想就缺失了阿甘專一,她一開始只是為能遠離父親,然后又是為了出人頭地而心懷幻想。這生長環境造就了珍妮扭曲的性格和叛逆的思想,最終促就她悲慘的結局。
阿甘并不為崇高的理由奔跑,也并不對生活有過大的憧憬,傻人有傻福嗎?這不見得,就如之前的推論,他只是單純地喜愛奔跑,并且專一,投入,才收獲了許多利益。
如他愛奔跑一樣,阿甘也專一投入地對待親情,友情和愛情。母親、巴布、丹上校、珍妮是他生命中的幾個標志亦是影響阿甘的最重要的四個人。對哪一個,阿甘都那么真誠,他把母親的教誨都銘記心中;在巴布死后了卻巴布的心愿,替他開捕蝦船,撫養親人;對丹上校,他給予了他鼓勵,讓丹上校重拾希望;他亦是這般對待珍妮,不停地給她寫信,在她成為負擔后卻依然愛她。
這份專注,才造就了阿甘。一個心浮氣躁的阿甘,不是阿甘。
話至此,只想說:電影沒有玄而幻的東西,要表達的,要講的就是兩個字——專注。那份如火的專注,最終使阿甘上升至偶像的高度,以傻子和圣人的身份俯望著朝三暮四的凡人。
阿甘正傳中小學年級的觀后感(篇2)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很經典的電影——《阿甘正傳》。
阿甘小時候是一個智力低下還無法正常走路的孩子。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長大后卻成為了全美橄欖球全明星隊的一員,參加了__,加入了乒乓球國家隊,成為了捕蝦公司的老板,成為了全美聞名的跑步達人。
不可否認,阿甘是一個幸運的人,甚至可以說,是老天將餡餅砸到了他頭上,但是,老天為什么選中了他呢?
我想,是因為阿甘與其他人不同。這種不同不是身體上的,更不是智力上的,而是內心中的。阿甘在別的孩子拿石塊砸他的時候,沒有對他們生出一絲怨恨;在上尉對阿甘的救命之恩沒有感激反而是惡語相向時,他只是低著頭道歉;在珍妮對他的愛無動于衷時,她依然義無反顧地對傷害珍妮的人揮起拳頭。
無論這個世界怎樣傷害他,他永遠對這個世界懷抱著一份愛意。這,就是阿甘的不同。反觀其他人,身體智力都無殘疾,卻整日怨無尤人,將人生浪費在碌碌無為和怨恨中。以為自己深諳處世之道,認為這個世界復雜無比,絕不可將真心示人,對阿甘這樣的“傻瓜”不屑一顧,但是他們的結局是怎么樣的呢?
其實這個世界復雜與否,皆在一念之間。認為復雜的人,總能在滿山鮮花中一眼看到石頭。而阿甘這樣的人,卻能在石頭中開出花來。有時候不明白,掌握這個世界的,到底是那些圓滑世故、職場規則,還是真誠、寬容與愛?
看了這個電影,我才明白,這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事物,莫過于“愛”了。就是“愛”,支撐著阿甘在亂石的攻擊下,跑掉了沉重的鐵鞋;就是“愛”,讓阿甘在槍林彈雨中,無所畏懼地挽救了整隊戰友的生命。
阿甘的世界如此簡單,簡單到只剩下“愛”。但是這樣的世界,才是上帝創世之初,這個世界本來的樣子。
阿甘正傳中小學年級的觀后感(篇3)
喜歡看電影,其中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阿甘正傳》
從網上搜到一篇觀后感,一齊來回憶下影片中的片段吧。
一片灰白的羽毛,從遙遠而未知的天際飄來,在城市上空悠悠地飄蕩,它飄過屋頂,越過樹梢,穿過街道,緩緩地滑過汽車表面,最終輕輕落在正坐在巴士停靠站候車椅上的男人弗勒斯。甘的腳邊。他細心翼翼地撿起那片羽毛,端詳了一會,打開手邊的箱子,拿出一個本子,將羽毛夾在里面。
送兒子上了校車之后,阿甘坐在一截低矮的樹樁上,面色凝重,仿佛陷入沉思。鏡頭緩緩下移,定格在他腳邊的那片羽毛。這時,一陣風將羽毛吹起,羽毛徐徐上升,越飛越高,越飄越遠,它舞蹈般地飄蕩在叢林上空,然后飄向遙遠而未知的天際。
這是由羅伯特。澤米基斯導演的《阿甘正傳》開始和結尾的兩個鏡頭。在所有電影中,這兩個鏡頭都可堪稱經典。飄飛的羽毛,在影片中不僅僅是作為道具而存在,而是作為一個隱喻,貫穿了全劇。羅伯特。澤米基斯在《阿甘正傳》中,以幽默的格調和夸張的手法,和觀眾討論著一個嚴肅而巨大的話題——命運。羅伯特以其獨特并且極富詩意的藝術表現手法,將命運這一沉重的命題隱喻于一片羽毛,在緩緩飄來的羽毛中,開始命運這一主題;在漸飄漸遠的羽毛中,暫時結束話題,并且讓人在影片結束后繼續回味與思索。僅有高超的導演才能創造如此高超的藝術。
