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集結號觀后感
經典的影視值得重新看,雖然集結號是一部算很老的片子,但是它的精彩不容錯過,相信在你看完之后,肯定會對歷史多一分敬重。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電影集結號觀后感優秀范文五篇,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集結號觀后感一
劇情簡介: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連長谷子地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劉澤水下令,以集結號為令,聽見號響就撤退。
慘烈的戰爭在炮彈的轟鳴中開始,九連的戰士死傷慘重,排長焦大鵬,犧牲前說自己聽見了集結號,谷子地自己沒有聽見,他決定死守陣地。九連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炸毀三輛坦克,殲敵無數,全連除連長谷子地,47人全部陣亡。
這場戰爭改變了谷子地的人生。由于部隊改了編號,谷子地找不到組織,九連犧牲的烈士們也被認定為失蹤。谷子地開始了艱難的尋找,為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也為了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
電影的前半部分,那種身臨其境的戰爭場面,每個戰士犧牲都那么的揪心……
電影后半部分很少再涉及戰爭場面,但是谷子地為了證明47個兄弟的烈士身份四處奔走,那種深入骨髓的悲苦和壓抑,讓我幾度落淚……
谷子地想要挖出遺骸,一個人挖煤山挖了一個月……那時他的眼睛已經快要完全失明了……有人勸他:“如果挖開了什么都沒有怎么辦?”背影:“那,你們就把我埋了”,低沉,壓抑,其實,這句話包含了多少感情。
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和平,向曾經英勇獻身的戰士們最祟高的敬意!
我是被感動了,不是劇情有多么的精彩,也不是畫面有多么的震撼,只是為這樣的士兵感動。
不多說了,要看的自己去看...
電影集結號觀后感二
我們沒有戰爭的記憶,但我們應該對每個犧牲者表達應有的敬意,集結號吹響了,這是馮小剛表達敬意的方式,也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正逐漸失落的情懷。那些混合在黑色焦土、模糊血肉中的鏡頭,伴隨著這悲壯的號聲,被重新潤色、提煉。理想,勇氣,意志,信念,情誼……這些散發著光芒和硝煙的詞匯,像一枚炮彈轟入我們的生活。那些英雄,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失落的情懷,我們沒有忘記的權利……
坐在教室里,那悲壯的集結號,一直響徹在我的大腦,浸入我整個身體,每一個細胞,每一根血管,都被敲打著,充斥著,好久沒有一部片子能讓我這樣流淚了。以前為感人的情節流過淚,現在面對這樣鐵骨錚錚的的場面,我忍不住悄然掉淚。原本以為這樣的場面不會再讓我感動了,所以當《亮劍》被朋友津津樂道的時候我并不熱衷,只是偶爾換臺的時候瞄上幾眼,人物刻畫也形象,也生動,但都激不起我的觀看欲望,但是沒想到這次……
馮小剛的賀歲片老是應一句:鐵打的葛優流動的女主角,永遠的黑色幽默,無論《大腕》,無論《甲方乙方》等等。而這次來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彎,他換上了很MAN的張涵予,也不再寫咱老百姓的平常小日子了。殘酷無情的戰爭,一次事先未知的有去無回戰役、一群生死與共、血肉相連的士兵,一個丟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棄的執拗連長,一段永遠沒有吹響的集結號,一段不為人知的背棄故事……故事類型轉變了,但對于大多數觀眾仍是被感動著,被震撼著。
是的,被感動著,被震撼著,觸及心底,觸動靈魂。男主角谷子地在中國革命史上還是算一個小人物,帶領一個連,47個戰士,奉上級命令守在窯場打狙擊戰,他們死守在窯場,等待集結號的響起,直至彈盡人亡。最后,只有他一個人活了下來,他把所有的戰士的尸體都掩藏在窯里,讓他們不至于被炸飛而沒有完整的軀體——“炸碎了,就捏不起來”。他穿著敵人的軍裝逃出來而被誤認為是戰俘,他被扭曲了,所以他要咆哮,所以他要怒吼。47個死去的戰士被定為“失蹤”,從解放戰爭的戰場,到朝鮮戰場,再到進入和平年代后,谷子地的后半生就是在為了給九連正個名,為了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活著……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了一種屬于真正的中國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鐵骨錚錚的性格!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不解,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我現在無法用我淺顯的文字來刻畫我內心的震撼和感觸,文字與我用,顯得是如此的蒼白。在今天的和平年代下,我們感受著戰爭的殘酷,體會著歷史的嚴肅,領悟著生活的真諦。向逝去的革命烈士們,致敬!