“我媽媽常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打開之前你無法明白會吃到什么味道。”
在巴士候車站的長椅上,阿甘開始講述他的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命運渺茫而未知,就像飄無定向的羽毛,誰曾料想,一個智商僅有七十五的弱智殘疾人,一個曾今不為正常學校所接納的人,會成為一個大學生,成為橄欖球明星,__英雄,乒乓明星,國會勛章獲得者,甚至成為億萬富翁。
是不是命運之神異常眷顧這個有些愚笨的甘如果我們仔細地思考,會發現事實并非如此。阿甘雖然不夠聰明,但他卻按照媽媽說的,“笨,是因為有笨的作為,但自我絕不能認為自我笨。”他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他從沒有刻意地去追求什么,然而成功卻在他的毫無功利意識的努力中悄然而至。阿甘的成功,除了他的努力之外,和他與生俱來的一些品質也有極大關系。正如他的誠實贏得了丹中尉的友誼,他的守信和執著成就了他的捕蝦事業和感情。
有一天,當他醒來時,發現珍妮已經離去,他開始了一次歷時3年2個月14天16小時的跑步。“我決定小跑一下,于是跑到路底,到底之時,我以為到達鎮底了。我到了那里時,我以為橫越了綠弓郡,我想既然跑了這么遠,就干脆跑步穿過阿拉巴馬,沒異常的原因,我一向往前跑。我跑到了大海洋,到了那里我想既然跑到那里,索性再回頭往下跑。我到了另一個海洋,心想既然跑了這么遠,干脆回頭繼續地跑。”也許這句話能很好地解釋幸運之神會眷顧阿甘的原因。對于阿甘而言,人生就像是一次沒有異常原因的跑步,沒有既定的終點,只是不停地往前跑。正如阿甘在影片中所言,“要往前走就要忘記過去,我想這就是跑步的用意。”
與阿甘不一樣,珍妮和巴布都有既定的人生目標,有刻意的追求。所不一樣的是,一個出于成名的欲望,一個出于熱愛。他們的遭遇,我想,也許代表著兩種不一樣的命運呈現形式。
“你明白嗎我要出名。做像瓊貝絲那樣出名的歌手,我要在空蕩的舞臺上,僅有我的吉他和聲音,僅有我獨唱。”在一個雨夜,珍妮對甘這樣說。珍妮一心想成為民謠歌手,并且為此不懈追求,然而夢想最終還是破滅,淪落為一個餐館服務員。在曼菲斯城一個戲院的舞臺上,她獨自一個坐在舞臺上,抱著吉他,彈唱著《答案在風中飛》,臺下擠滿觀眾。然而,他們都只是為了觀看她的ròutǐ的。她對生活一度感到迷惘,有一個鏡頭我印象很深:夜晚的天臺上,珍妮站在天臺邊沿的欄桿上,張開雙臂,試圖以一次墜落告別虛無與絕望。風無情地吹動她的長發和略顯衰老的臉,她回頭望了望,頓了一會,最終還是爬下欄桿,無力地落在椅子上,眼淚從她的眼角溢出。天空中,月亮被烏云遮去。
在影片中,巴布是個趣味的人物。他的夢想就是做捕蝦船的船長。有關蝦子的事情,他無所不知。他成天掛在嘴上也總是蝦子。第一次見到阿甘,他就和他談論起蝦子。他說,他打算退伍之后做蝦子生意。巴布想做捕蝦船的船長,然而,他卻死在了__戰場上。也許,這就是命運,誰也無法預知。
影片中,羅伯斯試圖經過丹中尉這個主角,傳達另一種關于命運的觀點。丹認為,“人的命運早已注定,沒有一件是巧合,都有安排。”人們不應當試圖去改變并且也無法改變自我的命運。丹出身軍人世家,祖上幾代都為美利堅犧牲在戰場上。他認為自我應當死在戰場上,這是一個軍人的榮譽,能從戰場上回來——并且是在失去雙腿后——完全就是自我的恥辱。由于這種觀點的支配,回到美國后,丹靠"喝國家的奶"度生,生活混亂不堪。之后,在阿甘的影響下,重新燃起對生活的信心,并在管理企業方面展現了他的天賦。
在影片臨近結束時,像觀眾一樣,阿甘站在珍妮的墓前,也提出了這樣的質疑:“我不明白是媽說的對,還是丹中尉說的對,不知是否命中注定,還是隨風飄零沒有定數,我猜想,兩者都有,也許兩者同時發生。”對于命運這一命題,誰又能給出一成不變的答案呢
阿甘正傳中小學年級的觀后感(篇4)
使我品而再品的,莫過于一部電影《阿甘正傳》。
這部電影講述了主人公阿甘傳奇的人生故事。他是兒童時需要依靠腳撐才能走路,曾因智商過低而被拒絕在普通學校上學。后來他遇到了人生知己,因此擺脫腳撐的束縛,將他奔跑的天賦完全發掘,從此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