電影集結號觀后感三
昨天晚上我在網上觀看了<集結號>,之前個社會各界給出種種好評,我抱著好奇的思想觀看了此片.看完后對我震撼了!故事介紹了解放戰爭時期,一個連隊的戰士全部陣亡卻無人知曉,全片通過尋找追溯的過程展現了這幾個戰士的英勇和感人的事跡。
解放戰爭時期,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命令,要打阻擊戰幫助大部隊撤離,以集結號為撤退信號。整個連隊打光了,也沒聽到集結號響,谷子地被炮火轟暈在死人堆里得以生還。之后漫長歲月里,他尋找原來的隊伍,一是想找到團長說完成任務了,但全連陣亡;二想知道團長到底有沒有吹響集結號。谷子地最后找到的是團長的墳頭。一個司號員告訴谷子地,其實團長從來就沒有打算吹響集結號,原來為了大部隊的轉移,團長和谷子地的連隊一樣,也是戰爭的犧牲品。谷子地醒悟后,決心挖出全連49個弟兄的遺骸,為當年陣亡的弟兄們找回“烈士”稱號……幾十年后,他才得知,三團團長早就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上。團長的警衛員道出了秘密:當年大部隊轉移的時候,團長根本沒讓號手吹號,當時已經決定用一連的犧牲去換取大部隊的安全轉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團長仍然為自己的決定內疚懺悔。老谷最終原諒了團長。谷子地的后半生就在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著。
看完影片后我深深知道了戰爭是冷酷的,是無情的,明白了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意,雖然這句話有些老套,可這是心里話.我們要熱愛和平,不要讓戰火破壞我們的家園了!
電影集結號觀后感四
上周五,我們集體觀看了末大片《集結號》,馮導的片子。看完說實話比較的失望,也許之前這部片子的預告給我的期望太高了吧。高期望減去中感知,余下的就是低的滿意度了。這一原理給人的啟示是不要把牛吹的太過了,可是對于這種產品來說,腦袋有問題的人才會看第二次呢。還有,在去放映廳的電梯里,聽見一哥們講“集結號就是大片,這些年很少看到這樣的片子”,不覺感嘆人們是這樣的容易忘記過去。村里的人每年都說是當年最忙,都說當年最缺雨,其實把這些“口供”整理總結起來,和實現的情況對比起來看,其實忙碌不總是遞增,雨量也不總是遞減。電影也一樣,每年總有幫人說這片子是我看過最爛的,下年決不看了,可下年也還是去看,并說同樣的話,一輪一輪的就這樣;也總有這一幫人說今年這片子是我看的最好的,其實上一年這樣的話也說了,到底這些片子是否真的一年比一年好看,鬼才知道。人活的年數多了,看到這些亂亂的卻似曾相識的東西,就覺得特煩。
我也是人,未能免俗。
但比起陳可辛的《投名狀》來說,本人更喜歡《集結號》,因為《集結號》的主題。一句話,《集結號》說了一個戰士受冤枉的事。在“沒有聽到集結號,誰也不許離開陣地”的命令下,九連的47個戰士中46個戰死了,幸存者九連連長谷子地在戰后卻得了一個戰俘的稱號,而他那些陣亡的兄弟們卻個個被當成了失蹤者,“明明是烈士,怎么就變成失蹤了呢”,谷子地不明白,于是他開始了漫長、艱辛、堂吉柯德式、愚公移山樣的尋找,這就是這部片子說的事。相對于片前部分激烈的戰爭場面來說,后半部分也許更為的耐人尋味,激烈的戰爭場面預設了一個背景,展現了一個事實-----這些人就是烈士。殘酷的戰爭與戰后的尋找形成了巨大的張力,戰爭越殘酷,說明這之后的委屈越深重,也越使人們理解主人公那種愚公移山的勁絕非“這老兵瘋了”所為,也更能使人們深思犧牲的意義。許多人說這部片子前后不銜接,本人實在不敢茍同。
有三個感后感:
一、這個片子比較的真實。首先我們看到的是王金存的畏戰,怕死是人的常態,不怕死卻有些不正常。戰爭中臨陣尿褲子是正常的,我們少年時看的那些個個刀槍不入、鋼鐵般的英雄形象其實是人為塑造出來的,不是人性中的常態。其實只要是人,無論他又多么高的思想覺悟,他在戰爭中,在生死的抉擇中都不可能毫無思想斗爭,毫不膽怯之意,包括在因是否撤退而在九連內部產生的那個去留風波中,我們仍看到這種對死亡的懼怕。谷子地難道沒有想過撤退嗎,他想過,可是他沒有做撤退的決定,因為他沒有親耳聽到集結號,沒有聽到集結號而撤退不也是一死嗎,所以他選擇了留守。
二、谷子地尋找事實真相是為了什么?因為他和他的戰友被冤枉了,他要討一個尊嚴,僅此而已。這也是一個正常人的情感。他愛祖國,祖國卻不愛他。一個為國家爭取榮譽、犧牲自己的戰士卻得到了國家的遺棄乃至冤枉,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我們就不難理解谷子地在礦區看到礦工把鋼盔當夜壺的那種憤怒,也不難理解他在煤山上那種愚公移山式的瘋勁,不難理解他為何對那兩個給他講政策的人扔椅子,更不難理解他在墓地和那個曾經的號手火拼時的那股匪勁。一句話,他為了討回自己的尊嚴,討回他的那些陣亡戰友的尊嚴。
三、《集結號》說了一個戰士受冤枉的事,只所以說是戰士,而不是英雄,是因為英雄這個詞太神圣了,搬上銀幕的谷子地是九連連長,而且他所帶領的團隊在戰斗中發揮了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作用,可以說他算一個英雄,可是在我們的身邊更多的是這種在戰爭中默默無聞的小卒,也許他們剛上了陣就被戰死,或者從事后勤,只是一個做飯的,一個子彈飛過來就掛掉了,而這些人你能說他們是英雄嗎,也許不能,可是你能說他們不是為國而死嗎,你能說他們受的委屈不是委屈嗎,他們受的冤枉不叫冤枉嗎。所以谷子地只是一個典型,他經過那樣多的苦難,最后事情真相也因為某些巧合(修水庫)而獲得了證實,他的戰友獲得了事后的烈士封號,這些陣亡的戰士因為有這樣一個幸存的老大的努力而獲得了人格上的重生,可是其他人呢,那些沒有這樣一個為他們尋找真相的老大的陣亡戰士他們的幽靈該怎么辦,誰為他們洗冤?死的不說,活著的人的冤屈也遠遠的沒有洗清,許多的人因為戰爭時被迫被俘,為國軍做事,而在建國后幾遭非人殘暴,更有在戰爭中因得病受傷被部隊遺棄的人因為戶口身份無法證明等問題而致使領不到各種補助等等,還有,那些曾經為國爭光的體育健將們在退役以后落的一生傷卻得不到國家起碼的補助,這算不算是新時代的谷子地。依馮小剛本人的個性及他以前那些片子的主題風格來看,我猜想對這個片子做這樣的延伸一定是不過分的。
有人總結道,看了《投名狀》,覺得兄弟靠不住;看了《集結號》,覺得組織是靠不住。挺逗。不禁想起來了高爾泰那篇事關愛國精神的精辟論述。
其實我最喜歡看馮導的《甲方乙方》,最后的那個臺詞賊好了:“那一夜我們都醉了,也都哭了,彼此說了許多肝膽相照的話,真是難忘的一夜。幾天后我和北二正式舉行了婚禮,期間她父母專門找我談話,問我是否隱瞞了自己的真實年齡,我對兩位老人家說,我從一生下來,就顯得比別的孩子老。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電影集結號觀后感五
隨著電影“集結號”得上映,前幾天收到了朋友的一條短信,內容是“看了《色戒》知道了女人不可靠,看了《投名狀》知道了兄弟也不可靠,看了《集結號》知道了組織更不可靠”說的雖然簡單,但煽動性卻頗強,因為沒看電影所以也不好下結論,正疑惑著呢,恰好有個朋友約我去看“集結號”,很久沒到電影院看電影了,似乎對電影院都有點陌生了,但那條短信的作用促使我決定去看看究竟如何不可靠。