他曾運用他的奔跑天賦,靠打橄欖球進入大學,加入全明星隊;在越南戰場上救出數人,拯救了丹中尉的生命;在美國多州奔跑,創下了世界紀錄;將自己的全部家當送給已經逝去戰友的母親,讓他們維持生活……讓因斷腿而消沉的丹中尉獲得新生的希望;使自我沉淪數年的知己珍妮找到歸宿,最終自己在好友的幫助下成為百萬富翁,生活無憂無慮。
這部電影讓我多次品讀,不僅是劇情的休閑性,更有其中可以汲取的力量。
有人認為主人公的成功僅僅來自于他的運氣,我并不這樣認為。“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他的智力并不高,然而他做事的執著與專注并非常人可比,他人要求所作的事一定會嚴格按照關照完成,執行力極強,一絲不茍,高度專注,借此他的乒乓球技術極好,在電影中成為第一批訪問中國的美國代表團。我會以此為目標,堅持發出的誓言。我堅信,執著總是會有結果。在現實生活中,“阿甘”或許不會如電影般幸運,但一定可以成為可以自立的人。他能如此,現實中正常的我們未嘗不可?遵從自己的內心與自然的道德律,做事堅持不懈,高度專注,定可創出一番天地。
我雙手合十,默念“阿甘,賜予我力量”。
阿甘正傳中小學年級的觀后感(篇5)
老實說,我很贊同一句話。人一簡單就歡樂,一世故就變老。做個簡單的人,享受陽光和溫暖,生活就是如此。
在我眼里,我完全不覺得阿甘跟我們正常有什么差別反而我更加的從他身上感受到了許多的我們正缺少而逐漸迷失的一切。是的,剛開始我不能不用著同情的心去看待他,智商這么低給欺負也不還手給當傻子看后面逐漸的發現我內心一點一滴的給阿甘感動著。
我是被感動的,他對巴布與中尉的友情,純潔的讓人傷感。巴布死了,一個時阿甘最好的朋友,也跟阿甘是這么的純潔單純。然而阿甘還是做到了對巴布的承諾,買下了船做船長,完成巴布身前的愿望。中尉是個地地道道的大男人,愿意死在戰場上也不要茍且偷生的過著殘疾的生活。然而阿甘在后面用自我的行動讓中尉懂得了活著的意義,也改變了中尉的一生。
我是被感動的,他對珍妮的感情,從頭到尾都是始終如一的專一而深沉。我并不認為一個智商低的人就會不懂得什么是感情什么是感情。阿甘正好完全的詮釋的告訴我們他的感情,簡單與那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深沉。永遠站在珍妮的身邊支持保護,哪怕珍妮總是拋棄他,他仍然為珍妮的一句話努力做好自我,永遠為珍妮而等待不改變,最終讓流離的珍妮找到了自我最終想要的生活和自我的生活。
我是別感動的,他對他媽媽的親情,乖巧而懂事,這份愛也是那么純凈的深沉。
怎樣說呢內心給阿甘一點一滴的感動著溫暖著。反而我真的覺得他是幸福與幸運的。就憑著他那份簡單的頭腦,讓他的生活過的如此的幸福。我為他脫離腳器飛奔,進入美國大學橄欖隊,拿到越南英雄章,練就了一手好的兵乓球技,擁有媽媽巴布中尉珍妮還有他的小兒子,擁有好的生活資金與追求者。不僅僅他在豐富自我的生活意義,也幫忙了許多人明白自我尋找生活的意義。
然而其實在阿甘的身上,有著我們都慢慢失去與迷失的東西。讓我們真正的明白自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告訴我做人堅強勇敢,朝著自我的目標前進。不需要理會別人如何的看法,不必介意別人的針對。對。阿甘總在幸運之神中幸運的,然而不是他的巧合,而是他自我的人生價值在改變自我。似乎不用說的太明白清楚,我們也該自我明白自我該怎樣做了
阿甘很簡單,卻做出了許多成功讓人感動的事跡。阿甘證明一個人的價值不是靠智商而決定。阿甘媽媽讓我明白,愛是不分智商珍妮讓我明白再怎樣追逐也不要迷失自我。巴布讓我明白幸福就是這么簡單。中尉讓我明白到如何明確自我的人生價值……阿甘是幸福的,擁有好的生活與創造了不一樣的生活價值。然而又是不幸的。他愛的人都一個個的離開他而去。巴布走了,媽媽走了,珍妮走了……剩下的就是他與他的聰明小孩在夕陽西下湖里靜靜的釣魚,溫馨的兩父子一致的小歪頭背影,讓人內心莫名的傷感。
從阿甘身上感受的實在太多了,然而我卻詞窮的不只如何去詮釋阿甘帶給我的震撼與那份感動那份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