電影拍得確實非常的精美真實,戰爭場面非常的逼真,加上影院的音響效果,使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隨著情節的發展,使我對整個事件的進程有了自己的判斷和感觸,故事的主人公叫谷子地,名字的由來是因為父母在逃荒的路上去世,一個鞋匠在一片谷子地里發現了他,取名谷子地,長大后參加了解放軍,當了連長,在一次掩護大部隊撤退的阻擊戰中,布置任務的劉團長與谷子地約定撤退以聽到集結號的聲音為信號,沒有聽到集結號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堅持下去。戰場上命令就是鐵的紀律,谷子地率領編制不全的全連47名弟兄打退了敵人的三次大規模進攻,戰斗異常的慘烈,每個人都知道堅持下去的后果就是全軍覆滅,每個人也都盼望著集結號能夠早早的吹響,好給他們撤退的生路,然而號聲始終沒有傳來,全體將士除了谷子地外無一幸免全部陣亡。而谷子地由于原來部隊的整編也變成了失去組織的無檔案無身份證明的黑人,現實對這位英雄的打擊是如此的巨大,作為一個軍人他拋棄了個人的恩怨,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地參加了抗美援朝戰役,當戰友踏雷時,舍命救戰友并因此致殘。回到祖國,一切都歸于平淡,當他聽到阻擊戰中死去的弟兄被定為失蹤時,他說了一句話:“太不公平了”,為了不被誤解,為了阻擊戰中死去的47位弟兄能夠有個公正的結論,他開始了不懈的努力。從他身上體現了一位軍人的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豪情,真的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冒著嚴寒,不顧別人的誤解,忍饑挨餓,在煤山上去挖去尋找死去的弟兄們的尸骨,那是一種常人所做不到的壯舉,那需要一種怎樣的執著和信念。一切的努力沒有白費,在戰友的幫助下,47名弟兄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得到了他們應該享受的待遇。故事的進程值得玩味,此時,他們僅僅是被追認為烈士,因為缺乏足夠的證據,也就是說僅僅有證人證明了阻擊戰的存在和47名烈士的犧牲,而沒有發現其他的物證及他們的尸骨,因此,組織上至此也僅僅是追認了他們烈士。知道了真相的谷子地心里是一種怎樣的痛苦啊,集結號從來就沒有吹過,為了大部隊的轉移,為了大局,集結號永遠也不會吹響了,弟兄也永遠不會聽到了,而他們為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至死都不知道真相。直到后來當地因為修建水庫發現了烈士的尸骨,這才取得了足夠的證據,烈士們被隆重的安葬立碑并被記功,從此也可以看出事情的發展的是以喜劇結尾,組織對待每一件事情是認真的慎重的也是負責任的,從而也說明組織還是可靠的,在那種復雜的歷史時期,甄別一件事情確實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當一旦取得了足夠的證據確定了事情的真相組織是以可靠的負責任的態度去處理,這是值得欣慰的。故事的最后汶河邊那列隊鳴槍的場景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槍聲在天空中久久回蕩,那是告慰烈士的英靈,告訴他們可以安息了!
整個的故事不算復雜,但值得思索玩味的卻很多,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有一種大無畏的氣概,也應該有一種契爾不舍的精神,沒有文化的谷子地的身上體現出來的很多品格確實值得今天的我們去學習,從他身上能夠體會到一種優秀的無法言表的人格魅力,不能不被折服,谷子地,真正的英雄,一個大寫的人!